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東
摘 要:電影的故事來自于一位已故的大師級導演雅克·塔蒂生前寫給女兒蘇菲的長信,而魔術師的形象也是來源于塔蒂的樣子,魔術師偶然進入的影院中放映的正是塔蒂的《我的叔叔》,影片的結尾,貧困的生活讓人無法相信魔術的奇跡,霓虹的點點熄滅,熱鬧的馬戲散場,揭開浮華背后的空寂。本文從空間、時間、敘事性的幻想性方面對動畫進行研究。這是以2010年在1950年達后半期的一名劇作家寫的劇本為藍本制作的一部動畫片,《魔法師》講述了一名魔法師遇到一名少女,他們保持著像父女般的關系,為了生活而奔波,最終魔法師不得不離開女孩。
關鍵詞:空間;時間;敘事
這部動畫是以1959年搖滾樂、電視等大眾文化興起的時代為背景,以現實中的主人公為原型創作的,該作品以敘事性、心理性的刻畫來作為空間的幻想性存在,動畫中存在的現實空間到處都屬于現實的范疇,作品中用細節的描述表現了背景的空間,從巴黎、倫敦到蘇格蘭小的農村空間移動,來展示其政教風格的場景。
影片從主流畫面上漸漸退出的法式餐廳場景,向外慢慢移動,乘著火車、船,再轉坐汽車,再轉船,通過這些場面的慢慢淡出,給觀眾展示小山村是多么的封閉,文明化的進程在向前發展,小女孩在此情、此景遇到魔法師且始終如一相信他。
魔術師獨自隨著小女孩來到愛丁堡,鏡頭也聚焦到了他們的酒店住所,旁邊還有一個法式餐廳,在這里經常出現的畫面漸漸淡出,非主流畫面出現,在各個封閉的空間里像被囚禁起來一樣。小丑和口技演員給畫面帶來陰冷、黑暗的感覺,與此相對的是,畫面中的法式餐廳和小女孩描繪的是溫暖的感覺,兩人在這里空間上顯得密閉,鏡頭在二人身上突出了他們的存在感。在法式餐廳里,空間里雖是密閉的,但是與觀眾想要的沖破這里離開的心意相矛盾,從空間上、心理上有很強的塑造性。
隨著敘事的展開,空間背景也跟著變化。對于一個職場人來說,通過在法式餐廳表演魔術養活一個小女孩是很費力的事,所以魔術師在車站、小酒吧、繪畫展等地來回做表演來謀生。在這個小餐廳表演魔法不是一個理想的事實,顯然只是為了讓商家賣出更多的酒水,動畫沒有向大家展示一些人為的擺設,只是向大家展示了餐廳的所處空間。
在愛丁堡動畫向大家展示了美麗風景,在餐廳附近乘火車,到達愛丁堡的畫面是2003年夏天魔法師和他11歲的女兒到達蘇格蘭的感覺。在這里,童話般的天空和風景像極了法國的普羅旺斯,花開不斷,魔術般的變換空間。這里的場景是在動畫工作室中擺設好開始制作的,刻畫了美麗的愛丁堡風景。不僅有愛丁堡的風景,同時在空間上向觀眾再現了60年代的大橋建筑、交通工具。動畫上映時很寂靜,餐廳在鏡頭前閃過的時間很短,這個餐廳的內外變化能詳細地看出來,同時當時的年代背景下的店鋪、劇場按次序地熄滅燈光,對那些回不去的過去、絕望和懷念,在超越時空上來表現。
2 時間的幻想性
很明顯在那個時期,人們對雜技、小丑表演沒有了狂熱的追求,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這些掩人耳目的把戲不再為人們所關心。動畫一開始,以黑白畫面開場,魔術師的演出結束的同時,畫面換為彩色的,過去的記憶和現在的時間轉換完美地體現出來。根據動畫的展開,敘事的時間性通過事件或場景隱喻地表現出來。魔術師用魔術盒子表演和下面人們的歡呼相應和。隨著民謠音樂起舞的村民們展示在人們面前,在現代化進程中,城市中心鄉村與城市并存的時代特征在影片中表現出來。
再舉一個例子,小女孩在魔術師的房中,看著窗外飄過的絨毛,錯以為是在下雪,緊接著點燃了壁爐中的火,這就是片中的時間性表現。
隨著時間的流逝,小女孩的皮鞋、衣服也起了明顯的變化,為了填滿小女孩的欲望,這里又一次在旅行離開時設置了法式餐廳的場景,隨著時間的推進,小餐廳以原先出場的場景再次出現,這是時間回歸上的幻想性。
3 敘事的幻想性
動畫《魔法師》是以50年代后半期雜耍劇臨近衰退期為背景進行對比,把現實與反現實的敘事性和現在的時間(從過去開始)來隔離疏遠,即過去想要追回的遺失的“榮光”。小餐廳的后現實主義都展現了出來。片中男主角的出場讓觀眾忘記了魔術師這一職業。當魔術師一表演完,通過劇場外的人們的表情感覺出對于過去的一些東西,大家對其價值和重視程度都變得熟視無睹,甚至有些冷漠。此外,本影片中還能看到在陳舊的小旅館中,孤單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人,不管在哪兒都很無助,對現實無能為力的絕望感。魔術師的工作人員和車站的工作人員的行為可看出他們與主人公的既得利益是分離的,他們是為了得到實惠,但是現實并沒因此而變好。之前創作的同名動畫都是關于一些積極、大眾化的素材或是瑣碎的片段,動畫里包含很多人生的百態。
魔法師可以算是一個技術人員,對深深崇拜魔術師的小女孩來說,把他當作“父親”來對待,世上所有女孩都把自己的父親當作沒有搞不定的事情的魔法師。魔法師為了留住小女孩的幻想,創造了與現實不一樣的舞臺效果,這也是普天下父親都會對自己女兒做的。
本影片最后向大家說明:通過魔法師的存在來表現魔法在現實世界的不存在,是一種反語的表現手法。
以后,在離開愛丁堡的火車上,魔法師給小女孩變了一個魔法,他拿了一支快用完的鉛筆頭變了一個原來完好的鉛筆給她。此時的小女孩無法再擁有對魔法的期待,因為曾經有過的記憶中的一些變化讓她不再相信這是一個理想的魔法世界,她也由此而絕望了。
參考文獻:
[1] 吉姆·派珀(美國).看電影的門道[M].后浪出版咨詢(北京)有限責任公司、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
[2] 丹尼艾爾·阿里洪(Daniel Arijon)(烏拉圭).電影語言的語法[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endprint
摘 要:電影的故事來自于一位已故的大師級導演雅克·塔蒂生前寫給女兒蘇菲的長信,而魔術師的形象也是來源于塔蒂的樣子,魔術師偶然進入的影院中放映的正是塔蒂的《我的叔叔》,影片的結尾,貧困的生活讓人無法相信魔術的奇跡,霓虹的點點熄滅,熱鬧的馬戲散場,揭開浮華背后的空寂。本文從空間、時間、敘事性的幻想性方面對動畫進行研究。這是以2010年在1950年達后半期的一名劇作家寫的劇本為藍本制作的一部動畫片,《魔法師》講述了一名魔法師遇到一名少女,他們保持著像父女般的關系,為了生活而奔波,最終魔法師不得不離開女孩。
關鍵詞:空間;時間;敘事
這部動畫是以1959年搖滾樂、電視等大眾文化興起的時代為背景,以現實中的主人公為原型創作的,該作品以敘事性、心理性的刻畫來作為空間的幻想性存在,動畫中存在的現實空間到處都屬于現實的范疇,作品中用細節的描述表現了背景的空間,從巴黎、倫敦到蘇格蘭小的農村空間移動,來展示其政教風格的場景。
影片從主流畫面上漸漸退出的法式餐廳場景,向外慢慢移動,乘著火車、船,再轉坐汽車,再轉船,通過這些場面的慢慢淡出,給觀眾展示小山村是多么的封閉,文明化的進程在向前發展,小女孩在此情、此景遇到魔法師且始終如一相信他。
魔術師獨自隨著小女孩來到愛丁堡,鏡頭也聚焦到了他們的酒店住所,旁邊還有一個法式餐廳,在這里經常出現的畫面漸漸淡出,非主流畫面出現,在各個封閉的空間里像被囚禁起來一樣。小丑和口技演員給畫面帶來陰冷、黑暗的感覺,與此相對的是,畫面中的法式餐廳和小女孩描繪的是溫暖的感覺,兩人在這里空間上顯得密閉,鏡頭在二人身上突出了他們的存在感。在法式餐廳里,空間里雖是密閉的,但是與觀眾想要的沖破這里離開的心意相矛盾,從空間上、心理上有很強的塑造性。
隨著敘事的展開,空間背景也跟著變化。對于一個職場人來說,通過在法式餐廳表演魔術養活一個小女孩是很費力的事,所以魔術師在車站、小酒吧、繪畫展等地來回做表演來謀生。在這個小餐廳表演魔法不是一個理想的事實,顯然只是為了讓商家賣出更多的酒水,動畫沒有向大家展示一些人為的擺設,只是向大家展示了餐廳的所處空間。
在愛丁堡動畫向大家展示了美麗風景,在餐廳附近乘火車,到達愛丁堡的畫面是2003年夏天魔法師和他11歲的女兒到達蘇格蘭的感覺。在這里,童話般的天空和風景像極了法國的普羅旺斯,花開不斷,魔術般的變換空間。這里的場景是在動畫工作室中擺設好開始制作的,刻畫了美麗的愛丁堡風景。不僅有愛丁堡的風景,同時在空間上向觀眾再現了60年代的大橋建筑、交通工具。動畫上映時很寂靜,餐廳在鏡頭前閃過的時間很短,這個餐廳的內外變化能詳細地看出來,同時當時的年代背景下的店鋪、劇場按次序地熄滅燈光,對那些回不去的過去、絕望和懷念,在超越時空上來表現。
2 時間的幻想性
很明顯在那個時期,人們對雜技、小丑表演沒有了狂熱的追求,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這些掩人耳目的把戲不再為人們所關心。動畫一開始,以黑白畫面開場,魔術師的演出結束的同時,畫面換為彩色的,過去的記憶和現在的時間轉換完美地體現出來。根據動畫的展開,敘事的時間性通過事件或場景隱喻地表現出來。魔術師用魔術盒子表演和下面人們的歡呼相應和。隨著民謠音樂起舞的村民們展示在人們面前,在現代化進程中,城市中心鄉村與城市并存的時代特征在影片中表現出來。
再舉一個例子,小女孩在魔術師的房中,看著窗外飄過的絨毛,錯以為是在下雪,緊接著點燃了壁爐中的火,這就是片中的時間性表現。
隨著時間的流逝,小女孩的皮鞋、衣服也起了明顯的變化,為了填滿小女孩的欲望,這里又一次在旅行離開時設置了法式餐廳的場景,隨著時間的推進,小餐廳以原先出場的場景再次出現,這是時間回歸上的幻想性。
3 敘事的幻想性
動畫《魔法師》是以50年代后半期雜耍劇臨近衰退期為背景進行對比,把現實與反現實的敘事性和現在的時間(從過去開始)來隔離疏遠,即過去想要追回的遺失的“榮光”。小餐廳的后現實主義都展現了出來。片中男主角的出場讓觀眾忘記了魔術師這一職業。當魔術師一表演完,通過劇場外的人們的表情感覺出對于過去的一些東西,大家對其價值和重視程度都變得熟視無睹,甚至有些冷漠。此外,本影片中還能看到在陳舊的小旅館中,孤單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人,不管在哪兒都很無助,對現實無能為力的絕望感。魔術師的工作人員和車站的工作人員的行為可看出他們與主人公的既得利益是分離的,他們是為了得到實惠,但是現實并沒因此而變好。之前創作的同名動畫都是關于一些積極、大眾化的素材或是瑣碎的片段,動畫里包含很多人生的百態。
魔法師可以算是一個技術人員,對深深崇拜魔術師的小女孩來說,把他當作“父親”來對待,世上所有女孩都把自己的父親當作沒有搞不定的事情的魔法師。魔法師為了留住小女孩的幻想,創造了與現實不一樣的舞臺效果,這也是普天下父親都會對自己女兒做的。
本影片最后向大家說明:通過魔法師的存在來表現魔法在現實世界的不存在,是一種反語的表現手法。
以后,在離開愛丁堡的火車上,魔法師給小女孩變了一個魔法,他拿了一支快用完的鉛筆頭變了一個原來完好的鉛筆給她。此時的小女孩無法再擁有對魔法的期待,因為曾經有過的記憶中的一些變化讓她不再相信這是一個理想的魔法世界,她也由此而絕望了。
參考文獻:
[1] 吉姆·派珀(美國).看電影的門道[M].后浪出版咨詢(北京)有限責任公司、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
[2] 丹尼艾爾·阿里洪(Daniel Arijon)(烏拉圭).電影語言的語法[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endprint
摘 要:電影的故事來自于一位已故的大師級導演雅克·塔蒂生前寫給女兒蘇菲的長信,而魔術師的形象也是來源于塔蒂的樣子,魔術師偶然進入的影院中放映的正是塔蒂的《我的叔叔》,影片的結尾,貧困的生活讓人無法相信魔術的奇跡,霓虹的點點熄滅,熱鬧的馬戲散場,揭開浮華背后的空寂。本文從空間、時間、敘事性的幻想性方面對動畫進行研究。這是以2010年在1950年達后半期的一名劇作家寫的劇本為藍本制作的一部動畫片,《魔法師》講述了一名魔法師遇到一名少女,他們保持著像父女般的關系,為了生活而奔波,最終魔法師不得不離開女孩。
關鍵詞:空間;時間;敘事
這部動畫是以1959年搖滾樂、電視等大眾文化興起的時代為背景,以現實中的主人公為原型創作的,該作品以敘事性、心理性的刻畫來作為空間的幻想性存在,動畫中存在的現實空間到處都屬于現實的范疇,作品中用細節的描述表現了背景的空間,從巴黎、倫敦到蘇格蘭小的農村空間移動,來展示其政教風格的場景。
影片從主流畫面上漸漸退出的法式餐廳場景,向外慢慢移動,乘著火車、船,再轉坐汽車,再轉船,通過這些場面的慢慢淡出,給觀眾展示小山村是多么的封閉,文明化的進程在向前發展,小女孩在此情、此景遇到魔法師且始終如一相信他。
魔術師獨自隨著小女孩來到愛丁堡,鏡頭也聚焦到了他們的酒店住所,旁邊還有一個法式餐廳,在這里經常出現的畫面漸漸淡出,非主流畫面出現,在各個封閉的空間里像被囚禁起來一樣。小丑和口技演員給畫面帶來陰冷、黑暗的感覺,與此相對的是,畫面中的法式餐廳和小女孩描繪的是溫暖的感覺,兩人在這里空間上顯得密閉,鏡頭在二人身上突出了他們的存在感。在法式餐廳里,空間里雖是密閉的,但是與觀眾想要的沖破這里離開的心意相矛盾,從空間上、心理上有很強的塑造性。
隨著敘事的展開,空間背景也跟著變化。對于一個職場人來說,通過在法式餐廳表演魔術養活一個小女孩是很費力的事,所以魔術師在車站、小酒吧、繪畫展等地來回做表演來謀生。在這個小餐廳表演魔法不是一個理想的事實,顯然只是為了讓商家賣出更多的酒水,動畫沒有向大家展示一些人為的擺設,只是向大家展示了餐廳的所處空間。
在愛丁堡動畫向大家展示了美麗風景,在餐廳附近乘火車,到達愛丁堡的畫面是2003年夏天魔法師和他11歲的女兒到達蘇格蘭的感覺。在這里,童話般的天空和風景像極了法國的普羅旺斯,花開不斷,魔術般的變換空間。這里的場景是在動畫工作室中擺設好開始制作的,刻畫了美麗的愛丁堡風景。不僅有愛丁堡的風景,同時在空間上向觀眾再現了60年代的大橋建筑、交通工具。動畫上映時很寂靜,餐廳在鏡頭前閃過的時間很短,這個餐廳的內外變化能詳細地看出來,同時當時的年代背景下的店鋪、劇場按次序地熄滅燈光,對那些回不去的過去、絕望和懷念,在超越時空上來表現。
2 時間的幻想性
很明顯在那個時期,人們對雜技、小丑表演沒有了狂熱的追求,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這些掩人耳目的把戲不再為人們所關心。動畫一開始,以黑白畫面開場,魔術師的演出結束的同時,畫面換為彩色的,過去的記憶和現在的時間轉換完美地體現出來。根據動畫的展開,敘事的時間性通過事件或場景隱喻地表現出來。魔術師用魔術盒子表演和下面人們的歡呼相應和。隨著民謠音樂起舞的村民們展示在人們面前,在現代化進程中,城市中心鄉村與城市并存的時代特征在影片中表現出來。
再舉一個例子,小女孩在魔術師的房中,看著窗外飄過的絨毛,錯以為是在下雪,緊接著點燃了壁爐中的火,這就是片中的時間性表現。
隨著時間的流逝,小女孩的皮鞋、衣服也起了明顯的變化,為了填滿小女孩的欲望,這里又一次在旅行離開時設置了法式餐廳的場景,隨著時間的推進,小餐廳以原先出場的場景再次出現,這是時間回歸上的幻想性。
3 敘事的幻想性
動畫《魔法師》是以50年代后半期雜耍劇臨近衰退期為背景進行對比,把現實與反現實的敘事性和現在的時間(從過去開始)來隔離疏遠,即過去想要追回的遺失的“榮光”。小餐廳的后現實主義都展現了出來。片中男主角的出場讓觀眾忘記了魔術師這一職業。當魔術師一表演完,通過劇場外的人們的表情感覺出對于過去的一些東西,大家對其價值和重視程度都變得熟視無睹,甚至有些冷漠。此外,本影片中還能看到在陳舊的小旅館中,孤單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人,不管在哪兒都很無助,對現實無能為力的絕望感。魔術師的工作人員和車站的工作人員的行為可看出他們與主人公的既得利益是分離的,他們是為了得到實惠,但是現實并沒因此而變好。之前創作的同名動畫都是關于一些積極、大眾化的素材或是瑣碎的片段,動畫里包含很多人生的百態。
魔法師可以算是一個技術人員,對深深崇拜魔術師的小女孩來說,把他當作“父親”來對待,世上所有女孩都把自己的父親當作沒有搞不定的事情的魔法師。魔法師為了留住小女孩的幻想,創造了與現實不一樣的舞臺效果,這也是普天下父親都會對自己女兒做的。
本影片最后向大家說明:通過魔法師的存在來表現魔法在現實世界的不存在,是一種反語的表現手法。
以后,在離開愛丁堡的火車上,魔法師給小女孩變了一個魔法,他拿了一支快用完的鉛筆頭變了一個原來完好的鉛筆給她。此時的小女孩無法再擁有對魔法的期待,因為曾經有過的記憶中的一些變化讓她不再相信這是一個理想的魔法世界,她也由此而絕望了。
參考文獻:
[1] 吉姆·派珀(美國).看電影的門道[M].后浪出版咨詢(北京)有限責任公司、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
[2] 丹尼艾爾·阿里洪(Daniel Arijon)(烏拉圭).電影語言的語法[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