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振 司忠業 董碧嵐
摘要:多民族區域具有濃厚的民族傳統文化,現代文化頗受青年人喜愛,是開展青年工作和共青團工作的有力抓手。針對青少年的特色主題工作,在現代文化理念下,取得了明顯發展進步。在綜述現代文化概念的基礎上,分析了共青團事業發展需要現代文化為引領的必要性,主要從五個方面論述了共青團得益于現代文化為引領的事業發展途徑。
關鍵詞:現代文化;民族文化;共青團;青年工作
我黨歷來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1]。
一、現代文化提出的背景和深刻內涵
各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文化的立足之本。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少數民族的科教文衛等各項文化事業,培養文化人才,設立文化設施,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珍貴的、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搶救、發掘和整理,支持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鼓勵各民族加強文化交流,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是黨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內容。在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地區,多種宗教并存的格局一直未曾變化。多種民族、多種宗教并存的現實基礎,造就了多種民族文化、混合文化共同體的出現。
現代文化是以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背景,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方向,以愛國主義和時代精神為特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傳承和提升區域特色文化,吸收和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適應現代化本質要求的文化。現代文化的本質是現代觀念和現代意識,也就是人的現代化,以實現人的現代化和自由而全面發展為目標的一種思想文化體系。
二、以現代文化為引領推動共青團事業大發展的必要性
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大發展大建設的關鍵時期,共青團應圍繞工作中心、服務大局,在以現代文化為引領的各項事業中,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而不懈努力奮斗,是當代青年時代運動的主題。
1、基于“黨建帶團建”模式提高共青團工作科學化水平
以現代文化為引領是在新時期新階段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命題。它是一個重大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重大實踐問題。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應及時在服務黨政中心工作、引導和服務青少年、爭取政策和資源支持中,自覺從以現代文化為引領的各項工作,善于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找準結合點和切入點,在實現團在重點工作主動融入黨政中心工作中創新載體、展現作為,充分做到“黨有號召,團有行動”,持續增強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滿懷信心地緊跟著黨,向著自治區的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2、共青團事業的跨越式發展需要現代文化
適應新媒體和各類文化載體對青年的深刻影響和青年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娛樂方式、閱讀方式發生的深刻變化,團中央書記處明確提出“推動引導青年工作由‘內容供應向‘產品供應的全面轉變”,“構建共青團新媒體和文化工作系統化格局”的目標要求,要求全團去那么推進新媒體陣地建設、微博應用、新媒體活動、電視欄目合作、文化產品創作和推介、文化活動等各項工作。引導青年工作更加注重發揮新媒體和文化、藝術、時尚元素的作用。各級團組織加強與文化領域各種專業力量、市場力量推出的動漫、微電影等文化精品,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借助各種載體平臺開展的一系列的“現代文化與青年同行”活動。
3、以現代文化為引領構建的社會環境,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以現代文化為引領構建的社會環境必是由政府主導,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讓群眾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有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和促進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社會環境。以現代文化為引領,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建設,促進少數民族在繼承本民族的優秀文化的基礎上,積極借鑒和吸收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來發展本民族文化。青少年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共青團應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深刻把握當代青少年成長發展規律,引導青少年不斷吸收現代知識、現代觀念,提高少數民族青少年的文化科學素質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三、現代文化推動共青團事業發展的主要途徑
現代文化塑造當代青年,當代青年創作現代文化,青年與文化有著天然密切的關系。共青團以現代文化為引領,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文化載體、文化形式使共青團參與文化建設,參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取得長足發展和進步。
1、現代文化教育是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載體
共青團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大學校,引導青年按照黨的要求健康成長、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是共青團的根本任務。團的工作要把握住廣大青年的脈搏,要高舉理想信念的旗幟。文化時尚對青年具有重要影響,要充分借助文化時尚元素,潛移默化地滲透和傳遞社會主流價值,增強思想引導工作對青年的吸引力、感染力。基層團組織應結合校園文化、企業文化、社區文化和鄉村文化建設,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青年文化活動,同時要突出思想內涵,注重在活動過程中傳播先進思想,以達到文化育人效果。志愿文化作為新興發展起來的現代主流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具體體現,應將志愿文化落到實處,引導志愿服務工作常態化,增強共青團工作號召力。
2、借助現代文化開展好民族團結教育
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地區,多種宗教并存的格局一直未曾變化。基于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文化,對各族青少年進行民族發展史和宗教演變史及反分裂斗爭的宣傳教育,是現代文化建設的題中之意。各民族積極構建現代文化,共青團借助現代文化的建設普及,廣泛開展“三個離不開”“四個認同”等現代意識教育,有助于提升民族認同感,增強民族團結教育效果。這對提升團組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開展好民族團結教育,具有極強的現實作用,利于深化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強化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意識。
3、促進青年民生社會穩定的有效途徑
分類引導是共青團在堅持正面引導為主的基礎上,提出的教育引導青年的一種新的現代工作理念和方法。積極為青年成長成才創造良好條件和平臺,找準當代青少年的興趣點,搭建青年展現自我的舞臺,通過各種途徑拓展青年交往交友平臺,打破少數民族青年結婚前沒有見過面、互相不了解的局面。充分考慮各地文化差異,創新思維尊重青年的創業意愿,教育引導青年改變傳統就業工作、樹立創新創業創優的理念,在具體實踐工作中踐行與時俱進的現代理念。增強青少年的自尊心和榮譽感、促進青年在社會交往中展現自我、追求美好生活的民生夙愿。
4、在文化活動中提升基層團組織建設
以現代文化為引領的各項工作服務于全社會工作大局,更大程度上弘揚傳統美德、營造“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和諧社會氛圍,各地團組織通過開展“現代文化與青年同行”等青少年喜聞樂見的系列文化活動,豐富了鄉村等青少年的文化生活,鍛煉提升了基層團干部的綜合能力和素質,貼近了團干部與青年團員的關系。通過“文化娛樂中心”陣地建設,各地團組織應積極爭取資源,實現組織陣地、活動陣地等陣地共享,提升團組織的文化活動平臺。擴大了團工作的有效覆蓋面,團干部更大程度上成為青年值得信賴的貼心人,深入青年之中,傾聽青年呼聲,發揮組織優勢,調動社會資源,實現團組織成為廣大青年遇到困難時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的目標,努力成為聯系和服務青年的堅強堡壘。
5、提升共青網絡社區的工作水平
以新媒體為代表的網絡文化是現代文化中青少年重點關心關注的文化,當代青少年每天或每時都需要了解網絡上發生了什么、有什么新鮮事,關注追蹤“朋友圈”都在做什么。網絡團建的提出和實踐,是基于對當代青年普遍以互聯網作為聯絡、溝通、交流和凝聚方式的判斷。網絡文化輿情分析有助于了解判斷青少年的喜好及價值趨向,在做好網絡引導及檢測的同時,可通過網絡推送主流價值觀方向的文化產品。網絡文化作為現代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共青團工作極具時代性的產物,是線上共青團工作的重要補充,網絡文化的出現提醒廣大團干部,不可忽視網絡問題,需要加快推進團的組織載體在互聯網上構建及其作用發揮,培養一批善于運用新媒體網絡開展思想引導工作的青年骨干力量,實現網絡文化對團員青年的聯絡、吸引和凝聚,努力把握網上思想引導的主動權,提升共青團工作的虛擬社會工作水平。
結語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不斷延伸,現代文化將具有更為豐富的內涵,必定在更大程度上推動共青團事業的新的更大的發展。同時,隨著中國共青團自身發展,也能促進現代文化的傳播和發展,用共青團工作的現代意識增強現代文化工作的全局性,用團組織的格局創新促進現代文化格局的建設,以引領社會文化事業、教育、民族團結等方面的工作開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2011年10月19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