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愛民
摘 要:通過對河源市初中生成就歸因與體育學業成績關系的研究,幫助初中生順利完成體育學業任務,提高體育學業成績,促進其身心發展,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關鍵詞:初中生;成就歸因;體育學業成績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4.023
1 引言
成就歸因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已經成為了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成就歸因表現了個體在學習中對于成功或者失敗所表現出的歸因傾向,決定了個體對學習方式的選擇,同時也影響著個體的學習動機水平,自我效能等內驅力因素。我國從1985年開始進行了多次全國青少年健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情況呈現出30年持續下降的趨勢,這就從客觀上要求社會、學校要關注學校體育工作,重視學生的體育學業成績。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河源市初中生成就歸因與體育學業成績關系的研究,幫助初中生順利完成體育學業任務,提高體育學業成績,促進其身心發展,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廣東省河源市初中生為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論文研究需要,查閱相關資料對成就歸因和學業成績相關關系的文獻資料進行歸納總結。
2.2.2 問卷調查法
本文從河源市所屬的縣區隨機抽取14所初中,對1000名初二年級和初三年級的在校學生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回收問卷920份,回收率為92%,有效回收率為83.2%。
成就歸因量表參考Lercourt.Von Baeyer.Cox編制的多維度—多歸因量表編制而成。本量表由15道題目組成,主要包括能力、努力、工作難度及運氣,身心狀態及其他外部因素。采用5級評分標準,將15道題目得分相加即為總量表分。
學業成績為收集被試者體育期末考試成績并進行標準化轉換。
2.2.3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17.0英文版以及EXCELL統計軟件在計算機上對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初中生成就歸因選擇傾向的基本情況
由表3—1可知,初中學生的歸因傾向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工作難度及運氣這一因素對初中生歸因傾向選擇影響比較小。
從表3—2中可以看出,難度運氣這一維度的P值為0.277大于0.05。其余四個維度的P值分別為0.000,0.005,0.000,0.001均小于0.05,這四個傾向維度在不同年級初中學生成就歸因傾向上均具有顯著性差異。
3.2初中生成就歸因與體育學業成績的相關關系
由表3—3可知,身心狀態、難度和運氣、能力三個維度與體育學業成績的顯著性系數分別為0.154,0.147,0.221均大于0.05,所以這三個傾向維度與體育學業成績沒有顯著性相關關系。其他因素、努力與體育學業成績的顯著性系數為0.019,0.049均小于0.05與初中生體育學業成績具有顯著性的相關關系。
由表3—4可以看出,其他因素與初中生體育學業成績不存在線性相關關系。努力這個維度與初中生體育學業成績存在線性相關關系,其中R2等于0.003是回歸方程的測定系數,B值為0.213是回歸方程的回歸系數,最后回歸方程為Y=0.049X。
通過研究初中生成就歸因與體育學業成績之間的相關關系發現,在成就歸因的五個傾向維度中,身心狀態、難度運氣、能力與初中生的體育學業成績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其他因素、努力程度這兩個傾向維度與體育學業成績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但是與體育學業成績之間不存在線性的相關關系。
不同年級在歸因的五個傾向維度中,其他因素、能力、努力、身心狀態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成就歸因的傾向選擇對初中生體育學業成績起到影響作用,河源市初中生在面對成功或者是失敗時,他們能夠進行科學的,合理的正確歸因,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努力的不足以及自身對體育學業成績的好壞起到的作用。
外部因素對初中生取得優秀體育學業成績的影響,各學校應加強對本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同時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豐富教師的知識儲備,并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初中生進行積極地歸因,削弱學生對失敗的消極歸因。
4 結論
4.1 初中生成就歸因在選擇傾向維度上,按均值得分的大小順序排位依次是其他因素,努力程度,自身能力,身心狀態,工作難度和運氣。在不同年級之間傾向選擇存在顯著性差異,初二年級傾向選擇外部條件,初三年級更傾向選擇內部條件。
4.2 初中生成就歸因五個傾向維度中,其他因素,努力程度與他們的體育學業成績存在顯著性相關,最后回歸方程為Y=0.049X。
5 建議
5.1掌握正確歸因方法,全面分析問題
學生的歸因水平決定著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效率。歸因理論目前在教育領域被廣泛運用。其包括學生自身的能力,努力程度以及學生的身心特點等眾多的因素。對于分析初中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諸多因素的特點和其作用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教師在教學中應教會學生全面的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并運用這些理論為依據正確指導自我合理地,正確進行歸因。
5.2教師把握歸因時機,幫助學生正確的歸因
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地針對學生進行歸因訓練。學生通過歸因訓練進行信息的反饋并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歸因。例如: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通過自身示范的方法給予學生暗示引導,從而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在引導示范歸因方法的時候要盡量做到科學、實事求是,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歸因傾向。
參考文獻:
[1]張承芬.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
[2]郭本禹.當代心理學的新進展[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
社,2004,7:9.
[3]錢珍.初中生父母教養方式,學業歸因,學業自我效能感
與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華中師范大學 [D],2008.5.
[4]王敬欣,張闊.初中生的學業歸因,自我效能,考試焦慮
與學業成績的關系[J].心理研究,2008,1(1):89—91.
[5] 尹江鳳.中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與英語成績的提高[J].湖
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0.2.
[6]雷靂,張欽,侯志瑾等.學習不良初中生的成敗歸因與學習
動機.心理發展與教育,1998,4:37一40.
(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東埔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