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佳 王丹妮 黎僑麗
基金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高校畢業生擇業過程中的面子傾向問題研究——以合肥市高校為例(201310357099)
摘 要:體面勞動自提出之日起就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我國領導人亦是多次提及努力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在參考國內外學者所確立的體面勞動測量量表和指標的基礎上,綜合了關于體面勞動從不同視角、不同群體和實現水平的研究成果,根據所選定的失業率、全國女性就業人員未受教育比例、全國男性就業人員未受教育比例、女性就業率和CPI增長率五大指標,采用實證分析方法,對我國四大經濟區域的體面勞動水平進行了測量和對比,結果顯示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之間體面勞動水平相差最大,且西部地區的體面勞動水平為最高。
關鍵詞:體面勞動;四大經濟區域;差異分析
一、研究評述
1.內涵與測量
(1)體面勞動的內涵
體面勞動( Decent Work) 概念由國際勞工組織局長JuanSomavia在第87屆國際勞工大會上首次提出來,即在自由平等安全和保障人格尊嚴的條件下,不論男女均能獲得體面的生產性的工作機會( ILO,1999)。
(2)體面勞動的測量
2002年,Philippe Egger、Rochard Anker等學者提出體面勞動衡量標準應當包括經濟和社會兩個方面,最終將就業機會、充足的收入和生產性工作、不可接受的工作、適宜的工作時間、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工作穩定性與安全性、平等的工作待遇、安全的工作環境、社會保險、社會對話和工作場所關系、體面勞動的經濟和社會方面在內的十一個指標設定為體面勞動的衡量標準,開啟了研究體面勞動測量指標的先河。
之后Florence Bonnet提出自己對體面勞動測量指標的看法,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方面進行研究,提出勞動力市場安全指數、工作安全保障指數、就業安全指數、收入安全保障指數、勞動保障指數、再生產技能指數、工人代表權指數七項指標。在文中他還進一步提出體面勞動得分計算公式=(真實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
Dharam Ghai認為體面勞動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就業、社會保護、工人權利、社會對話,各個部分又涉及到幾個具體指標。
David Bescond則從體面勞動赤字角度來衡量,就是反面研究體面勞動,選取了低小時工資、強迫額外勞動時間、失業率、非在校兒童、青年失業率、性別歧視、沒有養老金的老年人等七項負面指標作為衡量體面勞動水平的依據。他還提出一個體面勞動的模型=(最大值-最小值)/(指標數量-2)。
2.相關研究
自體面勞動的概念問世以來,國內外學者就開始關注和研究體面勞動,在此就將從體面勞動研究視角、體面勞動群體研究和體面勞動水平研究進行一個概述。
(1)體面勞動視角研究
有學者從經濟角度出發,指出金融危機對體面勞動帶來了較大沖擊,其中青年是遭受沖擊最大的群體,并強調就業數量與就業質量并重是體面勞動的實質追求,我國政府應該采取正確的態度和政策來面對挑戰,制定體面勞動標準,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也有學者從立法角度出發,指出盡管我國已初步形成了對勞動者權益進行保護的法律體系,但仍有差距,應從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集體談判制度出發以構建保障體面勞動的法律體系。Lftikhar Ahmed則從體面勞動與人類發展的關系角度出發,構建了體面勞動、人類發展和經濟增長及體面勞動和收入兩個模型,通過實證研究得出高收入并不能保證較高的體面勞動水平。
(2)體面勞動群體研究
不同群體的體面勞動情況是不一樣的,有學者從農民工群體出發,指出較為封閉的戶籍制度、勞動力市場供過于求,工會組織化程度低,農民工自身素養不高缺乏體面勞動意識等是制約農民工體面勞動實現的重要原因。也有學者立足于當前性別歧視的現狀,從女性群體出發,指出我國在保護女性權益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需要吸取國外經驗。柯迪和黃維德則以上海知識員工為研究對象,得出上海知識員工體面勞動得分平均為2.48,體面勞動水平普遍偏低,主要是在員工的心理健康方面、收入的充裕性與公平性方面和個人價值實現及發展訴求等涉及勞動者主觀追求方面差強人意,沒有達到體面勞動的程度。Debdulal Saha以印度孟買的街頭商販為研究對象,指出印度小販是不被承認的非法行為,獲得政府信貸非常難必須接受高利貸以維持基本的運營,工作狀況非常不樂觀的。要想實現印度小販的體面勞動,印度政府必須要創造一個合法的工作環境,對街頭商販的信貸實行相關的優惠政策,同時嚴格控制執法警察的不合法行為,監督市場的不合法高利貸行為。
(3)體面勞動水平研究
體面勞動水平是對體面勞動實現程度的一個定量描述,有學者以我國長株潭地區為例對農業生產者的體面勞動水平進行了研究,得出農業生產者客觀體面勞動水平的差異主要存在于年齡、政治身份和文化程度上,而性別、勞動技能水平和打工經歷則對體面勞動水平沒有顯著性的影響,年齡、政治身份和體面勞動總指數是對農業生產者主觀認同水平上的差異的主要原因。黃維德和柯迪則就業、工作權利、社會保護和社會對話這四個方面采取了相應指標,收集了全球40個國家的數據對各國的體面勞動水平進行了一個測算,得出我國的體面勞動水平明顯低于歐美發達國家,并在文中指出經濟發展程度與體面勞動水平存在正相關關系。
(4)體面勞動政策研究
Gary S.Fields提出了實現體面勞動的三項政策,勞動需求政策致力于提高勞動者渴望工作的需求,通過規范勞動市場政策、保證勞動者合法權益、建立公平競爭機制,特別是相關機構的建立以吸引國外直接投資來實現;勞動供給政策不僅包括充足的勞動機會還包括勞動者給勞動力市場帶來的人力資本質量的提高;勞動力市場運作政策最重要的是工資的決定,不僅受勞動力供給和需要的影響,也由其他的相關因素來決定,比如崗位信息獲取、企業對人力資本的安排以及工作的難易程度等。
二、研究設計
1.研究指標的選取
由于不同國家之間經濟發展程度、政治格局、社會文化方面的差異,體面勞動的量化衡量指標也存在著較大的不同,目前學界仍未有統一的一個指標進行測定。另一方面,由于研究的是關于我國四個經濟區域體面勞動水平差異的測量,涉及到全國各個區域間的數據采集和整理,需要大量的社會性數據,但此類數據來源較少,有些指標甚至沒有相關的數據作為支撐。
因此,考慮到實證研究的可靠性及數據采集的有效性,于是有針對性地選取其中五個分指標來對我國四大經濟區域的體面勞動水平進行一個量化分析和處理。就業是體面勞動的基礎,不僅意味著充足的就業機會,還意味著個人價值的實現和家庭成員相關需求的滿足,失業率則是衡量就業的重要指標之一;經濟社會環境與勞動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CPI穩定更是經濟前景明朗的重要指向標,是最重要的社會經濟目標之一;就業中機會和待遇的平等也是體面勞動的重要測量指標之一,其中男女性別間的平等要求工作對于所有人而言都是平等、自由和有尊嚴的,著重強調女性在工作中的教育平等和機會平等。
表1 測量指標的選取
2.研究數據的搜集和處理
(1)數據的搜集
考慮到數據的可信度、搜集的現實程度及數據的完整性,根據選定的城鎮登記失業率、CPI增長率,全國女性就業人員未受教育比例、全國男性就業人員未收受教育比例和女性就業率這五項指標,通過國內官方數據庫搜集了我國四大經濟區域的31個省份從2002年到2011年共十年的數據。
(2)數據的處理
由于搜集的數據量比較大,共涉及了全國四大經濟區域的31個省份從2002年至2011年共十年的數據,根據研究的方向,首先按照年份的排序分別將五個指標的數據進行歸類整理,以便后期將數據導入SPSS19.0進行處理分析。又因為各指標間存在差異性,所以在對數據進行了一個簡單的歸類整理后,將數據導入SPSS19.0按照年份分別進行了一個數據的標準化,其次將標準化的數據依照年份進行了第一次因子分析,隨后將十年的因子分析結果進行了第二次因子分析,抽成了一個最終的單因子,最后按照我國2011年公布的四大經濟區域將全國31個省份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區域,將東部地區標記為1,將中部地區標記為2,將西部地區標記為3,將東北地區標記為4,采用面板數據單因子方法進行單因素分析。
三、研究結果
1.描述性統計
下表為根據所選指標對每年各省份進行因子分析所得的最終因子得分(表中數據為部分省份因子得分結果)。
表2 部分省份各年因子得分表
表3 各省份十年綜合因子得分表
2.差異性分析
利用SPSS19.0進行操作過程中除了上述數據處理的部分外,進行了方差齊性檢驗,顯著性為0.72,大于0.05,說明方差具有齊性,即四大區域的方差在0.05的顯著水平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因此采用多重比較Bonferroni這一方法。
從上表可以看出,1即東部地區與3即西部地區間體面勞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且1-3的均值差為負值,西部地區的體面勞動水平高于東部地區,其他地區之間體面勞動水平則無顯著差異。
四、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在對所采集的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和面板數據單因素分析時,發現了我國四大經濟區域間體面勞動水平存在著差異,其中東部地區的體面勞動水平明顯低于西部地區,存在顯著差異。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有如下兩種原因:(1)勞動者個人素質在體面勞動的感知程度上的差異;(2)社會經濟環境導致的勞動者在體面勞動的感知程度上的差異。
1.勞動者個人素質在體面勞動的感知程度上的差異
一般而言,文化程度越高,體面勞動實現水平越高。這是基于微觀角度來看的,單就勞動者個人而言,文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自身體面勞動的實現。但在本研究中,根據最終得出來的結論可以得出,就整個社會群體而言,勞動者對于體面勞動的感知程度是根據勞動者的個人素質而產生差異的,往往個人素質偏低的勞動者會對目前自己的狀態產生滿足感從而實現了相對上的體面勞動,而綜合素質較高的勞動者群體會由于自己所處的較高的平臺而賦予自己較高的期望,產生對現實工作不滿意的情緒,從而導致了整個地區對體面勞動的感知程度大大降低,抑制了該地區體面勞動水平的提高。
2.社會經濟環境導致的勞動者在體面勞動的感知程度上的差異
經濟是基礎,一個地區的經濟增長是體面勞動實現的前提條件,社會環境則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一般來說,高速發展的經濟更有利于體面勞動的實現,本研究卻發現,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東部地區,在體面勞動水平上卻遠低于經濟發展相對比較落后的西部地區,既然經濟基礎不可能是導致這種差異產生的原因,于是可以得出,社會經濟環境是導致勞動者在體面勞動的感知程度上出現差異的原因。一方面東部地區快速發展的經濟導致快節奏的生活,加大了勞動者的生活壓力和心理壓力,另一方面東部地區較多的發展機會和較大的發展空間導致眾多的高素質人才齊聚東部地區,盡管工作環境優越、硬件設施過硬,但遠不及這種超級競爭力帶給勞動者的心理壓力,從而也就削弱了硬件設施上的優越感,抑制了該地區體面勞動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ILO.GuidetotheNewMillenniumDevelopment Goals Employment I
ndicators: Including the Full Set of Decent Work Indicator.-Geneva ILO[R].2009.
[2]ILO.MeasuringDecen Work:TripartiteMeetingofExpertsonMeasure
mentof DecentWork[R].Sept.2008.
[3]Dhara Ghai. Decentwork:concept and indicators.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Vol.142(2003),No.2.
[4]FlorenceBonnet.Afamilyofdecentworkindexes.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Vol.142(2003),No.2.
[5]RichardAnker.Measuringdecentworkwithstatisticalindicators.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Vol.142(2003),No.2.
[6]Gary S.Fields.Decent work and development policies 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Vol.142(2003),No.2.
[7]Lftikhar Ahmed.Decentworkandhuman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La
bour Review.Vol.142(2003),No.2.
[8]DECENT WORK FOR THE STREET VENDORSIN MUMBA
I,INDIA—A DISTANT VISION! DEBDULAL SAHAJ.WORKPLACE RI
GHTS,Vol.14(2)229-250,2009.
[9]王春來.和諧社會建設下的農民工體面勞動問題[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2.
[10]張欣.農民工體面勞動問題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學,2012.
[11]柯迪.上海知識員工體面勞動狀況調查及相關影響因素研究[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11.
[12]周強.農業生產者體面勞動水平研究——以長株潭地區為例[D].長沙:中南大學,2011.
[13]黃維德,柯迪.各國體面勞動水平測量研究[D].上海經濟研究,2011(11).
作者簡介:李佳佳(1992-),女,安徽黃山人,本科,研究方向:勞動與社會保障;王丹妮(1993-),女,浙江溫州人,主要研究方向:勞動與社會保障;黎僑麗(1993-),女,江西人,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