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繼敏
摘?要?當前,農產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實施農產品質量追溯的重要性日益凸現,建設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已是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關鍵詞?食品安全;昭通蘋果;溯源體系
中圖分類號:S661.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673-890X(2014)03-003-2
2014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立足高原特色、體現現代農業特征、發展高原特色農業、調快調優一產”的發展新思路。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是開展專項整治、建立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是落實高原特色農業的具體舉措。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設將以實施農產品的生產檔案、產地編碼和包裝標識管理為手段,以加快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為依托,以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質量安全控制為重點,通過建立從產地到市場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和追溯制度,對農產品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檢測、包裝標識等關鍵環節進行監督管理,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實施“從土地到市場”全程質量安全控制,提高生產者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對于切實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和農產品質量提檔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1?發展現狀
1989年農業部將昭通列為我國南方優質蘋果生產基地,1996年云南省又將昭通列為省優質蘋果生產基地。目前,昭、魯壩區蘋果種植面積達到1.37萬hm2,實現產量22.2萬t,產值達2.37億元。昭通蘋果除銷往云、貴、川三省及廣東、廣西、香港等地外,還遠銷緬甸、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每年外銷量達到6000多噸。近年來,為將昭通蘋果進一步做大、做強,昭通市委、政府將蘋果生產列為全市六大優勢產業,把扶持和培育蘋果產業的發展作為農村經濟戰略性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來抓。各相關部門緊緊圍繞“以提高果品競爭力和實現增效、增收為目的,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標準化生產為突破口”的新時期蘋果發展指導思想,努力提高昭通蘋果業的整體競爭力和效益,以產業化經營模式發展蘋果生產。
2?質量安全溯源體系建設
2012年在各級各部的關心支持下,昭通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在昭陽區仁和村組織66.67 hm2蘋果質量安全溯源體系建設示范,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創新標準化生產,初步探索了昭通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可追溯工作。為全市和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體系的建設和發展探索一條可行之路。
2.1?質量安全溯源體系建設措施
2.1.1?強化組織保障,探索完善工作體系
為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在項目建設之初成立了領導組和技術執行組,明確責任,細化分工。
2.1.2?加大培訓力度
按照蘋果生產不同階段組織專家現場培訓,到果園現場示范和果農面對面,解決生產中遇到
問題。
2.1.3?實施標準化生產,促進蘋果提檔升級
在整個生產管理過程中嚴格實施標準化管理,執行農業行業標準《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操作規程 NY/T 1761-2009》及《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操作規程水果NY/T1762-2009》等標準。同時加大對農業投入品的管理,采用科學的配方施肥、植保技術配套,通過實施蘋果標準化生產,提高了蘋果的
品質。
2.1.4?提升品牌形象,示范帶動作用初步體現
在昭通市昭陽區仁和村率先實施質量溯源體系建設示范,開展蘋果分等級、可溯源,狠抓質量關,從產品生產、管理、檢測、采摘、分級和包裝等多個環節入手,確保了產品質量,在市場上樹立了優質安全農產品的良好形象,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從而推動了昭通市蘋果產業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
2.1.5?質量安全水平逐步提升,責任意識增強
在示范區的果農實施蘋果質量安全溯源建設,承擔種植任務的果農質量安全意識明顯增強,使用投入品環節,都能自覺地按項目管理制度進行農事操作和嚴格投入品的使用和管理。
3?質量安全溯源體系建設效益
3.1?經濟效益
通過開展質量溯源工作,提升了優質安全農產品品牌形象,提高了昭通市優質農產品的價值,樹立了優質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公信力。昭陽區仁和村蘋果生產基地實施質量溯源制度后,在市場上樹立了優質安全農產品的良好形象。66.67 hm2示范基地通過溯源體系建設,實現了蘋果售價增加1元/kg,667 m2產優質蘋果2000 kg,667 m2增產值2000元,66.67 hm2新增產值200萬元;帶動周邊666.67 hm2果園,667 m2產優質果1000 kg,增加0.2元/kg,666.67 hm2新增產值200萬元,明顯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增加了農民收入。
3.2?社會效益
通過66.67 hm2蘋果標準化生產和溯源體系建設項目的示范帶動,為昭通市探索一條生產優質、安全蘋果的可行之路,使昭通市蘋果生產在質量、商品化率和安全上都得到較大的提升,為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作出貢獻。同時還充分發揮當地的氣候資源和土壤資源,通過對農民的技術培訓和指導,將先進、安全的蘋果種植和管理技術傳授給農戶,提高全市蘋果生產技術水平,對昭通市的社會穩定、農村經濟可持續協調發展起到極大推動作用。
3.3?生態效益
本項目主要以蘋果的標準化生產和溯源體系建設示范為基礎,以資源為依托,以技術創新為動力。在生產過程中,通過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病蟲綜合防控技術的實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對水源、空氣和土壤的污染小,保護了農業生產生態環境,為昭通市生態農業的建設取到了積極的示范推廣作用。
參考文獻
[1]?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釋義編寫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釋義》[M]. 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