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賀
摘 要:在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我國企業職業培訓事業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從經濟,科技和就業需要上來看,我國企業職業培訓還是相當滯后的,其還不能完全跟上當前的新形勢。近年來,全國各地持續出現的職業技能人才短缺現象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基于以上問題,我國的企業職業培訓已成為國家各行業主管部門和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之一。本文將以市場經濟體制下國家職業資格制度體系為基礎,對我國的企業職業培訓做出進一步的構想并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市場經濟;職業培訓
一、我國企業職業培訓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職業技術培訓院校的發展仍受計劃體制下的管理體制和辦學體制所束縛。雖然改革開放以來,職業培訓的管理體制與辦學體制也得到積極的改革,但在很多方面還是以計劃經濟體制為主要模式。據可靠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約有8720萬名技術工人,其中高級技工只占全部技工的5%,遠遠低于國家總體要求的比例(15%),兩者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而且,我國企業職業教育培訓也存在諸多弊端:首先,我國目前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辦學方針還有培養目標、專業設置等方面都無法趕上西方先進國家的職業教育理論和實踐。目前,尚有部分地區仍在采取下達招生指標的形式招生,雖然使得職業技術培訓院校、就業培訓中心等培訓機構的招生得到保護,但同時也使其被束縛,制約了與市場接軌。其次,我國企業職業教育長期被認為是“二流教育”,在教育界不能獲得應有的教育地位,缺乏辦學自主權,它的發展還受到普高熱、大學熱的強烈沖擊。再次,我國把管理行政的方法挪用到管理培訓實體上,這不僅加大了政府主管部門的管理負擔,還影響了培訓實體向積極一面的發展步調。
2.教育結構失衡。在教育指導思想上,過多的關注高級杰出技術人才的培養,而忽視了中、高級技術人員的培養。比較一組我國1991年的人才結構數據和日本70年代的人才結構數據,我國當時的普通高校,中專畢業生合計達106.47人,而技工學校畢業生僅有41.3萬人。整個人才結構成倒寶塔型。可是,日本在70年代時,計劃新增7萬科學技術人員,44萬工業技術人員,技工160萬人,人才結構成寶塔型。通過比較這一數據,發現我國對于技術人才需求的分配十分不合理,導致企業和事業單位各類干部嚴重膨脹,而生產一線的技術工人極度短缺,正是由于我國上世紀教育指導思想上的偏差,才使得我國技能人才短缺的積弊于近年來得以逐漸顯露并日趨顯性化。影響了我國新技術的開發和發展,同時也影響著國家的生產力水平和經濟的發展。
3.缺乏大量經濟上的支持。從1986年到2011年期間,我國職業教育的生均財政投入遠低于同期普通教育的投入,這十分不利于企業職業培訓的正性發展。我國對高等教育的投資占總投資的1/4,而對技工教育的投資卻微乎其微,大多數職業培訓院校都無法為學生提供先進的設備,用以學生的實習教學,很大一部分職業培訓院校都是運用陳舊或被企業淘汰的設備來給學生實施實習教學。這在當今高新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是極不可取的。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國家都將先進的設備投入到后備技術人員的培育上,但在我國,調查資料顯示,即使是職業教育比較發達的城市之一上海,至今在300多所職業培訓學校中也仍還有20%的學校沒有實習工廠。這明顯可以看出,我國對企業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還遠遠不夠,使得企業職業教育始終無法提高它的教育質量和發展水平。
二、對策及措施
為了職業培訓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更好的適應和發展,我們應該制定全面而詳細的策略與措施去應對企業職業培訓實踐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難,建立健全的職業培訓體系,為國家的高新技術的發展做出充分的準備。
1.更加靈活、開放的運用辦學體制,創新辦學形式及運行機制。通過改革,調整政府管理行政式的管理制,理清政府與培訓實體之間的關系。從根本上減輕政府各職能部門的管理負擔,徹底消除計劃經濟制度下的管理體制與辦學體制對職業培訓的束縛。落實好各職業培訓機構的自主辦學權,使各類職業培訓院校成為獨立的辦學實體。讓培訓實體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形成按需施教,按需辦學和多方辦學的局面。
2.加強對職業培訓立法和法規的制定和修訂。加快立法和制定法規的進程有利于職業培訓事業的發展和改革,更多地依靠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對其進行宏觀調控,不再使用單一的紅頭文件管理方式,將每一個培訓實體辦學的相應處理措施和政策落實到實際行動上來。在立法和制定法規的過程中,要使職業培訓立法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和改革日益深化的總趨勢,明確職業培訓的地位和作用,確保國家對其的重視和投入。
3.建立健全的職業技能考核與鑒定制度,加強其社會化的管理。在對工人考核方面,將側重點從企業轉向社會,使其由部門、行業管理轉為社會化的管理。在建立健全的考核及鑒定制度時,要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不斷的建立和完善職業技能考核的工作機構,以保證職業培訓能夠更加健康的發展。
4.提高職業培訓的質量,強化職業培訓實體的培訓手段。將有限地資金投入到培訓機構的設備配置上,爭取讓更多的職業培訓院校擁有先進的技術設備,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優越的實習環境。讓職業培訓院校的學生能夠充分的學到先進的技術,為社會和國家的高新技術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三、總結
企業職業培訓不僅是提高勞動者職業道德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國的不完善的辦學體制,導致我國技術型人才大量短缺,所以我們必須更加重視企業職業培訓的發展,為我國今后成為創新型國家做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勁.創新型國家建設——理論讀本與實踐發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2]馬慶發主編.中國職業教育研究新進展2008[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