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 琚葉 李曉斌
摘要:馬恩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的“工人沒有祖國”,有一個前提,在現階段無產階級革命家(馬恩,列寧)是不否認愛國性和民族性的。理論基礎有三個,第一,所謂“祖國”是在資產階級統治下,是資產階級的國家,不是工人的國家。第二,當時馬恩是基于“聯合的行動,至少是各文明國家的聯合的行動,是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首要條件之一”第三,狹隘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不符合共產主義理論,“無產階級的統治將使其更快的消失”國家和階級的滅亡是無產階級的使命。基于三個理論前提提出:“工人沒有祖國”。
關鍵詞:工人;祖國;國際聯合;無產階級
—、《共產黨宣言》的寫作背景
《宣言》既是馬克思恩格斯對19世紀40年代西歐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斗爭的經驗總結,以及同資產階級、同各種冒牌社會主義思潮進行斗爭所取得的理論成果,也是馬克思恩格斯將科學理論運用于工人革命運動、創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實踐的產物。
《宣言》的問世有深刻的社會經濟背景和階級根源。19世紀40年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歐洲主要國家占統治地位。歐洲各國相繼開始進行產業革命,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和工廠制度的普遍建立,使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日益暴露出來,導致經濟危機頻發,使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給無產階級帶來深重災難。資產階級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的困境,不斷加緊對無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隨著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暴露,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規模越來越大。1831年和1834年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工人發起了以實現普選權為中心內容的憲章運動,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1844年發動武裝起義,反對私有制社會。這些斗爭雖然都被鎮壓下去,卻顯示出無產階級已經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工人階級斗爭的經驗,為馬克思恩格斯進行理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材料,也使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成為可能;三大工人運動的失敗,從反面提出了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迫切要求。
二、“工人沒有祖國”的理解
1、“工人沒有祖國”中的祖國,并不是我們所認為的祖國,而是由資產階級統治的祖國。
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是歷史的產物。原始社會末期,由于生產力的發展,產品有了剩余,逐漸地有了窮人與富人之分。經濟地位的差別不僅決定的原始平等的共產主義走向終結,也決定了代替它的將是政治不平等的社會,至此階級出現,而國家則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體現。從與資本主義國家對立的角度,有以下幾個觀點:
(1)國家是統治階級進行統治的機器,此時的國家所維護的利益大多都是資產階級的利益,無產階級是被壓迫者,是被剝削的對象。因此,這是所說的國家是資產階級的國家,所以工人沒有祖國。
(2)由于殖民擴張,資本主義的黑暗擴大到了全世界,為了使自己的原始積累最大化,資本家們想方設法地干涉殖民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使得殖民地的工人活在了由別的國家來統治的自己的國家,這樣的國家算不上自己的祖國。
(3)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來說,無產階級要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國家,使得自己的利益能夠得以實現,資產階級統治的國家不能使得無產階級的利益得以充分的體現,因此,無產階級要建立代表自己利益的政權,由無產階級控制的國家才是工人的祖國。
綜上所述,“工人沒有祖國”是指在資本主義世界里工人沒有自己的祖國。
2.工人階級運動是國際聯合運動
(1)無產階級聯合的原因:由于資本的擴張,使得資本的罪惡擴散到全世界,使得全世界都有受到壓迫的無產者,這為無產階級的世界性聯合提供了現實基礎。此外馬克思曾提到“中世紀的市民靠鄉間小路需要幾百年才能達到的聯合,現代的無產者利用鐵路只要幾年就可以達到了,”因此,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為達到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目的提供了科技基礎。
(2)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需要。為了使得革命影響的擴大,革命力量的擴大,無產階級需要聯合起來,因此聯合就需要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如國家、民族的隔閡,使得力量得以集中;從另一方面來說,“工人沒有祖國”是為了消除現有的因為國家這一概念產生的隔閡,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性的國家。
(3)共產主義所要建立的是一種公共的社會,無產階級取得國家政權后,首先改變了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將生產資料變為國家財產。這樣一來不僅消滅了一切階級差別和階級對立,消滅了作為無產階級的自身,也消滅了作為國家的國家。那時,對人的統治將由對物的管理和對生產過程的領導所代替。是相互平等,沒有階級之分的社會,而國家作為一種階級統治的暴力機構是不符合共產主義的要求的,因此“工人沒有祖國”。
3.共產主義不是狹隘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
“工人階級沒有祖國,絕不能剝奪他們所沒有的東西”包含的意思是無產階級一無所有,因而沒有小集團的利益需要維護,他們能夠普有天下(不是某個國家民族、家族)。共產主義的作用對象將不在是某個具有狹隘局限的而是整個類的形態,這個實際上并不難理解從其他側面也能可能得出,無論是國際歌還是象征物都在確證這一點,在滋長狹隘界限不可取,一個自命共產主義者的人去煽動民族仇恨將是個多么令人難以容忍的行為,像是一個執法官在贊許偷竊和殺人。這個問題結合那句“階級與階級的對立一消失,民族與民族的界限便會消失”這句話也能很好理解它的意思。
狹隘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不符合共產主義理論,共產黨宣言中寫到“無產階級的統治將使其更快的消失”,而對于反向活動,即無正面意義也無必要,對于狹隘界限的滋長無論如何都是個反動的行為,相互隔閡的不同民族的產生是由于人類活動的有相對局限,隨著社會化的增長舊的界限會消失,民族的界限與其他一切集團的界限并無差別,這種活動便阻礙了人類獲得更好發展的可能。共產黨人不能去為了某一個民族謀取利益,因為他將為一切民族牟取利益,并且民族與民族的對立的狹隘界限將在這種活動中越漸消失,民族和民族之間沒有仇恨,仇恨是階級之間的仇恨;并且共產黨說的愛國是指的特殊國家“以自身的消亡為自身存在的目的的社會主義國家”而不是指某一個他出身的民族。民族是個歷史范疇,共產黨該做的是讓它更快的過去,而不是拖延它的存在。
隨著資產階級的發展、貿易自由的實現、世界市場的建立、工業生產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條件的趨于一致,各國人民之間的民族隔絕和對立日益消失。無產階級的統治將使它們更快地消失。聯合的行動,至少是各文明國家的聯合的行動,是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首要條件之一。
人對人的剝削一消滅,民族對民族的剝削就會隨之消滅。民族內部的階級對立一消失,民族之間的敵對關系就會隨之消失。民族之間的敵對關系一消失,就不存在國家,國家和階級都會滅亡。而這又是無產階級的使命,因此說:“工人沒有祖國”。
[參考文獻]
[1] “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995年版第一卷,P291.
[2]“工人沒有祖國”原理的國際主義本質 安苗 火勝教學與研究 1963.
[3] 如何理解“工人沒有祖國”的論述 湯伯飛.
[4]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5]唐立春.《共產黨宣言》導讀[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年.
[6]列寧.《列寧全集》第2版第47卷.
[7]于學強,劉軍.“工人沒有祖國”論析—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60周年及馬克思誕辰190周年[J].聊城大學學報,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