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天地有正氣”,正氣是怎么來的?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如果說個人的氣靠自己“養”,社會的正氣則應靠全社會來“養”。
今年發生了兩件充滿正氣的事,很值得我們特別關注。一是參加高考的江西省宜春三中學生柳艷兵、易政勇在客車上挺身而出勇斗歹徒,光榮負傷,用熱血和生命奏響了一曲青春無悔的英雄贊歌,被網友稱為“最美高中生”,他們通過了單獨考試,即將走進大學報到。再一個是湖北省潛江市浩口鎮第三小學發生一起劫持事件,先是代課女教師秦開美主動當人質,保護學生安全離開,而后是鎮黨委副書記王林華代替女教師當人質,兩人冒著生命危險的壯舉,令人感動。
當今社會最缺什么?我以為最缺之一是正氣,譬如說,一些人遇事明哲保身,不敢發出正義之聲;論事講利害而不論是非,論人看成敗而不辨正邪;羨慕他人成功,而不論其手段是否下作;眼紅他人發財,而不管其途徑是否合法等等。那么,既然正氣已成了“稀有金屬”,如果有人做出正義之舉、正氣之事,我們就要一方面為之大聲叫好,另一方面則要想方設法來“養”這種正氣,讓弘揚正氣者得到精神與物質的褒獎,成為全社會學習楷模,以激勵蓄養更多的正氣。
兩個高中生見義勇為事跡發生后,《人民日報》在一版刊發文章并配發照片,各家媒體也都迅速跟進,密集報道加評論,這是輿論來“養”正氣;成千上萬的網民積極點贊,好評如潮,這是民意來“養” 正氣。可以相信,更多的正氣壯舉還會不斷涌現,為社會提供正能量,帶來正效應。
湖北兩位主動當人質的教師、官員,正氣凜然,義無反顧,同樣獲得了社會贊揚,輿論也給予了充分肯定,但我以為還不夠,還應給他們更大力度的褒獎。總之,一定要好人有好報,好事有好果,通過“養氣”,使正氣得到保護、鼓勵,以榜樣的力量激勵更多人為正義而奮斗,為正氣而拼搏。
養氣,就個人而言,主要是涵養心性,強健心智,凈化心靈,端正心術。可通過讀書、教育、反省、覺悟來攝取,也可通過效法先賢、追慕英雄來植入。正氣養好了,才能舍身報國,殺身成仁,才能剛正不阿,不向黑惡勢力低頭,才能拒絕誘惑,不做燈紅酒綠的俘虜。養氣,就社會而言,就是要大力宣揚正氣的內涵和意義,精心培養講正氣的典型,努力營造講正氣的環境,讓弘揚正氣者揚眉吐氣,心安氣順,人人以講正氣為榮,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正氣充盈,風清弊絕。
(易茗摘自《今晚報》2014-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