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穎 張麗君
摘 要 食品召回制度在保障我國食品安全起到關鍵性作用,該制度是為了將不安全食品召回,防止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場從而對社會公眾的健康造成更大的侵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程度。但該制度在立法及實踐中仍然存在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法律體系、監管機構、法律責任等。本文結合我國現有體制中存在的問題,認為健全我國食品召回制度應在法律體系、監督機制、食品溯源體系、食品責任保險制度和法律責任方面作出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 食品安全 食品召回制度 法律思考
作者簡介:張慧穎、張麗君,泉州市豐澤區人民法院。
中圖分類號:D92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158
雖然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對食品安全的保護,并且在這方面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食品安全問題屢屢發生,我國在食品方面的保護措施還存在欠缺,如何進一步構建和完善這一制度是一個重要并且及時的課題。
一、食品召回制度的基本理論
(一)食品召回制度的起源
目前很多國家和地區都確立了較為系統的產品召回制度,美國是最早建立該制度的國家,并且最開始是應用于汽車。20世紀60年代初,在美國參議院瑞比福克的倡導下,一場社會公眾對于汽車廠商在生產過程中對汽車的安全問題漠不關心的聽證會拉開了序幕。隨后,美國的拉爾夫·納德在他的書中將通用汽車公司計劃生產的汽車在安全系統和污染防治設施方面存在的缺陷曝光,提出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汽車的缺陷問題,并提到其嚴重威脅著社會公眾利益 。美國在1966年頒布的《國家交通與機動車安全法》中規定汽車的生產者如果知悉自己生產的汽車在設計或者制造等方面有安全隱患,就必須及時主動召回。在這之后,美國產品召回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大,許多與社會公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商品也被納入該領域,食品召回制度也由此應運而生。
(二)食品召回制度的理論基礎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生產者是追求最大限度利益的“經紀人”,他們通過各種手段獲取利益以滿足自己的金錢欲望。他們采用新技術,減少成本,簡化流程,從而提高經濟效益。然而,通過減少成本與簡化流程,雖然能夠給生產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生產過程中必定會制造出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問題食品,若是將這部分不安全食品投入市場,勢必產生較大的外部性負效應,即讓社會公眾承受這些問題食品帶來的威脅,甚至導致社會公眾對市場上的產品產生抵觸心理,影響市場的消費活力。把外部性負效應內在化是解決這個現象的最佳方式,讓責任生產者自主召回不安全食品,自行負擔這種風險所帶來的社會成本。這樣一來,生產者不得不時刻考慮到制造不安全食品所應承擔的社會成本,激勵生產者保障食品的質量,從而維護消費者的合法利益。
(三)完善我國食品召回制度的必要性
食品安全對于中國政府來說是重中之重,我國正逐步完善這方面的立法,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和執法。但近幾年屢屢發生嚴重食品安全事件,使得社會公眾對此缺乏信心,問題根源在于我國在這方面的立法不夠健全,所以我們應加快該制度的立法完善。首先,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可以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傳統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和產品責任制度中,消費者要保護自己的權益往往十分困難,比如在維護權益過程中會遇到難以進行舉證的問題,法律程序啟動門檻高,導致消費者的損失一般情況下很難得到賠償,到最后消費者只能自己承受這些損失。食品召回作為針對處理不安全食品事后救濟的一種有效方式,恰好能夠彌補食品責任制度不完善的地方,消費者為達到避免損害擴大化的目的,可以在造成實際損害之前要求生產者進行食品召回。其次,完善食品召回制度為企業創建良好的發展環境有積極影響。許多企業囿于召回食品會損害企業的形象,非迫不得已絕不主動召回。其實恰恰相反,食品召回是企業負責任的一種行為表現,它能夠避免損害結果擴大化,降低企業的賠償負擔。最后,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在維護社會的公平、公正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消費者與食品企業存在著懸殊力量對比。生產經營者利用在食品信息中的有利地位,使用不容易被消費者察覺到的隱蔽手段達到為自己獲取利益的目的,將本來應該由自己來承擔的風險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因此,在制定相應法律法規的過程中,應大力保障消費者的權益,以達到維護社會公平的目的。
二、我國食品召回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食品召回法律制度不完善、法律責任規定較輕
我國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除了《食品安全法》這一基本法律外,還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一系列保護消費者的法律,但這幾部法律對有關食品召回的規定都不明確。即使是已經實行六年之久的《食品安全法》,到現在還沒有制定關于食品召回制度的實施細則。雖然《食品召回管理規定》首次針對全國具體規定食品召回的流程,但是該召回標準卻與有些地方政府規定的標準存在沖突,導致食品召回在實際操作時整體效率低下。此外,違法成本低也是導致食品召回制度不能得到有效實施的原因之一。我國對于企業違法行為的法律后果規定得過輕,導致違法企業在面對食品召回的法律規定時有恃無恐,在主動召回的巨額成本和接受輕微的處罰二者之間進行選擇時,通常情況下會選擇接受輕微的懲罰。
(二)我國食品召回實施主體和食品檢測標準不明確
我國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機構體系較為龐雜,多個機構都有權利對食品衛生安全進行管理。由多個不同機構在沒有明確職權的情況下一起監管食品安全,勢必會發生監管系統秩序混亂的局面。不僅會導致效率低下,而且可能導致爭相管理或是無人管理的情況。
由此,可以看出當前我國多個管理機構都有權利對食品安全標準作出規定,導致食品沒有明確統一的檢測標準,甚至會出現檢測標準互相矛盾、沖突的局面,導致食品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無所適從。
(三) 缺乏有效的追溯制度和責任保險制度
我國食品企業的顯著特點就是數量龐大而且規模參差不齊,其中相當一部分企業的生產規模較小,甚至連最基本的標識都沒有,使得許多食品的信息錄入不完整,如果發生食品安全事件,由于信息不夠齊全,導致沒有辦法快速地從源頭上阻止危害食品的流通。因此,必須建立有效的追溯制度。此外,生產企業不愿意履行主動召回食品的義務,主要是考慮到無法承受大規模食品召回的巨額成本。根據法律規定,食品召回的相關費用由食品企業自行承擔,而食品召回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這一系列的活動都需要付出巨額成本,對于部分規模較小的企業來說,根本無法承受這些費用,那么這些企業所不能承受的巨大損失都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因此,有必要建立責任保險制度。
三、完善我國食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思考
(一)健全食品召回制度的法律體系和統一的食品安全標準
針對我國當前食品召回制度存在不足的情況,我國應該向世界其他發達國家借鑒先進的立法經驗,在《食品安全法》中對食品召回作進一步的修訂,根據市場上食品的現有問題和食品召回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困難作出更有針對性、更為細致的規定。除了修訂《食品安全法》外,還可以提升《食品召回管理規定》的法律等級,并對其作出進一步的完善,提高其適用效力,使得該規定在實際操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法律即便再周全,也可能會有欠缺,很難涉及全面,而司法解釋恰恰擁有填補漏洞的功能,因此,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各類食品安全案件及時出臺相應的司法解釋,使食品召回在實際應用中更為全面和嚴密。在食品召回制度中,具備統一的安全生產標準有利于更好地進行食品召回,因此我國可以出臺一系列涵蓋各種食品的法律法規,針對不同種類的食品作出更有針對性的標準和規定。
(二)建立統一食品召回監管機構
為了能夠充分發揮食品召回應有的作用,我們應該從提高執法效率的目的出發,對有關執法部門進行整合,設立統一的監管機構,明確各個監管部門的權責,并形成科學的問責機制。綜合我國目前的具體狀況,我國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立法,在國家質檢總局下設立一個食品召回協調機構,各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分門別類管理食品召回,不僅可以明確食品召回的主管機構,而且實現了從中央到地方以及部門與部門之間這種囊括縱向和橫向的全面協調,確保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件,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采取應急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危害。
(三)建立完善的食品溯源體系和食品責任保險制度
食品與其他產品的不同之處在于,食品對于人體的危害性更直接,因此,完善我國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體系,不能夠只依賴單一的食品召回制度,更應該提早防范,管理好食品流通的源頭,達到食品從“農場到餐桌”的全面監管的效果。我國應盡早建立健全食品溯源體系,明確規定違反食品溯源制度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使食品從原材料加工到銷售整個環節得到有效監管,有關執法部門才能根據食品的鏈條,快速找到源頭企業,使得食品召回制度能夠得到有效實施。
此外,建立食品召回責任保險制度,讓企業通過保險來轉移實施食品召回所要承擔的風險是非常有必要的。企業事先對其所生產或銷售的食品進行投保,當發生食品召回的事件時,則由相應的保險公司根據召回企業的投保數額對召回食品所需的費用進行賠付,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使得企業的賠償能力得到強化,激發企業主動性,防止企業因缺乏資金而阻礙問題食品的召回。
(四)加重懲罰措施
和食品安全立法比較先進國家的懲罰措施相比,我國對食品企業違反食品召回制度的懲罰力度遠遠不夠。因此,在適當的條件下我們可以引進懲罰性賠償制度,通過提高賠償數額,加大企業的違法成本,使得違法企業的賠償數額遠遠超出其所獲得的非法利益,更加有效打擊企業的違法行為。
四、結論
通過我國的司法實踐,我們可以看出食品召回制度作為維護社會公眾利益,保障食品安全,樹立良好市場秩序,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對于監管我國食品安全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盡管當前我國的食品召回制度依然存在著諸多的不完善,比如立法與實踐上的不足,在遏制和打擊屢屢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上顯得有點力所不及,但是隨著我國食品召回制度的不斷完善,它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和必然選擇,必將促進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成熟,有效保障我國的食品安全,從而為消費者撐起一把有力的安全保護傘。
注釋:
徐士英.產品召回制度:中國消費者的福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
參考文獻:
[1]滕治中.解讀《食品召回管理規定》.質量與市場.2008(7).
[2]錢志偉.食品標準與法規.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3]李克超.食品召回制度之于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法制與經濟.2009(4).
[4]都世煒.食品安全的制度反思.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2(4).
[5]董玉紅.我國食品召回制度完善問題研究.河南:河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
[6]中國法制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
[7]何悅.對我國食品召回制度有關問題的立法建議.河北法學.2008(3).
[8]邵波、胡尚惠.論我國食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完善.中州大學學報.2012(5).
[9]王宗玉.論我國食品召回制度的改革及完善.法學家.2009(3).
[10]倪萍.我國食品召回制度的現狀及完善.法制博覽.2013(1).
[11]張玉潔.我國食品召回制度缺陷問題分析.昆明:昆明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