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再婚家庭數量也在逐漸增加,繼父母子女的關系也大量出現。要想做好繼父母子女關系的調整工作就需要按照我國制定法律進行。但是,現階段我國現有的繼父母子女之間關系的相關法律制度較少,就算是現有的繼父母子女之間撫養教育與關系的認定制度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在處理繼父母子女之間的撫養教育問題時,常常會發生一些爭議和分歧。
關鍵詞 繼父母子女 撫養教育 認定
作者簡介:石琳,黑龍江維正律師事務所。
中圖分類號:D92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284
近年來,我國婚姻制度和家庭結構逐漸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婦女的就業率也在逐漸增加,使得人們的離婚率也在逐漸提高,出現大量的繼父母子女關系。現階段,我國繼父母子女撫養教育關系之間還存在著較大的問題,比如說有很多的繼父母子女都是被動的接受家庭成員,一些繼父母不對這些子女進行撫養教育,并存在著患得患失的心理,怕自己撫養教育了繼子女無法得到對應的回報,使這些再婚家庭在對繼子女撫養過程中處于一個尷尬狀態。只有將繼父母子女關系轉化成父母子女關系才能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使這些再婚家庭處于一個幸福、穩定的狀態。
一、 繼父母子女關系概述
(一) 繼父母子女關系概述
繼子女是指其親生父母離婚或者再婚形成的家庭,被稱作為其中的繼子女。人們常常將繼父母稱作為后爸、后媽 。繼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組成,比如說:由于父母一方發生任何意外,不慎死亡,那么就會有一方帶著自己的子女進行再婚;兩人不合適離婚,直到遇見自己所談得來、相中的一方進行家庭重組等。這些都會直接的形成繼父母子女的關系。
親屬關系是具有婚姻、血緣與法律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親屬關系。通過社會法律制度的調整,其實親屬關系具有了一定的法律義務與權利義務。這種親屬關系可以主要被分為血緣親戚和婚姻親戚。其中的血緣親戚是有著相同的血緣關系而形成的血緣親戚,那些不具有自然血緣關系的親戚是不能形成對應的親子關系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一些不具有自然血緣關系的親子關系人員也是可以建立其一種對應的親子關系 。雖然說這種親子關系在法律中占據著相同的地位,但是這種血緣關系所發生的生產基礎有著很大的差距,被人們劃分成自然血緣關系與擬制血緣親戚。自然血緣關系是具有著自然血緣而形成的,擬制血緣親戚則是通過法律制度的規定形成的。
(二) 繼父母子女關系類型
雖然說繼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沒有形成一些制定類型,但是從學理上來說其關系通常被分為:撫養型、收養型、名份型這三種。
1.撫養型:通過子女的生父母或者繼父母在共同居住時通過接收了來自繼父母的撫養,并形成撫養關系,并且繼父母子女之間有著對應的血緣關系,雙方有權利執行對應的相關義務。
2.收養型:是繼父母通過法律的渠道進行將子女進行正式收養,通過對女子的收養形式形成收養關系。繼父母在收養子女之后就需要辦理正式的收養手續,并繼父母子女關系轉變成全新的養父母子女關系。這種收養方式在一些外國國家非常常見,為其制定了科學合理的法律制度。絕大多數國家是非常鼓勵這種行為的,但是其在法律制度上沒有對一些單獨的繼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進行規定。
3.名份型:繼父母子女之間沒有任何的撫養教育關系,而是通過婚姻產生的親戚關系。如果當父母再婚時,子女已經成年可以獨立生活,繼子女也不需要繼父母進行撫養教育,如果未成年可以繼續與繼父母共同生活,繼父母還要承擔著對應的撫養教育關系 。
二、學術界對繼父母子女之間撫養教育關系的形成因素
現階段,我國繼父母子女之間是否形成對應的撫養教育關系在我國指定法律中沒有對應的制度,這在我國學術界來說也產生了較大的爭議。其中學術界對于繼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的形成因素劃分成了以下幾點:
(一)繼父母子女是否共同生活
如果繼子女未成年,繼父母有必須要與其共同生活,并承擔撫養教育義務。繼父母在考慮對子女的撫養教育觀念時,需要從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比如說從感情、經濟等。
(二)繼父母應承擔繼子女的撫養教育費用
形成對應的撫養關系時需要根據子女生活現狀為其提供對應的撫養教育費用。如繼父母不與繼子女共同生活,那么就需要為其提供撫養費的形式向子女做出對應的撫養義務。在一些再婚夫妻未按照我國制定相關制度進行財產分離時,繼子女的撫養費用則是由繼父母共同支付,但是這樣撫養教育方法并不被人們看作為是科學合理的撫養關系。比如說,繼父母在過去照料繼子女,由于長時間沒聯系、或者少接觸,就會使他們如同陌生人,也可以看出來這種關系并沒有形成對應的撫養關系與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
(三)對繼子女的撫養教育年限
對繼子女撫養教育應該達到制定的年限,只有這樣才能為以后的撫養關系打下良好的基礎。當繼父母子女之間達到制定的年限時,可以通過對應的法院進行認定并解決當前的困境 。如果一些再婚家庭再一次的發生變故時,繼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就會逐漸惡化,甚至會出現一些影響雙方利益現象的存在。要想終止繼父母子女之間的撫養關系就需要看他們是否達到了對應的撫養年限進行決定。因此,要想做好繼父母子女之間的撫養關系時,需要用時間的長短來衡量這一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雙方建立起一個合理的撫養關系。
(四)雙方具有一定的撫養關系主觀意圖
現階段,我國離婚率逐漸增加,越來越多的繼父母角色慢慢的出現在人們眼前,這些繼父母為了保證家庭和諧、穩定,需要自愿與繼子女生活在一起,并由雙方共同財產對繼子女進行撫養教育。但是在實際的撫養教育過程中有一些繼父母的內心深處是不愿意與繼子女形成對應的撫養關系,他們在撫養過程中不需要任何的回報 。在撫養教育過程中一旦形成了對應的撫養管理就會牽扯到很多的權利義務問題,因此在建立撫養關系時一定要根據繼父母與繼子女雙方的意見進行建立。
三、我國繼父母子女撫養教育關系的立法現狀以及完善建議
(一)我國相關問題的立法現狀
現階段,我國《婚姻法》規定,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不得被歧視、虐待,而繼父母需要對繼子女承擔對應的權利與義務,并按照制定標準進行。同時在繼子女收養過程中還要通過繼父母或者繼子女同意進行收養,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對應的血緣關系。
我國相關法律在評定繼父母子女關系過程中,還處于空白狀態,沒有為其制定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現有的管理制度中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在繼父母對子女收養時,常常會憑借一句話形成對應的撫養關系,在撫養教育時沒有根據子女的意愿與權利進行考慮。這種撫養關系通常是由“先事實后關系”形成的。另外,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制定的撫養教育義務制度,常常把教育義務與撫養義務分開。當繼父母重組家庭時,希望自己的角色的狀態處于穩定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做好繼父母子女之間的撫養教育關系 。
(二)完善我國相關問題的立法建議
我國繼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應該轉變成全新的法律制度,并其進行明確處理,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全新的撫養教育制度類型,并保證撫養教育工作具有較強的可靠性與穩定性。要想做好繼父母子女之間撫養教育關系工作,就需要完善我國相關問題立法,并做到以下幾點:
1.要以法律形式形成對應的繼父母子女關系:在形成繼父母子女之間的撫養關系時,要按照我國相關法律制定進行設置,并為其形成對應的法律后果。在設置過程中要保證繼父母子女的撫養關系具有一個較為清晰的界限并保證一些未成年子女的自身利益。同時還要實現繼父母的利益保障,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繼父母子女之間可以和睦、融洽的相處。
2.在實際生活中,一些再婚家庭在形成時不一定會通過對應的法律制度來明確繼父母子女直接的撫養教育關系,而在父母結婚之后,繼父母子女共同生活在一定,并對繼子女進行撫養義務 。如果在撫養過程中發生任何的意外糾紛就需要按照相關的法律制度進行處理,并為其制定出一個標準的管理制度,按照這個制度來解決這些事情,同時還可以確認繼父母子女之間是否形成了對應的撫養關系,只有達到了指定的標準才能對其的撫養關系進行確認和保護。其指定標準要具備以下幾點:
第一,繼父母子女之間共同生活,繼子女受到繼父母的關心、照顧,并承擔繼子女的撫養教育費用。
第二,繼父母對繼子女撫養達到指定的年限,在這個時間內對繼子女進行撫養教育,同時還是在雙方愿意的前提下進行。
第三,繼父母子女之間在教育撫養過程中形成對應的主觀意圖,并建立對應的撫養關系,保護未成年繼子女的自身利益,為其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但是在繼父母子女撫養過程中,如果繼父母愿意對繼子女進行撫養,但是繼子女的內心不愿意就需要在當地的相關單位的見證下進行分離,這種繼父母子女之間的撫養關系被看作為善意的撫養方式 。而繼父母在撫養繼子女時,不想對其進行撫養但又沒明確的表現出來,又達到了制定了撫養權利,這就會被人們作為撫養關系的形成。
四、總結
繼父母的撫養方式與一些非親屬的收養方式相比存在著一定的不同,主要通過繼父母子女之間的意愿、利益、需求等因素進行撫養,并為其制定出有效的撫養教育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為繼子女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本文對繼父母子女之間的撫養教育關系的認定進行了簡單的分析,文中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只有做好了繼父母子女之間的撫養教育關系的認定的研究工作,才能有效的改變當前現狀。
注釋:
陳悠悠.論有撫養關系繼父母子女關系的形成.大連海事大學.2013.
顧薛磊、張婷婷.論我國繼父母子女形成撫養關系的認定標準.青少年犯罪問題.2014(4).57-63.
劉運亞.繼父母子女法律關系檢討與完善思考.江蘇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19-22.
司艷露、李君君、呂珊珊.我國繼子女繼承制度探究.法制博覽.2016(14).34-35.
范李瑛.我國繼父母子女關系的親屬性質及法律地位.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4).37-41.
吳萍.繼父母子女關系初探——兼談《婚姻法》第21條的修改.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9(3).43-45.
于晶.試論非婚生子女的家庭法律保護.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3(6).58-61.
馬愛華.《婚姻法》修訂應注意“繼親屬”權利義務問題.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3).117-119.
參考文獻:
[1]方金華、柳建閩.論繼父母收養繼子女立法缺陷的完善.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