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燦 劉巧蓉
摘 要:目前長沙市購買過獎勵旅游的大型企業并不少,但定制化程度和組織頻率都不高,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因而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本文在調查長沙市大型企業對獎勵旅游的購買情況基礎上,為獎勵旅游公司提出有助于促進長沙市大型企業購買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長沙市大型企業;獎勵旅游;購買現狀;發展對策
長沙市旅游業的發展態勢良好,2013年全市旅游總收入突破千億大關,但隨著旅游業日趨激烈的競爭,旅行社業已進入微利時代,惡性的價格戰使得傳統旅游項目競爭力越來越弱。轉換思路,開拓新的產品、市場已成為旅行社獲得生存發展的必然選擇。獎勵旅游產品,作為一種新型的現代化管理工具,在國外已經發展較為成熟,隨著我國企業管理需要的發展,以及外資企業的帶動,越來越多的行業及國內企業將會關注獎勵旅游這種新興的管理手段,因此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一、獎勵旅游的概念
關于獎勵旅游的定義,不同的組織機構和學者有不同的表述,但涵義都大同小異。按照世界獎勵旅游協會(SITE)獎勵旅游的定義:獎勵旅游是一種現代化的管理工具,目的在于協助企業達到特定的企業目標,并對于達到該目標的參與人員給予一個非比尋常的旅游假期作為獎勵;同時也是為各大公司安排以旅游為誘因,以開發市場作為最終目的的客戶邀請團。
二、長沙市獎勵旅游購買情況分析
長沙市旅游業發展迅速,旅游收入也在逐年增加,但獎勵旅游發展仍顯不足,為了解長沙市獎勵旅游的購買情況,筆者于2014年3月對長沙市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與訪談。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76份,回收率為95.2%。
1.長沙市獎勵旅游購買的整體情況
根據統計結果,長沙市有超過1/2的企業購買過獎勵旅游,但大多數(74.2%)企業仍偏好采用現金、物質等傳統獎勵方式,且經常購買的企業只有2.5%(見表1),由此可見長沙市獎勵旅游的購買還不多,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表1 企業獎勵旅游購買情況
目前長沙市獎勵旅游的購買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在企業類型上,以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為主,私營企業數量雖多,但其購買比例卻很低,具有很大的開拓空間,外資企業則恰好相反,購買比例高達77.8%,總體數量卻很少。其他各類型的企業無論是數量還是購買比例都很少(圖1)。
圖1 各類型企業獎勵獎勵旅游購買統計圖
(2)在企業規模上,以大、中型單位企業為主,小型企業數量雖多,購買比例卻很低,這主要是因為獎勵旅游費用較高,因此大多數小型企業并不具備購買獎勵旅游的經濟實力(圖2)。
圖2 不同規模的企業獎勵旅游購買統計圖
(3)在企業所屬行業上,銷售、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保險、銀行業以及批發、零售業都有超過2/3的企業購買過獎勵旅游,情況較好,其他行業的企業購買比例則有待提升(圖3);
圖3 不同行業的企業獎勵旅游購買統計圖
(4)在設立年限上,年限較短的企業比歷史悠久的傳統企業獎勵旅游購買比例要高,這是因為相比傳統企業,新設企業更容易吸收獎勵旅游這種新型管理方式。
由此可見,長沙市獎勵旅游市場具有廣大的潛在客戶,若能使這些潛在客戶成為新客戶,購買率將會得到大幅提升。同時,目前長沙市企業獎勵旅游的組織頻率不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長沙市獎勵旅游大型企業購買情況
盡管與長沙市企業整體購買情況相比,長沙市大型企業的購買比例、偏好精神獎勵方式的企業比例及購買頻率都要高些,但傳統的物質、現金獎勵方式仍是主流,共占69%(圖4),且經常購買的大型企業只占7.9%,而較少購買的卻占了39.47%,與從未購買過的合計約占所調查大型企業總數的2/3(圖5),說明長沙市大型企業的獎勵旅游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圖4 大型企業獎勵方式偏好統
圖5 大型企業獎勵旅游組織頻率統計圖
此外,購買獎勵旅游的大型企業,在行業分布及設立年限上與長沙市企業整體購買情況相似,依然以銷售、金融等行業為主,也呈現出新設企業比傳統企業獎勵旅游購買比例更高的特點。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特點:(1)購買企業趨于年輕化;(2)購買企業的行業分布相對集中;(3)仍偏好傳統獎勵方式;(4)定制化程度也不高。
根據不同的目的,企業通常會組織不同類型的獎勵旅游,此次調查中偏好商務型獎勵旅游的大型企業最多,達65.52%,偏好組織培訓型獎勵旅游的最少,只占6.90%,偏好激勵型獎勵旅游的也較少,如表2所示。
表2 大型企業組織獎勵旅游的偏好類型
注:由于問卷采取多項選擇的形式,所以統計結果比樣本數大。
對于獎勵旅游的主要對象,大多數大型企業會選擇業績優秀的員工、公司高層或管理層,但也有1/3的大型企業以資深員工為主要對象,而選擇重要客戶、供應商或經銷商的大型企業則相對較少,此外還有15.52%的大型企業以全體員工為主要對象實施獎勵旅游,如表3所示。
表3 大型企業獎勵旅游的主要受獎對象
注:由于問卷采取多項選擇的形式,所以統計結果比樣本數大。
目前長沙市大型企業組織的獎勵旅游具有以下一些特點(表4):(1)游程的時間安排較短,基本上集中在三天以下;(2)經費預算較低,具有4000元/人以上預算的企業很少;(3)家屬參與度較低,超過1/2的大型企業一般不準受獎者帶家屬,而可帶家屬參與的企業中,允許家屬免費參與的企業也極少。
表4 大型企業獎勵旅游具體安排情況
三、促進長沙市獎勵旅游發展的對策建議
通過上述對長沙市獎勵旅游發展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出長沙市獎勵旅游市場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為促進長沙市獎勵旅游市場的發展,獎勵旅游公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以促進大型企業對獎勵旅游的購買。endprint
1.加強廣告宣傳,創新營銷方式
通過調查發現,公眾和企業對獎勵旅游的認識不足或存在認識偏差,筆者認為獎勵旅游公司要在全市范圍內大力推廣獎勵旅游的相關知識,轉變公眾及企業觀念,提高其對獎勵旅游的認識。此外,多向企業提供與獎勵旅游激勵性、附加值有關的研究報告、獎勵旅游成功案例、對業績貢獻度的權威數據,讓企業認識到獎勵旅游對企業所帶來的重要作用。
為促進獎勵旅游產品購買,長沙市獎勵旅游公司應加強營銷方式的創新能力及品牌形象的提升能力。首先,可采用定制化營銷方式,為企業量身定做獎勵旅游產品,以與客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打造獨特的品牌優勢。其次,可邀請購買決策者進行實地考察,在考察行程中,共同探討磋商主題的表現形式、住宿餐飲設施、產品策劃等,提升企業的購買成功率。再次,注重網絡營銷及網站建設,在網頁上設立專門模塊介紹企業的獎勵旅游產品,展示獎勵旅游成功案例,并提供在線服務。此外,加強與酷訊旅游網、新浪等知名商業網站的合作,重點開發微博營銷,實時發布公司及公司產品信息,加強與聽眾的互動交流,拓展企業的人際關系。
2.加強設計創新,增強產品個性化
為改變長沙市獎勵旅游產品重復套用一個模式、層次低的現狀,獎勵旅游公司應加強對獎勵旅游新產品的研發,加強設計創新,增加獎勵旅游產品的附加值,提高投資回報率。首先,加大在信息收集方面的投入,充分了解企業與參與者雙方面的需求,根據各參與者的性格、特征及企業文化進行量身定做,提高獎勵旅游活動的參與性,注重主題設計的企業文化性以及各環節設計的專業性,從而賦予產品新的內容和體驗,深化其內涵,體現出非比尋常性,以區別于大眾旅游項目,在給予參與者非比尋常的旅游體驗的同時,實現企業需求和目的。其次,在設計時多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如通過積極參與國際上著名的專業旅游展會;分析總結別人的成功案例;與獎勵旅游發展成熟地區的優秀獎勵旅游公司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等方式,學習別人的長處以提高自身產品的水準,實現自身的發展。
3.加快人力資源開發,提高企業軟實力
長沙市獎勵旅游公司應重視獎勵旅游專業人才的引進與開發培養,使企業人力資源與獎勵旅游市場發展相適應,提高服務水準。不僅要進行臨時補課,如經常邀請國內外獎勵旅游專家或資深業者,對員工進行獎勵旅游的專業講座、短期培訓,還需對員工進行長期系統的教育培訓,從根本上培養出獎勵旅游專業人才。比如與學校合作,實現校企互利共贏;與國內外會獎旅游相關行業的優秀組織及機構合作,派遣有發展潛力的人才與之學習進修;自建專門培訓機構,或是為節省成本與其他獎勵旅游公司合作設立一個強大的專業培訓機構。
參考文獻:
[1]羅伯·戴維森,比優拉·庫佩著;呂宛青,等譯.商務旅行[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
[2]王哿.淺析我國獎勵旅游市場開發[J].商場現代化,2006(9):169.
[3]孫中偉.獎勵旅游的特征、組織運作及發展環境培育模式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5(3):54—59.
[4]劉勇.我國獎勵旅游發展滯后的原因及對策[J].商場時代,2009(31):114-115.
[5]張婧.我國獎勵旅游發展的文化障礙[J].商業文化,2010(5):307-309.
[6]劉敏.獎勵旅游與傳統公費旅游比較研究[J].江蘇商論,2012:118.
[7]李曉莉,劉松萍.需求視角下獎勵旅游組織市場的實證分析[J].旅游學刊,2013,1(28):107-113.
作者簡介:汪燦,碩士,湖南城市學院商學院旅游管理教研室,研究方向:旅游企業管理、旅游規劃與開發endprint
1.加強廣告宣傳,創新營銷方式
通過調查發現,公眾和企業對獎勵旅游的認識不足或存在認識偏差,筆者認為獎勵旅游公司要在全市范圍內大力推廣獎勵旅游的相關知識,轉變公眾及企業觀念,提高其對獎勵旅游的認識。此外,多向企業提供與獎勵旅游激勵性、附加值有關的研究報告、獎勵旅游成功案例、對業績貢獻度的權威數據,讓企業認識到獎勵旅游對企業所帶來的重要作用。
為促進獎勵旅游產品購買,長沙市獎勵旅游公司應加強營銷方式的創新能力及品牌形象的提升能力。首先,可采用定制化營銷方式,為企業量身定做獎勵旅游產品,以與客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打造獨特的品牌優勢。其次,可邀請購買決策者進行實地考察,在考察行程中,共同探討磋商主題的表現形式、住宿餐飲設施、產品策劃等,提升企業的購買成功率。再次,注重網絡營銷及網站建設,在網頁上設立專門模塊介紹企業的獎勵旅游產品,展示獎勵旅游成功案例,并提供在線服務。此外,加強與酷訊旅游網、新浪等知名商業網站的合作,重點開發微博營銷,實時發布公司及公司產品信息,加強與聽眾的互動交流,拓展企業的人際關系。
2.加強設計創新,增強產品個性化
為改變長沙市獎勵旅游產品重復套用一個模式、層次低的現狀,獎勵旅游公司應加強對獎勵旅游新產品的研發,加強設計創新,增加獎勵旅游產品的附加值,提高投資回報率。首先,加大在信息收集方面的投入,充分了解企業與參與者雙方面的需求,根據各參與者的性格、特征及企業文化進行量身定做,提高獎勵旅游活動的參與性,注重主題設計的企業文化性以及各環節設計的專業性,從而賦予產品新的內容和體驗,深化其內涵,體現出非比尋常性,以區別于大眾旅游項目,在給予參與者非比尋常的旅游體驗的同時,實現企業需求和目的。其次,在設計時多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如通過積極參與國際上著名的專業旅游展會;分析總結別人的成功案例;與獎勵旅游發展成熟地區的優秀獎勵旅游公司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等方式,學習別人的長處以提高自身產品的水準,實現自身的發展。
3.加快人力資源開發,提高企業軟實力
長沙市獎勵旅游公司應重視獎勵旅游專業人才的引進與開發培養,使企業人力資源與獎勵旅游市場發展相適應,提高服務水準。不僅要進行臨時補課,如經常邀請國內外獎勵旅游專家或資深業者,對員工進行獎勵旅游的專業講座、短期培訓,還需對員工進行長期系統的教育培訓,從根本上培養出獎勵旅游專業人才。比如與學校合作,實現校企互利共贏;與國內外會獎旅游相關行業的優秀組織及機構合作,派遣有發展潛力的人才與之學習進修;自建專門培訓機構,或是為節省成本與其他獎勵旅游公司合作設立一個強大的專業培訓機構。
參考文獻:
[1]羅伯·戴維森,比優拉·庫佩著;呂宛青,等譯.商務旅行[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
[2]王哿.淺析我國獎勵旅游市場開發[J].商場現代化,2006(9):169.
[3]孫中偉.獎勵旅游的特征、組織運作及發展環境培育模式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5(3):54—59.
[4]劉勇.我國獎勵旅游發展滯后的原因及對策[J].商場時代,2009(31):114-115.
[5]張婧.我國獎勵旅游發展的文化障礙[J].商業文化,2010(5):307-309.
[6]劉敏.獎勵旅游與傳統公費旅游比較研究[J].江蘇商論,2012:118.
[7]李曉莉,劉松萍.需求視角下獎勵旅游組織市場的實證分析[J].旅游學刊,2013,1(28):107-113.
作者簡介:汪燦,碩士,湖南城市學院商學院旅游管理教研室,研究方向:旅游企業管理、旅游規劃與開發endprint
1.加強廣告宣傳,創新營銷方式
通過調查發現,公眾和企業對獎勵旅游的認識不足或存在認識偏差,筆者認為獎勵旅游公司要在全市范圍內大力推廣獎勵旅游的相關知識,轉變公眾及企業觀念,提高其對獎勵旅游的認識。此外,多向企業提供與獎勵旅游激勵性、附加值有關的研究報告、獎勵旅游成功案例、對業績貢獻度的權威數據,讓企業認識到獎勵旅游對企業所帶來的重要作用。
為促進獎勵旅游產品購買,長沙市獎勵旅游公司應加強營銷方式的創新能力及品牌形象的提升能力。首先,可采用定制化營銷方式,為企業量身定做獎勵旅游產品,以與客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打造獨特的品牌優勢。其次,可邀請購買決策者進行實地考察,在考察行程中,共同探討磋商主題的表現形式、住宿餐飲設施、產品策劃等,提升企業的購買成功率。再次,注重網絡營銷及網站建設,在網頁上設立專門模塊介紹企業的獎勵旅游產品,展示獎勵旅游成功案例,并提供在線服務。此外,加強與酷訊旅游網、新浪等知名商業網站的合作,重點開發微博營銷,實時發布公司及公司產品信息,加強與聽眾的互動交流,拓展企業的人際關系。
2.加強設計創新,增強產品個性化
為改變長沙市獎勵旅游產品重復套用一個模式、層次低的現狀,獎勵旅游公司應加強對獎勵旅游新產品的研發,加強設計創新,增加獎勵旅游產品的附加值,提高投資回報率。首先,加大在信息收集方面的投入,充分了解企業與參與者雙方面的需求,根據各參與者的性格、特征及企業文化進行量身定做,提高獎勵旅游活動的參與性,注重主題設計的企業文化性以及各環節設計的專業性,從而賦予產品新的內容和體驗,深化其內涵,體現出非比尋常性,以區別于大眾旅游項目,在給予參與者非比尋常的旅游體驗的同時,實現企業需求和目的。其次,在設計時多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如通過積極參與國際上著名的專業旅游展會;分析總結別人的成功案例;與獎勵旅游發展成熟地區的優秀獎勵旅游公司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等方式,學習別人的長處以提高自身產品的水準,實現自身的發展。
3.加快人力資源開發,提高企業軟實力
長沙市獎勵旅游公司應重視獎勵旅游專業人才的引進與開發培養,使企業人力資源與獎勵旅游市場發展相適應,提高服務水準。不僅要進行臨時補課,如經常邀請國內外獎勵旅游專家或資深業者,對員工進行獎勵旅游的專業講座、短期培訓,還需對員工進行長期系統的教育培訓,從根本上培養出獎勵旅游專業人才。比如與學校合作,實現校企互利共贏;與國內外會獎旅游相關行業的優秀組織及機構合作,派遣有發展潛力的人才與之學習進修;自建專門培訓機構,或是為節省成本與其他獎勵旅游公司合作設立一個強大的專業培訓機構。
參考文獻:
[1]羅伯·戴維森,比優拉·庫佩著;呂宛青,等譯.商務旅行[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
[2]王哿.淺析我國獎勵旅游市場開發[J].商場現代化,2006(9):169.
[3]孫中偉.獎勵旅游的特征、組織運作及發展環境培育模式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5(3):54—59.
[4]劉勇.我國獎勵旅游發展滯后的原因及對策[J].商場時代,2009(31):114-115.
[5]張婧.我國獎勵旅游發展的文化障礙[J].商業文化,2010(5):307-309.
[6]劉敏.獎勵旅游與傳統公費旅游比較研究[J].江蘇商論,2012:118.
[7]李曉莉,劉松萍.需求視角下獎勵旅游組織市場的實證分析[J].旅游學刊,2013,1(28):107-113.
作者簡介:汪燦,碩士,湖南城市學院商學院旅游管理教研室,研究方向:旅游企業管理、旅游規劃與開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