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武飛
【關鍵詞】農村小學 經典誦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9A-
0098-01
當下,外出打工的農民日益增多,農村小學中的留守兒童也越來越多。父母愛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位、溝通交流的缺乏等導致留守兒童在情感、心理成長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為了促進農村小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是一個很好的途徑。誦讀《論語》《三字經》《千文字》《弟子規》《增廣賢文》等經典美文,能夠達到文化熏陶、人格培養的目的。下面,筆者結合農村小學教育實踐,談談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做法。
一、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提升小學生的道德品質
經典美文朗朗上口,易于記憶,因此,教師應當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引導學生大量誦讀經典美文,為學生誦讀經典美文搭建平臺,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通過開展課內外相結合的經典誦讀活動,能夠拓寬學生誦讀經典美文的空間,讓學生在閱讀中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改掉不良的言行,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之前,有的學生存在一些不良的言行,如在說話時習慣使用粗俗的語言,在校園里看見老師卻假裝沒看見,害怕向老師問好;喜歡亂翻同學的書桌,順手牽羊拿走同學的筆等。針對學生存在的這些不良言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誦讀與培養良好言語習慣、誠實做人等相關的經典美文,讓學生在誦讀經典美文中學會做人,改掉不良的言行。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過程中,教師在看到高年級學生欺負低年級學生時,應當上前教導學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讓學生明白尊老愛幼的道理。當教師發現有學生偷拿他人的筆或書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傷心。”讓學生明白做一個良好公民的意義。當教師遇到不敢向老師問好的學生時,可以主動與這些學生打招呼,然后引導學生誦讀“稱尊長,勿呼名,路遇長,疾趨揖”,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的意識。教師引導學生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猶如春雨般滋潤著學生的心靈,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增強學生的記憶力
農村小學生普遍存在接受學前教育不規范的現象,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更應當引導學生誦讀經典美文,從而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彌補學前教育的不足。學生都有向師性,假如教師能夠自覺地在學生面前展示對經典詩文的感悟,并能夠吟誦詩文,有利于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美文的興趣。比如,誦讀詩歌《鵝》時,教師可以輔助一些體態語,做一些與詩句相呼應的動作,同時讓學生進行模仿。有趣的表演,有利于學生識記詩句所描述的場景,更好地理解詩句的含義,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再如,教師在誦讀詩句“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抓住詩眼和關鍵詞,請學生欣賞梅花不畏嚴寒的圖片,讓學生在賞析古詩詞中體會梅花的品格,還可以選擇合適的音樂,創設情境,讓學生徜徉在詩的海洋里。只有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他們才會對經典誦讀樂此不疲。隨著經典誦讀“量”的積累和“質”的提高,學生的記憶力也會越來越好,也就不會再把學習語言文字當做是沉重的負擔。
三、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作文教學是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對此,教師可以通過經典誦讀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習慣,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比如,誦讀《飲湖上初晴后雨》《游園不值》等經典詩文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體驗“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等詩句的美妙,同時引導學生寫一寫自己的讀書感悟,提高寫作水平。再如,誦讀《唐詩宋詞》《增廣賢文》時,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每次誦讀的內容進行深入淺出的解釋,說明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經典美文也不例外,由于時代和歷史的局限,必然會打上那個時代的烙印。這樣的說明有利于學生在誦讀中學會明真理、辨是非,在寫作文時學會合理取舍經典詩文素材。又如,在誦讀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時,讓學生懂得朋友情誼的珍貴。聯系實際識記經典美文,有利于學生掌握經典詩文的含義,并在寫作文時將這些經典詩文融會貫通,根據需要靈活組合,寫出具有個性的作文。
在農村小學開展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精髓,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陶冶性情,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