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婧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提高自身的精神文化。將科學技術作為基礎的數字傳媒迅速崛起,數字傳媒是時代發展的產物,與傳統藝術相比較而言,其具有多媒體化、互動化等特征,更容易被大眾接受,并為大眾帶來全新體驗。數字媒體為我國藝術發展形勢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促進我國藝術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數字媒體對我國傳統藝術美學也造成了一定沖擊。本文將對數字媒體藝術的概念、數字媒體藝術的優勢以及數字內體對傳統美學突破的具體體現進行研究。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傳統藝術;美學;突破
0 前言
隨著互聯網與計算機技術的普及,數字技術開始與藝術接軌,從傳統藝術美學中逐漸突破出來。因此,加強對數字媒體藝術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數字媒體不僅為人們帶來了不同的視覺、審美感受,也為藝術領域提出了新的藝術理念,為我國藝術發展增加了藝術表現形式,進而促進我國藝術的進一步發展。
1 數字媒體藝術的概念
數字化主要是指通過計算機等先進技術對聲音、光等信號進行編輯,并將這些信號換成數字信息以及將語言、文字等信息轉換成數字編碼,進而方便各類信息的傳輸和處理。
數字化媒體藝術則是依托數字化技術發展起來的新興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要包括視覺藝術、動畫等。它不僅體現了藝術作品數字化的創作,也是藝術作品通過數字化技術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先進科學技術與藝術的互相融合的結果,豐富了藝術表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藝術的發展。[1]
2 數字媒體藝術的優勢
數字媒體藝術作為后起之秀,能夠在短時間之內深入人心,并能夠快速地影響人們的生活,是因其具有傳統藝術美學所沒有的藝術優勢。
2.1 高效與交互性
計算機的發展為設計師的創作提供了方便的操作平臺,數字技術簡單易學,且傳播速度快,大大提高了設計師的工作效率,設計師內心的想法能夠即刻通過計算機軟件呈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另外,網絡藝術實現以點到面的發展,傳統藝術更加偏重于細致、復雜的手工操作,而數字化在藝術中的應用,不僅能夠降低創作時間以及人員的工作強度,也大大提高了整體工作效率,能夠為設計師提供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創作構思等其他方面的工作,為藝術創作增添更加多樣的內容。
計算機擁有龐大的數據庫,而網絡的發展,為創作者提供了大量的藝術素材,實現了藝術信息的多元化、交互化,創作者可以通過數據庫中的信息啟發自己的創作靈感,互通有無,數字媒體豐富了藝術表現形式與內容的同時,也為創作者提供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增加了藝術之間的交流。創作者之間在空間、內容方面的交流,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實現資源的優化和共享,推動藝術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2]
2.2 虛擬與綜合性
創作者通過數字化技術創作的作品形象生動、逼真,能夠準確地將其內心的真實創作想法表現出來,計算機軟件能夠增加藝術作品的表現形式,促使藝術作品在視覺、聽覺等方面為大眾提供更加賞心悅目的畫面及音效。隨著立體創作的發展,創作者創造出對傳統媒介形式來說難以實現甚至連攝影都無法達到的超現實的高精度設計作品。這種現實生活用虛擬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方式正是數字媒體優于傳統藝術的具體體現,數字化技術與藝術地結合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眾的審美標準。[3]
3 數字內體對傳統美學突破的具體體現
3.1 審美體驗更加貼近人們生活
傳統藝術創作主要是由一些具有專業藝術水準的人進行創作,創作者讓大眾覺得神圣,不易接近,而且藝術作品也讓大眾存在距離感,普通大眾不敢去接近藝術作品,認為只有那些同樣具有高欣賞水平的人才能夠去欣賞藝術作品。這種情況被數字化與藝術相互融合形成的數字媒體打破,數字媒體覆蓋了整個大眾,為大眾提供了欣賞藝術作品的機會,促使藝術更加接近大眾的生活。另外,數字媒體的簡單易操作特性也為大眾創作藝術作品提供了支持,讓大眾能夠親身感受創作藝術作品的樂趣,并促使藝術作品發展多樣化。目前網絡中許多藝術作品的作者都是普通大眾,他們發揮自己的創作靈感,創作藝術作品,而且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大眾的審美體驗。
3.2 具有超越現實的審美體會
相對于傳統藝術,數字媒體具有科技化特征,給大眾帶來了超越現實的審美體會。由于傳統藝術的局限性,導致其創作靈感全部來源于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因此,在欣賞藝術作品時,大眾就會覺得藝術作品就在生活中,沒有新意。然而,數字媒體的出現,為大眾呈現了許多超現實畫面。例如,電影中的魔法等,給大眾全新的藝術體驗。數字媒體能夠帶給大眾視覺、聽覺上非常真實的體驗,使大眾身臨其境,豐富了大眾的感受。[4]
3.3 具有非邏輯審美體驗
數字媒體的出現對大眾審美邏輯的改
變具有一定的影響,并形成了與傳統藝術相反的非邏輯性審美。傳統藝術作品要表達的意思,大眾可以通過觀察,運用邏輯思維就能夠分析出創作者創作的想法等內容,能夠了解創作者的創作意圖;而數字傳媒按照邏輯思維是無法理解創作者的創作意圖的,由于創作素材等多方面內容的豐富,促使創作者盡情發揮靈感,藝術作品要求大眾在欣賞的過程中要運用非邏輯思維去理解創作者的意圖,這樣才能夠充分體會到不同的審美體驗。因此,數字媒體與傳統藝術的表達邏輯上具有很大差別,數字媒體是突破傳統藝術審美邏輯的重大創新。[5]
3.4 具有開發性的美感
相對于傳統藝術,數字媒體具有極強的開放性,傳統藝術完全是由創作者獨立完成的,并且藝術作品也是完整的,由于網絡的開放性決定藝術素材可以被廣泛利用,創作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想法對開放的藝術作品進行更改。因此,藝術作品始終處于被創作的過程中,當一件藝術作品公開在大眾的視線中,那么必定會出現一批對其進行繼續創新、更改的人,所以說數字媒體具有開放性美感。這種開放性美感為數字媒體的發展提供了支持,促使藝術作品不斷地發展,并且豐富大眾的審美體驗,進而促進藝術發展。
4 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通過上文對數字媒體的特點以及突破傳統藝術的具體體現,我們已經充分認識到數字媒體作為新興藝術表現形式具有的優勢,其具有獨特的美學特征,對大眾的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因此,數字媒體必將成為未來藝術的發展趨勢,進而促進我國藝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袁萱.影視創作互動思維之數字媒體交互技術——結合電視劇《戰爭目光》談數字媒體交互的創作[J].電視字幕(特技與動畫),2010,18(03):259-261.
[2] 邢宏亮.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特征及對傳統藝術設計的影響[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2,20(05):12-14.
[3] 涂中方.基于圖象核心的VR技術在數字媒體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1,10(8):158-159.
[4] 丁濤.藝術設計的辯證——試論陳之佛“十六字決”的理論價值[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及設計版),2013,14(01):265-267.
[5] 滕雪梅.舊的未去 新的又來——解讀當代設計中我國傳統藝術的意蘊和影響[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12(5):123-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