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杰
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指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對英語優勢注意傾向和積極的態度。學習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習英語的永恒動力和源泉,并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尋找滿足自己所產生的認識和了解英語知識、技能的途徑和方法 ,克服學習道路上的困難, 形成和發展聽、說、讀、寫能力,體驗成功, 而成就感又使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更高,更積極,學習效率高,這就形成了良性循環,逐步提高了自己的英語素質,因此,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中學素質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 就是學生經過這么多年的學習, 卻仍不能熟練掌握英語的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 閱讀英語書刊、資料困難重重, 聽不明白, 說不出來, 難以用英語進行交際。 那么如何提高教學的效率, 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呢? 深入開展英語教學改革, 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也是英語教學領域內的深刻變革。
1 創設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1.教學中我堅持用英語上課,盡可能多地用英語講解,盡可能多地用英
語與學生交談,這在無形中創設一種英語語境,增強了學生聽說的機會。剛入校時,學生聽不懂、不習慣,我就先從簡單的日常用語開始。如:Good morning , class . Sit down ,please 。Very good , go on 等。適當的時候,用漢語稍做解釋,再輔以表情、手勢等幫助學生理解。時間長了,學生聽得多了,好奇心驅使他們模仿老師講,自己會講了,就有興趣去學較深較難的知識了。
2.扮演角色,課堂表演,讓每個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新教材中有很多課
文是對話,內中有好幾個角色,學生讀熟對話理解大意后,我就讓他們充當角色表演。不是對話的課文,我根據以前所學過的知識編成短劇,讓學生登臺表演。這種方法,不僅使表演著和觀看者同時進入角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學習,激活那些平時不愿多說,不大表現的學生,提高了學習效率。
2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把他們引進門
1.培養學生開口的習慣。在教學中,根據初一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的性格特征和上進心強等心理特點,從一開始就著手培養學生開口講英語的習慣。
2.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善于模仿的習慣。就新教材的宗旨,就是讓學生通過交際英語學習達到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的目的。
3.培養學生整潔規范的書寫習慣。從開始就要引導學生嚴格按照書寫格式寫,并向學生講解書寫規則,為了鼓勵學生,進行作業展覽,表揚書法好的學生,從而有利于全體學生的書寫規范化。
3 培養學生獲得自學能力
學生的自學能力作為一種個性心理特征,是一種在學習上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創造精神和本領。在教學中提出了“四先四后”的要求:先預習后聽課,先理解后記憶,先口頭后筆頭,先復習后作業。預習時注意有針對性,突出重點知識,力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克服薄弱環節;有啟發性,力求做到能啟迪學生積極思維,活躍學生的思維;有趣味性,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原來的知識基礎上,通過主觀努力獲得新知識。
4 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學中多考慮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教材內容多,教師授課節奏快,中差生跟不上班, 放慢了, 優等生又吃不飽。作為教師應該認識到針對不同學生安排不同的訓練任務, 時課堂教學形成多人異步的格局, 給不同程度的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在教學中特別要關注對差下生, 給他們多鼓勵, 課堂多提問, 課外多輔導, 力求跟上班。 但基礎知識一定要從嚴要求, 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 不能隨意加快教學進度或增加訓練的難度和深度使差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 因此在備課教案中要備教材, 備學生, 從全體學生入手以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 在布置作業中要充分估計到作業給學生帶來的困難, 必須加以提示。 堅持口頭作業和筆頭作業相結合, 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 使學生個個有收獲, 教師心情舒暢, 使師生共享成功的喜悅和快樂。
5 引導學生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
1.上好第一堂英語課, 初步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第一堂英語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教會學生多少英語知識, 而在于引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 。教師應以令人信服的事實告訴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性, 而且還應給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 不妨給每位學生起個英文名字。通過第一堂英語課, 學生對英語由好奇而有了信心和興趣。
2.樹立良好形象, 積極培養學習興趣。英語教師應表現出積極上進、樂觀的態度, 適當的裝扮, 恰如其分的言談舉止, 流暢美觀的板書、板畫等, 讓學生對教師欽佩、信任和自豪,從而喜歡英語, 并努力從教師身上吸取英語知識和技能, 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素質。
3寓教于樂, 進一步提高興趣。英語教師在鉆研大綱和教材、認真備課的基礎上, 應將風趣的談吐、逼真的表演、幽默的簡筆畫等融入課堂教學中, 使課堂生動活潑, 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積極的動眼、動腦、動口、動手, 去學習、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英語知識,從而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4.改善教學方法, 進一步發展學生學英語的興趣。英語教師要依據大綱教材學生特點, 因材取舍, 因人制宜,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靈活運用的策略, 多啟發少灌輸, 精講多練, 提高學生自覺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開展英語課外活動, 創設興趣發展的情景。英語新教材及中考試題表明,學英語重在實踐和運用。英語課外活動彌補了課堂教學的局限性, 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嘗試、思考、創新的機會和條件, 英語課外活動包括:(1)集會活動:如英語角、文藝演出、新年晚會、圣誕晚會、生日party、學習經驗交流等。(2)競賽:如單詞、朗讀、書法、演講比賽及英語歌詠比賽等, 以培養學生的聽力、口語和閱讀理解能力。(3)編寫活動:如墻報、板報、英語日記、英文書信等, 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4)各類英語游戲。(5)輔導學有余力學生學習課外材料, 給報刊寫稿等, 培養英語尖子學生。
6.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開辟興趣自勵途徑。英語教師要教會學生有效的學習英語的方法,例如:怎樣預習、聽課、作筆記、記憶單詞、表演、閱讀、寫作、復習等, 如何應考及做各種題形的方法和技巧等, 引導學生運用這些方法去自覺主動地學習英語, 克服學習道路上的困難, 達到發展、鞏固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目的。
總之, 培養學生英語興趣, 提高學生英語素質并非一日之功, 需要一個復雜的持久的過程, 英語教師應多角度、全方位地進行長久不斷地探索、研究和努力,以達到培養興趣、提高素質的目的, 在中學素質教育的大潮中做出英語學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