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揚富
摘要:龜鱉養殖是我國優質新型的特種養殖產業,發展速度非常快,產量已位居世界首位。尤其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龜鱉養殖業的發展呈上升態勢。本文從龜鱉養殖的發展前景、養殖的新技術等方面展開論述,希望對以后龜鱉養殖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龜鱉養殖;新技術;采光大棚;高效養殖
中圖分類號: S966.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14-51-2
龜鱉養殖是經濟效益非常好的一項產業,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升,這一項目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加大相關科技研究,非常具有前瞻性。
1 我國龜鱉養殖現狀與前景
1.1 龜鱉的生物學特征
龜鱉是一種比較古老的爬行動物,分類學上屬于爬行綱,具有重要的生物研究價值。喜在淺水中和陸地上生活,食小魚、小蝦、泥鰍及甲殼類的動物,也吃些浮萍及落地種子等。
1.2 龜鱉養殖現狀
隨著龜鱉養殖不斷拓展,龜鱉的品種不斷增加,從而更好地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龜鱉的市場價格不斷提升,龜鱉養殖的經濟效益更好。其次隨著龜鱉養殖業的發展,人們加大對市場研發力度,逐步探索出專項育苗、科學養殖和育苗與養殖兼營三種不同的經營方式。但在養殖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育種技術方面還不成熟,孵化與培育技術有待進一步提高。此外,養殖戶雖然堅持“以防為主、以治為輔”原則,但在具體實踐中只有自己摸索治療,沒有好的具體辦法,疾病防治工作仍然是養殖過程中的關鍵。
1.3 發展前景
龜鱉體內含有各類氨基酸、膠原蛋白和多種維生素,是極佳的滋補品,又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同時具有易養殖、經濟效益好等優點,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2 采光大棚高效養殖技術
采光大棚高效養殖技術是依靠自然光進行保溫取暖的一種新型養殖技術,它不再采用其他輔助加溫設施,具有環境污染少、投資成本低、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防病效果好、質量優等特點,成為新時期龜鱉養殖認可度較高的技術。
2.1 采光大棚的建設
首先進行棚址的選擇,一般選擇地勢遼闊,光線照射較好、水源充足、利于排灌、交通便利的地方。面積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水池深2米左右,水深控制在1.5米,池底放約20厘米厚的沙壤土,利于龜鱉養殖活動。在水塘的出水口處及四周都要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一方面要防止外來侵略,也能控制內部龜鱉流失。在水池周邊設立20°~25°的緩坡,并與周圍陸地相連,為龜鱉上岸活動、曬背和產蛋提供便利條件。采光溫室大棚建設長度以東西走向為宜,前棚面向正南傾斜,最大限度地獲取到太陽的輔射能量。大棚的長度首先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最短不要低于15米,而最長也不要超過100米為宜。由于溫室運行長期處于高溫、高濕環境中,所以還要考慮棚頂部透光材料的性能,透光率程度是影響透光材料使用壽命的決定性因素。內部設施建設要齊全,如搭設曬背臺、飼料板、小網箱等。
2.2 科學管理技術
2.2.1幼苗投放 大棚建設好,便可以投放龜鱉苗,注意放養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5~20只為宜。選擇苗種時盡量挑選無傷無病、個頭勻稱、品種優良、規格整齊、活力強的個體,體重在3.5克/只左右,投入前將龜鱉苗用刺激性小、性能高的藥物浸泡,進行體表消毒,浸泡水體以淹沒鱉苗背部為宜,時間以5~8小時為宜。消毒結束后用雙手捧種苗輕放于池水中,切不可直接放到水中,以免使幼苗受傷,影響成長。
2.2.2規范喂養 投放后及時開食,可在飼料臺中撒一些顆粒較小的食物,最好添加些熟雞蛋黃或紅蟲,也可采用浮性相應的專門飼料,注意量上控制適當。
中期喂養要做到“三定”:
定質。就是保證養料的質量,要選擇正規飼料廠家生產飼料,一方面質量有保證,另一方面飼料營養配方比例符合科學,能促進龜鱉健康成長。也可自主根據實際在飼養時添加一定量的維生素,如胡蘿卜、南瓜、瓜果菜草汁等無公害蔬菜,可以降低餌料系數,促進龜鱉的消化功能提升,進一步增強龜鱉的抗病能力。還可以用少量的鮮蚯蚓、鮮魚等調龜鱉的口味,促進食欲,但要保證活物新鮮不變質。
定量。就是在喂養時食物的數量方面按一定的科學標準,才能有利于正常生長,不宜過多或過少。龜鱉體重在50克以前每次喂2.5克,體重在55~150克期間,每次喂3~6克,150~250克時期每次為6~9克,而體重超過250克以上每次按7.5克進行最好。如果喂食過多,造成龜鱉攝食量過多,容易增加龜鱉生理負荷,從而引發內部系統方面疾病。
定時。定時就是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飼養,科學的定時飼養對龜鱉快速生長有重要作用。但要結合當地實際、具體季節靈活掌握,如果溫度超過25℃,則每天飼養3回即可,上午喂養時間為8時左右,下午為16時左右,晚上為21點左右;而如果室外溫度低于25℃,室內溫在25℃以上時,則每天喂養2次就行,上午哺養時間為7點左右,下午喂養時間為14點左右;當室溫低于20℃時,一般每天只在中午喂一次。如果龜鱉的體重超過250克的時候,要另外加食一次,確保龜鱉身體正常需求。
2.3 棚內生態空間管理
采光大棚的內部環境分為地上空間環境和水中環境兩部分,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管理辦法。
2.3.1棚內地上空間管理技術采光大棚內部地上空間由于受室外部陽光照射的影響,溫度受季節與晝夜變化影響,四季中的夏季和一天內的中午時間由于光線強烈,棚內溫度會非常高,如果在氣溫超過25℃時,就不要將棚布全部蓋住,防止溫度過高對龜鱉造成傷害。而如果當溫度在20℃~25℃時,就應適當在外層添加上第一層保溫膜,控制熱量的散失。如果遇到溫度達到35℃以上時,就要及時打開棚底棚布通風進行調溫,一般是先打開棚的兩頭,促進空氣的對流達到降溫目的。當溫度偏低時,如降到20℃以下,要及時封好棚內最里面棚膜,加強保溫效果。
如果遇到光線照射時,要在棚頂用事先準備的草簾子進行遮擋,防止強光造成棚內溫度過高。冬季時期棚內溫度較低,龜鱉會蜇伏冬眠,可以用草簾子適當進行遮光,更利于龜鱉安全越冬。如果冬季里棚內沒有異常情況出現,就要及時恢復原狀,讓龜鱉順利度過冬季。等第二年回春氣溫升高后,再對采光棚進行全面檢查,溫度達到20℃以上,再按常規開始喂養。
2.3.2水中環境的管理技術棚內水下空間是龜鱉主要活動場所,在養殖過程中,需要關注水溫、光照、水色、透明度、浮游生物含量、病原體和養殖對象等主要因素。一般情況下淡水中生活著一定數量的浮游微生物,對龜鱉的養殖非常有利,但當水中的浮游微生物量過多或過少時,都會影響到龜鱉的生長。如每升水中的浮游生物數量超過2萬個時,應該及早打撈,但能進行光合作用有增氧性能的浮游藻類可以例外。當每升水中的浮游生物數量不足時,就要有意識的進行培養,如用無病池肥水作為培養液進行數量提升,從而保持水中生態的“平衡”,促進龜鱉正常生長。
2.4 疾病防治
無論是生態環境,還是水生環境,都要嚴格進行疾病的防治,最初投放幼苗時就要對苗體和水塘及水體進行全方位消毒。養殖過程中也要定期消毒,用高錳酸鉀、聚維銅碘及生石灰等按5%左右比例配制液體,對棚頂、地面、墻壁及水池底部進行噴灑或沖洗,抑制病菌病毒的生長繁殖,其次飼養人員在進入前要將衣物及進入物品凈化消毒,禁止外來人員頻繁進入場內,切斷疫病的傳播途徑。同時還要經常對棚內的鼠、蠅、蟲等害蟲進行消滅處理。要做好糞便的消毒處理,強化預防,通過轉化、深埋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將病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3 結語
龜鱉養殖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要在實踐中不斷加大技術研究力度,掌握更科學的養殖方法,更好促進龜鱉養殖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勇.我國龜鱉養殖現狀與前景[J].農村實用技術,2006,(07).
[2] 鐘小慶.廣東龜鱉養殖業發展動向[J].科學養魚,2011,(10).
[3] 黃秀嫻.順德龜鱉協會探討龜鱉養殖發展之路[N].中國漁業報,2010.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