張鑫
摘 要:隨著計算機網絡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在我國迅速興起對傳統商務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由于我國的電子商務稅收制度不夠完善,電子商務中的稅收管轄、稅源管理、稅收政策等稅收體系等問題日漸突出,社會各界十分關注。部分學者對電子商務稅收理論的研究加大,但很少有對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環節有所涉及。本文主要針對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稅收征管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稅收法律
電子商務的興起改變了各國的經濟模式,影響著各國的經濟發展。我國的電子商務正在快速發展,電子商務的交易額遠超過傳統商務的交易額度,改變了整個社會的經濟結構。但是,電子商務環境下的貿易往來與傳統商務中存在很大差別,并且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稅收制度尚未完善。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稅收征管體系,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法律不完善、稅收環節不能有效銜接、稅收管理難以掌握和稅率流失等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因此,積極建立并完善稅收征管制度是我國目前電子商務發展的重點工作。
一、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稅收征管的現狀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電子商務進入了我國經濟市場并迅速發展,改變了我國的經濟結構。據有關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6億,相比2010年同期增加了3000萬人;2010年網絡經濟交易額高達104.5億元,相比2010年上漲75.6%。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電子商務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從我國電商第一家“淘寶”企業來看,2013年“雙十一”僅是淘寶公司宣傳的一個活動,在“雙十一”活動的三天內,淘寶交易額便達到了359個億。這也證明了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交易貿易在逐漸擴大。
我國的電子商務還屬于發展中階段,因此,在此時對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作出調整比較有利。稅收征管政策需要針對電子商務的獨有特點。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稅收征管存在的問題
1.電子商務模式稅收法律不明確
傳統的商務模式中,稅收法定原則強調征稅主體、納稅人、征稅對象、征稅依據、稅率、稅收優惠等必須進行法律上的規定。但是,電子商務模式中,對此的法律規定不夠明確,沒有對此進行詳細的說明。因此,電子商務模式對稅收法律具有一定的影響性,甚至違背了稅收法律的原則。
2.與傳統商務之間稅收不公平
稅收公平是指在相同的經濟情況下,不同的納稅人或納稅企業需要承擔相同的稅負,不同經濟情況下承擔不同的稅負,這是傳統商務稅收公平的原則。
3.增加稅收征管成本
稅收效率是指利用稅收能夠對社會的經濟進行調整,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能夠使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因素降低,并且將稅收工作的成本降低。因此,概括來講,稅收效率是在稅收工作中進行成本節約,減少額外支出的產生,從而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
4.電子商務環境下納稅申報制度不完善
稅收法中規定,納稅人需要在確定的申報時間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請表、財務報表或其他相關報告資料等。這對于傳統商務模式來說,讓企業納稅人十分清楚納稅的時間與額度,但對于電子商務的無紙化特點,納稅單位不進行紙質記錄,而是將交易進行電子或網頁形式進行保存,稅務機關無法核實具體交易額,這對納稅申報具有一定的影響,納稅申報制度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無法發揮應有作用。
5.電子商務環境下納稅評估、審核、服務制度不完善
(1)對納稅評估、審核制度的影響
納稅評估是指納稅人或納稅企業在納稅過程中,稅務機關需要對納稅人或納稅企業進行稅務管理。納稅過程中,納稅機關如發現納稅人在申報納稅或上報財務報表中不完整或有遺漏等不符合納稅法規定的地方予以處理。但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中,納稅申請和財務報表都不符合納稅征管法的相關規定,給稅務機關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納稅評估和審核制度是為了防止納稅人虛假納稅和虛報納稅情況的一種管理方法,稅務機關針對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特殊交易情況,很難掌控交易活動涉及范圍及資金運轉方向。傳統的商務模式中,稅務機關通過對納稅人的信息獲取,建立信息反饋,但是針對電子商務模式是在互聯網中進行,納稅評估很難掌握相關信息,做不到如實反饋,不能將稅收和審核結果通過納稅評估反饋到相關環節,使納稅評估未能發揮應有作用。
(2)對納稅服務的影響
納稅服務是指納稅機關在針對納稅對象依法履行納稅職責義務的一種服務,為納稅人提供全面、規范、便捷的納稅相關服務。納稅服務也包括納稅咨詢、申報流程掌握和稅后事項,相對個性化的服務為納稅人帶來了一定的方便。電子商務環境下,納稅服務很難開展,大多數電子商務企業和納稅人對納稅意識不強,甚至認為電子商務環境下的貿易往來不需要納稅,也對稅收宣傳和納稅咨詢等方面的需求不大。
三、電子商務環境下完善稅收征管的對策
1.構建并完善電子商務稅收相關法律體系
構建相應的電子商務稅收法律體系,確定電子商務稅收法律的基本原則。電子商務稅收法律需要以現行稅收實體法為基礎,進而補充一些適用于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法律條款,對原有稅收政策進行概念補充完善,使之能夠運用于電子商務環境中。新的電子商務稅收法律體系中應該明確電子商務的銷售額與營業額如何具體繳稅,包括納稅時間、地點等。
2.保障電子商務稅收公平原則
稅務機關需要保證電子商務活動所承受的稅收負擔與實際的經營水平相當,保證每個電子商務納稅人的稅負平衡[2]。電子商務的稅收公平有兩方面:橫向公平需要對經營利潤相當的電子商務納稅人的納稅標準相同;縱向公平是相同行業的電子商務納稅人的納稅標準相同。
3.提高稅收效率、降低稅收成本
電子商務的稅收效率,需要將稅務機關的相關部門,如工商行政部門、海關、審計部門等進行聯網,將傳統商務模式在稅務機關辦稅登記形式,轉變到互聯網中,使電子商務企業進行網上申報繳稅。稅務機關通過互聯網對納稅企業進行日常稅務管理、網上稽查、網上咨詢等,并通過互聯網與各大銀行的相連,針對電子商務的交易特點,通過網上銀行進行轉賬繳稅。稅務機關通過互聯網在網上進行稅收宣傳和咨詢等服務,提高電子商務的稅收效率,降低了稅務機關的稅收成本。endprint
4.建立電子商務納稅申報以及扣繳制度
電子商務企業應該在交易過程中通過互聯網進行納稅申報,將納稅申報表、財務報表及相關資料通過互聯網傳送到稅務機關,稅務機關審核完成后進行納稅申報。針對電子商務的特殊性,納稅機關應該積極建立起互聯網模式,為納稅人提供方便的同時,也提高了稅收部門的工作效率,同時,稅務機關需要對電子商務企業做好信息保密工作。
扣繳制度需要建立在電子商務企業申報繳稅登記的相關資料明確的基礎之上,例如,電子商務企業需要到工商部門進行登記,并提供繳稅人證件和相關信息進行申請繳稅辦理業務。稅務機關制定的《申請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稅務登記報告書》中,十分明確的列出相關信息,稅務機關需要對相關信息的填寫進行監督并審查,在申請后五個工作日對納稅人出示審核結果。提高稅務機關對納稅申報工作的效率。
5.完善電子商務稅收法律的評估、審核及服務制度
電子商務下的評估制度需要以電子賬薄和電子憑證為基礎,因此,在制定相關法律文件中,應該規范電子商務企業在工作中認真做好電子賬薄與電子憑證。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納稅服務從本質上說,是影響了納稅人的納稅意識。電子商務中的交易屬于網絡交易、虛擬交易,無法明確真正的交易額,導致無法判定稅收制度。而在上文中提出對稅收管理制度的改革中有提到,對稅收管理建立相關法律制度,完善繳稅模式等方法,這便加強了電子商務企業的稅收效率。
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對我國的社會經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國的電子商務稅收制度并未完善,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稅收征管法律法規也尚未明確,這為稅務機關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稅務機關在對電子商務企業中的稅收征管工作需要進一步優化,了解電子商務經營的每一環節,并針對電子商務的特殊性制定相關稅收法律法規,為我國的電子商務稅收工作提供法律保護。
參考文獻:
[1]毛慧華.國內外電子商務稅收政策探析[J].商業會計,2013,05(05):42-44.
[2]王紅新.新興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柔性支付模型研究[D].大連理
工大學,2013.
[3]鄧小路.論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3,02(23):2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