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是一個自然生理過程,但對初產婦卻是一次重大應激事件。產婦對分娩過程了解不足,容易出現緊張、焦慮癥狀,從而促使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以及內啡肽等激素的分泌也增加,可導致使子宮收縮乏力、產程延長、難產,增加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等并發癥的概率。2010年12月—2013年1月,我院對45例產婦實施導樂全程陪伴分娩,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順產分娩的產婦90例,年齡20~36歲,平均(25.2±2.2)歲;初產婦67例,經產婦23例;孕周38~41周,平均(38.8±0.5)周;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9例,中學35例,大專及以上26例。本組所有產婦均為單胎,頭位,宮頸良好,骨盆、胎動、胎心正常,經過B超證實患者的子宮大小與孕周相符合。產前分泌物、血尿常規等檢查均正常,無全身性、遺傳性疾病及其他妊娠合并癥、并發癥。定期接受產前檢查并接受隨訪,簽署知情同意書。將90例產婦編號,用隨機抽號的辦法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在年齡、孕周、體重、產次等一般資料上,均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按傳統模式指導分娩,包括產前宣教、產時指導及產后護理,使產婦配合醫護人員分娩。觀察組實施導樂全程陪伴分娩。① 產前導樂:詳細介紹產房環境,使產婦盡快適應陌生環境。產房的窗簾一般為為粉色,產房墻面的色調一般為暖色調,室內光線柔和,墻面上可張貼寶寶的畫,適時給產婦播放輕柔、溫和的音樂,給產婦營造出一種溫馨、和諧的氛圍。講解自然分娩及剖宮產的利弊,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增強產婦愉快的心情,樹立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心。② 產時導樂:對產婦采取一對一全程陪伴措施,初產婦宮口開大至2cm,經產婦宮口開大至1.5cm時,送產婦至待產室,待產婦的宮口開大至2.5cm時其送入產房。第一產程時,助產士要和與產婦交流,以分散產婦對分娩疼痛的注意力。另外,助產士可按摩產婦的腰骶部,以緩解宮縮疼痛,指導產婦運用呼吸分娩解痛法。第二產程時,助產士指導產婦如何配合宮縮屏氣用力,正確使用腹壓,并不斷給予肯定和鼓勵。③產后導樂:胎兒娩出后,對產婦順利分娩表示祝賀。給予產婦飲食、排尿、鍛煉、喂奶等指導,幫助產婦飲水、擦汗、更換衣服、按摩子宮底促進宮縮,促進子宮康復,使產婦順利完成母親角色的轉換。
1.3效果評價
① 焦慮和抑郁評分:在進入產房時采用Zung焦慮和抑郁自評表評價。焦慮自評量表(SAS)由20個項目組成,按1~4級評分,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為重度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D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分, 53~62分為輕度抑郁, 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以上為重度抑郁。分數越高,焦慮程度越重[1]。②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2](VAS法),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痛,4~7分為中度痛,8~10分為劇烈痛;③產程:比較兩組產婦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和總產程時間。④ 剖宮產率:記錄兩組分娩過程中轉剖宮產情況。⑤ 新生兒情況:新生兒出生1min后行Apgar評分,≥8分為正常,4~7分為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3]。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 )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焦慮及其疼痛評分比較
觀察組產婦的SAS、SDS評分以及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兩組產婦焦慮和疼痛評分比較( )
組別 例數 焦慮例數 SAS評分 抑郁例數 SDS評分 VAS評分
觀察組 45 6(13.3) 36.1±12.7 7(15.6%) 42.6±10.4 5.6±1.4
對照組 45 18(40.0) 44.5±15.3 15(33.3%) 48.0±8.9 7.5±1.7
χ2/t值 8.182 2.834 3.85 2.646 5.787
P值 P<0.01 P<0.01 P<0.05 P<0.01 P<0.01
2.2兩組產婦產程及剖宮產率比較
觀察組5例轉剖宮產,順產分娩成功率88.9%;對照組則有9例轉剖宮產,順產分娩成功率80.0%;觀察組產婦的第二產程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比較( )
組別 例數 第一產程(min) 第二產程(min) 總產程(min)
觀察組 40 389.0±130.0 43.1±11.4 432.4±130.1
對照組 36 435.0±163.0 53.5±12.0 488.6±164.6
t值 1.366 3.873 1.659
P值 P>0.01 P<0.01 P>0.01
2.3 觀察組和對照組新生兒情況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新生兒正常率顯著提高,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觀察組新生輕度窒息1例,無重度窒息;對照組有輕度窒息4例,重度窒息1例。
3討論
分娩過程不僅涉及女性軀體或生理功能,還包括心理功能,目前已公認精神因素與產道、產力、胎兒并為分娩的四大要素[3]。以往醫院多采用傳統指導分娩模式,注重觀察產程進展,很少顧及產婦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并不符合現代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產婦會表現出緊張、焦慮、恐懼的心理,出現這種心理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產婦對分娩知識缺乏系統認識。研究表明,產婦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這種反應會使得產婦體內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增加,同時產婦對兒茶酚胺和內啡肽等激素的分泌也會增加,從而使得產婦的子宮收縮乏力,同時還能減少胎盤血流量以及改變胎心率,從而導致了胎兒宮內窘迫甚至是新生兒窒息;另外,產婦的子宮收縮乏力也會導致產婦疼痛增加,從而使得產程延長,產婦在產時以及產后出血量也隨之增加 [4]。此時,為了保證分娩過程的安全及其避免產婦的疼痛,在臨床上,一般會對產婦進行剖宮產術,因此,剖宮產率也相對的上升[9]。因此,在分娩過程中,如何保障分娩的順利進行、產婦和嬰兒的安全以及產婦是否安全舒適是是婦產科醫護人員關注的焦點。
筆者將導樂全程陪伴分娩應用于產婦,給予產婦技術上的指導、心理上的安慰、情感上的支持、生理上的幫助,使產婦在整個分娩過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減輕產婦對分娩的恐懼,利于盆底肌肉組織和神經放松,疼痛時按摩,減輕產痛,有利于胎先露的下降,便于胎兒運行良好的分娩機轉而縮短產程,使產婦順利自然的分娩,從而使得剖宮產率降低[5]。而且適宜的音樂可以穩定產婦分娩后的焦慮情緒,促進子宮復舊和乳汁分泌、減少出血;適宜的音樂可以穩定新生兒的情緒,增加新生兒的安全感,促進新生兒心理發育、生長發育[6]。本組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產婦的SAS、SDS評分以及焦慮和抑郁發生率明顯比較低,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第二產程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5例轉剖宮產,而對照組有9例(P<0.05),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導樂全程陪伴分娩能有效減輕產婦焦慮、抑郁情緒和分娩疼痛,縮短產程,減少剖宮產和新生兒窒息,值得推廣應用。
4參考文獻
[1]張明園. 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5-38.
[2]樂杰主編.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7-58.
[3]張江霖.心理干預在高齡初產婦分娩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1):200-201.
[4]張富嵐.分娩鎮痛聯合陪伴分娩對產程的影響[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0,33(3):316-316.
[5]黃小花.導樂陪伴分娩在自然分娩產婦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6):121,131.
[6] 李紅.背景音樂對產婦和新生兒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刊,2012,39(6):82-83.
作者簡介:陳秀芳(1972— ),女,主管護師。
分娩是一個自然生理過程,但對初產婦卻是一次重大應激事件。產婦對分娩過程了解不足,容易出現緊張、焦慮癥狀,從而促使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以及內啡肽等激素的分泌也增加,可導致使子宮收縮乏力、產程延長、難產,增加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等并發癥的概率。2010年12月—2013年1月,我院對45例產婦實施導樂全程陪伴分娩,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順產分娩的產婦90例,年齡20~36歲,平均(25.2±2.2)歲;初產婦67例,經產婦23例;孕周38~41周,平均(38.8±0.5)周;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9例,中學35例,大專及以上26例。本組所有產婦均為單胎,頭位,宮頸良好,骨盆、胎動、胎心正常,經過B超證實患者的子宮大小與孕周相符合。產前分泌物、血尿常規等檢查均正常,無全身性、遺傳性疾病及其他妊娠合并癥、并發癥。定期接受產前檢查并接受隨訪,簽署知情同意書。將90例產婦編號,用隨機抽號的辦法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在年齡、孕周、體重、產次等一般資料上,均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按傳統模式指導分娩,包括產前宣教、產時指導及產后護理,使產婦配合醫護人員分娩。觀察組實施導樂全程陪伴分娩。① 產前導樂:詳細介紹產房環境,使產婦盡快適應陌生環境。產房的窗簾一般為為粉色,產房墻面的色調一般為暖色調,室內光線柔和,墻面上可張貼寶寶的畫,適時給產婦播放輕柔、溫和的音樂,給產婦營造出一種溫馨、和諧的氛圍。講解自然分娩及剖宮產的利弊,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增強產婦愉快的心情,樹立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心。② 產時導樂:對產婦采取一對一全程陪伴措施,初產婦宮口開大至2cm,經產婦宮口開大至1.5cm時,送產婦至待產室,待產婦的宮口開大至2.5cm時其送入產房。第一產程時,助產士要和與產婦交流,以分散產婦對分娩疼痛的注意力。另外,助產士可按摩產婦的腰骶部,以緩解宮縮疼痛,指導產婦運用呼吸分娩解痛法。第二產程時,助產士指導產婦如何配合宮縮屏氣用力,正確使用腹壓,并不斷給予肯定和鼓勵。③產后導樂:胎兒娩出后,對產婦順利分娩表示祝賀。給予產婦飲食、排尿、鍛煉、喂奶等指導,幫助產婦飲水、擦汗、更換衣服、按摩子宮底促進宮縮,促進子宮康復,使產婦順利完成母親角色的轉換。
1.3效果評價
① 焦慮和抑郁評分:在進入產房時采用Zung焦慮和抑郁自評表評價。焦慮自評量表(SAS)由20個項目組成,按1~4級評分,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為重度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D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分, 53~62分為輕度抑郁, 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以上為重度抑郁。分數越高,焦慮程度越重[1]。②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2](VAS法),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痛,4~7分為中度痛,8~10分為劇烈痛;③產程:比較兩組產婦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和總產程時間。④ 剖宮產率:記錄兩組分娩過程中轉剖宮產情況。⑤ 新生兒情況:新生兒出生1min后行Apgar評分,≥8分為正常,4~7分為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3]。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 )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焦慮及其疼痛評分比較
觀察組產婦的SAS、SDS評分以及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兩組產婦焦慮和疼痛評分比較( )
組別 例數 焦慮例數 SAS評分 抑郁例數 SDS評分 VAS評分
觀察組 45 6(13.3) 36.1±12.7 7(15.6%) 42.6±10.4 5.6±1.4
對照組 45 18(40.0) 44.5±15.3 15(33.3%) 48.0±8.9 7.5±1.7
χ2/t值 8.182 2.834 3.85 2.646 5.787
P值 P<0.01 P<0.01 P<0.05 P<0.01 P<0.01
2.2兩組產婦產程及剖宮產率比較
觀察組5例轉剖宮產,順產分娩成功率88.9%;對照組則有9例轉剖宮產,順產分娩成功率80.0%;觀察組產婦的第二產程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比較( )
組別 例數 第一產程(min) 第二產程(min) 總產程(min)
觀察組 40 389.0±130.0 43.1±11.4 432.4±130.1
對照組 36 435.0±163.0 53.5±12.0 488.6±164.6
t值 1.366 3.873 1.659
P值 P>0.01 P<0.01 P>0.01
2.3 觀察組和對照組新生兒情況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新生兒正常率顯著提高,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觀察組新生輕度窒息1例,無重度窒息;對照組有輕度窒息4例,重度窒息1例。
3討論
分娩過程不僅涉及女性軀體或生理功能,還包括心理功能,目前已公認精神因素與產道、產力、胎兒并為分娩的四大要素[3]。以往醫院多采用傳統指導分娩模式,注重觀察產程進展,很少顧及產婦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并不符合現代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產婦會表現出緊張、焦慮、恐懼的心理,出現這種心理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產婦對分娩知識缺乏系統認識。研究表明,產婦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這種反應會使得產婦體內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增加,同時產婦對兒茶酚胺和內啡肽等激素的分泌也會增加,從而使得產婦的子宮收縮乏力,同時還能減少胎盤血流量以及改變胎心率,從而導致了胎兒宮內窘迫甚至是新生兒窒息;另外,產婦的子宮收縮乏力也會導致產婦疼痛增加,從而使得產程延長,產婦在產時以及產后出血量也隨之增加 [4]。此時,為了保證分娩過程的安全及其避免產婦的疼痛,在臨床上,一般會對產婦進行剖宮產術,因此,剖宮產率也相對的上升[9]。因此,在分娩過程中,如何保障分娩的順利進行、產婦和嬰兒的安全以及產婦是否安全舒適是是婦產科醫護人員關注的焦點。
筆者將導樂全程陪伴分娩應用于產婦,給予產婦技術上的指導、心理上的安慰、情感上的支持、生理上的幫助,使產婦在整個分娩過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減輕產婦對分娩的恐懼,利于盆底肌肉組織和神經放松,疼痛時按摩,減輕產痛,有利于胎先露的下降,便于胎兒運行良好的分娩機轉而縮短產程,使產婦順利自然的分娩,從而使得剖宮產率降低[5]。而且適宜的音樂可以穩定產婦分娩后的焦慮情緒,促進子宮復舊和乳汁分泌、減少出血;適宜的音樂可以穩定新生兒的情緒,增加新生兒的安全感,促進新生兒心理發育、生長發育[6]。本組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產婦的SAS、SDS評分以及焦慮和抑郁發生率明顯比較低,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第二產程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5例轉剖宮產,而對照組有9例(P<0.05),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導樂全程陪伴分娩能有效減輕產婦焦慮、抑郁情緒和分娩疼痛,縮短產程,減少剖宮產和新生兒窒息,值得推廣應用。
4參考文獻
[1]張明園. 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5-38.
[2]樂杰主編.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7-58.
[3]張江霖.心理干預在高齡初產婦分娩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1):200-201.
[4]張富嵐.分娩鎮痛聯合陪伴分娩對產程的影響[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0,33(3):316-316.
[5]黃小花.導樂陪伴分娩在自然分娩產婦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6):121,131.
[6] 李紅.背景音樂對產婦和新生兒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刊,2012,39(6):82-83.
作者簡介:陳秀芳(1972— ),女,主管護師。
分娩是一個自然生理過程,但對初產婦卻是一次重大應激事件。產婦對分娩過程了解不足,容易出現緊張、焦慮癥狀,從而促使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以及內啡肽等激素的分泌也增加,可導致使子宮收縮乏力、產程延長、難產,增加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等并發癥的概率。2010年12月—2013年1月,我院對45例產婦實施導樂全程陪伴分娩,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順產分娩的產婦90例,年齡20~36歲,平均(25.2±2.2)歲;初產婦67例,經產婦23例;孕周38~41周,平均(38.8±0.5)周;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9例,中學35例,大專及以上26例。本組所有產婦均為單胎,頭位,宮頸良好,骨盆、胎動、胎心正常,經過B超證實患者的子宮大小與孕周相符合。產前分泌物、血尿常規等檢查均正常,無全身性、遺傳性疾病及其他妊娠合并癥、并發癥。定期接受產前檢查并接受隨訪,簽署知情同意書。將90例產婦編號,用隨機抽號的辦法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在年齡、孕周、體重、產次等一般資料上,均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按傳統模式指導分娩,包括產前宣教、產時指導及產后護理,使產婦配合醫護人員分娩。觀察組實施導樂全程陪伴分娩。① 產前導樂:詳細介紹產房環境,使產婦盡快適應陌生環境。產房的窗簾一般為為粉色,產房墻面的色調一般為暖色調,室內光線柔和,墻面上可張貼寶寶的畫,適時給產婦播放輕柔、溫和的音樂,給產婦營造出一種溫馨、和諧的氛圍。講解自然分娩及剖宮產的利弊,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增強產婦愉快的心情,樹立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心。② 產時導樂:對產婦采取一對一全程陪伴措施,初產婦宮口開大至2cm,經產婦宮口開大至1.5cm時,送產婦至待產室,待產婦的宮口開大至2.5cm時其送入產房。第一產程時,助產士要和與產婦交流,以分散產婦對分娩疼痛的注意力。另外,助產士可按摩產婦的腰骶部,以緩解宮縮疼痛,指導產婦運用呼吸分娩解痛法。第二產程時,助產士指導產婦如何配合宮縮屏氣用力,正確使用腹壓,并不斷給予肯定和鼓勵。③產后導樂:胎兒娩出后,對產婦順利分娩表示祝賀。給予產婦飲食、排尿、鍛煉、喂奶等指導,幫助產婦飲水、擦汗、更換衣服、按摩子宮底促進宮縮,促進子宮康復,使產婦順利完成母親角色的轉換。
1.3效果評價
① 焦慮和抑郁評分:在進入產房時采用Zung焦慮和抑郁自評表評價。焦慮自評量表(SAS)由20個項目組成,按1~4級評分,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為重度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D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分, 53~62分為輕度抑郁, 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以上為重度抑郁。分數越高,焦慮程度越重[1]。②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2](VAS法),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痛,4~7分為中度痛,8~10分為劇烈痛;③產程:比較兩組產婦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和總產程時間。④ 剖宮產率:記錄兩組分娩過程中轉剖宮產情況。⑤ 新生兒情況:新生兒出生1min后行Apgar評分,≥8分為正常,4~7分為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3]。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 )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焦慮及其疼痛評分比較
觀察組產婦的SAS、SDS評分以及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兩組產婦焦慮和疼痛評分比較( )
組別 例數 焦慮例數 SAS評分 抑郁例數 SDS評分 VAS評分
觀察組 45 6(13.3) 36.1±12.7 7(15.6%) 42.6±10.4 5.6±1.4
對照組 45 18(40.0) 44.5±15.3 15(33.3%) 48.0±8.9 7.5±1.7
χ2/t值 8.182 2.834 3.85 2.646 5.787
P值 P<0.01 P<0.01 P<0.05 P<0.01 P<0.01
2.2兩組產婦產程及剖宮產率比較
觀察組5例轉剖宮產,順產分娩成功率88.9%;對照組則有9例轉剖宮產,順產分娩成功率80.0%;觀察組產婦的第二產程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比較( )
組別 例數 第一產程(min) 第二產程(min) 總產程(min)
觀察組 40 389.0±130.0 43.1±11.4 432.4±130.1
對照組 36 435.0±163.0 53.5±12.0 488.6±164.6
t值 1.366 3.873 1.659
P值 P>0.01 P<0.01 P>0.01
2.3 觀察組和對照組新生兒情況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新生兒正常率顯著提高,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觀察組新生輕度窒息1例,無重度窒息;對照組有輕度窒息4例,重度窒息1例。
3討論
分娩過程不僅涉及女性軀體或生理功能,還包括心理功能,目前已公認精神因素與產道、產力、胎兒并為分娩的四大要素[3]。以往醫院多采用傳統指導分娩模式,注重觀察產程進展,很少顧及產婦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并不符合現代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產婦會表現出緊張、焦慮、恐懼的心理,出現這種心理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產婦對分娩知識缺乏系統認識。研究表明,產婦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這種反應會使得產婦體內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增加,同時產婦對兒茶酚胺和內啡肽等激素的分泌也會增加,從而使得產婦的子宮收縮乏力,同時還能減少胎盤血流量以及改變胎心率,從而導致了胎兒宮內窘迫甚至是新生兒窒息;另外,產婦的子宮收縮乏力也會導致產婦疼痛增加,從而使得產程延長,產婦在產時以及產后出血量也隨之增加 [4]。此時,為了保證分娩過程的安全及其避免產婦的疼痛,在臨床上,一般會對產婦進行剖宮產術,因此,剖宮產率也相對的上升[9]。因此,在分娩過程中,如何保障分娩的順利進行、產婦和嬰兒的安全以及產婦是否安全舒適是是婦產科醫護人員關注的焦點。
筆者將導樂全程陪伴分娩應用于產婦,給予產婦技術上的指導、心理上的安慰、情感上的支持、生理上的幫助,使產婦在整個分娩過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減輕產婦對分娩的恐懼,利于盆底肌肉組織和神經放松,疼痛時按摩,減輕產痛,有利于胎先露的下降,便于胎兒運行良好的分娩機轉而縮短產程,使產婦順利自然的分娩,從而使得剖宮產率降低[5]。而且適宜的音樂可以穩定產婦分娩后的焦慮情緒,促進子宮復舊和乳汁分泌、減少出血;適宜的音樂可以穩定新生兒的情緒,增加新生兒的安全感,促進新生兒心理發育、生長發育[6]。本組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產婦的SAS、SDS評分以及焦慮和抑郁發生率明顯比較低,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第二產程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5例轉剖宮產,而對照組有9例(P<0.05),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導樂全程陪伴分娩能有效減輕產婦焦慮、抑郁情緒和分娩疼痛,縮短產程,減少剖宮產和新生兒窒息,值得推廣應用。
4參考文獻
[1]張明園. 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5-38.
[2]樂杰主編.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7-58.
[3]張江霖.心理干預在高齡初產婦分娩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1):200-201.
[4]張富嵐.分娩鎮痛聯合陪伴分娩對產程的影響[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0,33(3):316-316.
[5]黃小花.導樂陪伴分娩在自然分娩產婦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6):121,131.
[6] 李紅.背景音樂對產婦和新生兒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刊,2012,39(6):82-83.
作者簡介:陳秀芳(1972— ),女,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