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世瓊
在教學中,教師對培養學生的能力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現代體育科學的發展,社會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愈來愈高。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此,筆者提出了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運用“問答法”,以期能激發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同時能引起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和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問答法”是教師提出問題,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進行積極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而獲得知識的一種方法。
“問答法”能激發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引發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通過這種方法教學,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時獲得反饋信息。
2.3.1 傳授知識的 “問答法”
首先,由教師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運動經驗回答問題。如在學習技巧手倒立前滾翻時,教師做示范,優美的示范后,再進行誘導性練習,然后教師提出動作要領、教法是什么?請學生回答。
2.3.2 鞏固與檢驗知識的 “問答法”
這種 “問答法”是教師根據學生過去已學過和掌握了的教材內容提出問題后,再讓學生回答,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和鞏固知識的情況,如學習每個動作初步掌握時,教師及時向學生提出這個動作的技術難點、重點、動作規格、保護與幫助的方法,讓學生回答。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動作的理解,便于記憶。
2.3.3 指導或總結 “問答法”
這種 “問答法”常用于課后,由教師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最后進行概括與總結的方法。
“問答法”成功與否與提出的問題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如何擬定提出的問題是應該著重研究的。
(1)應提出教材重點、難點的問題,不要涉獵一些細節的問題,即要抓住動作的關鍵環節、要領,提出的問題盡量少而精。
(2)提出的問題要簡明扼要。問題的語句不要太長,便于學生記憶、理解,回答問題。
(3)提出的問題要切合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避免提出一些比較復雜的怪題、偏題,使學生無所適從,要充分理解教師提問的目的是在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進度,而不是要將學生難住。
(4)提出的問題應具有啟發性,激發學生的思維,應多運用思考題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來說明原理,提出關系,判斷是非,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5)要設計好問題的序列。要圍繞一個中心線,預先設計一系列問題。采取前呼后應,逐步深入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1)要面向全班學生提出問題,應給學生必要的時間做準備,當學生集中注意力后,再提問某一個學生。有的教師喜歡采用急性提問,即在課堂上不給學生任何的準備,隨便點一個學生,再向他提出問題。這種方法在實際教學中不是很可取。因為學生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都存在一種緊張情緒,不知老師要提出什么問題,會不會點到自己,自己又會不會答,整個過程中學生都在猜測,這種課堂氣氛很緊張,學生回答的質量也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整個教學質量。時間長了,學生還會產生畏懼教師、不愿上課的心理。
(2)教師在提問時,態度要自然和藹,要以信任學生的目光,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對一時答不上來的,教師應循循善誘地啟發、提示,盡力幫助學生回答問題。對于回答不是很準確的學生,教師也應積極鼓勵,讓學生可以談自己的看法、見解,讓學生以愉快的心情結束回答,千萬不能予以挖苦、諷刺的口吻。這樣能大大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使教師能更順利地教學。
(3)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能嘲笑,應加以鼓勵。教學中,經常出現學生不懂,或是不知該怎樣去問老師的現象。對此,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并保證一一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消除心中的顧慮。其次教師應針對學生的情況,去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這樣既能幫助學生解開學習中的疑團,又能體現教師雙邊教學的特點。
(4)大學生有一定獨立思考的能力,可適當通過 “問答法”自然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采取教師指定發言與學生自由發言相結合的形式討論,討論中學生可隨便談出自己的看法,討論之后教師要進行總結。當然,總結中教師應對學生的發言做出客觀的評價,讓學生的獨立能力有所體現。
“問答法”是一種常用而普遍的教學方法,實踐證明了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運用 “問答法”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都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這是一種有效、可行的教學手段。
[1]姜革強.淺談體操教學法綜合運用的方法.吉林學院學報,1996.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