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崇
摘要: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印度戰略地位引起美國重視,美國開始介入到印度爭取民族獨立的過程。戰后美國力圖將印度納入西方陣營,以期在南亞遏制共產主義的擴張,但印度在冷戰中奉行不結盟外交,游離于東西陣營之間,導致美國南亞戰略“由印到巴”的轉變。在美巴結盟的同時,美國為了避免印度倒向東方陣營,依舊向印度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而印巴的相互敵對卻使美印關系一直在友好與淡漠之間徘徊。
關鍵詞:美印關系;印度獨立;冷戰
一、印度獨立過程中的美印關系緣起
美國由于外交側重點以及地緣政治的影響,在二戰前只是簡單地將印度視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時任美國駐加爾各答總領事的懷特認為:“美國與南亞次大陸的關系基本是在傳教、文化和經濟領域,印度政治事件對我們來說似乎是非常次要的?!雹俣鸨l后,在英國政府安排下,印度被迫卷入反法西斯戰爭。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亞洲戰場形勢發生新變化,“如果日本軍隊取得東南亞控制權,那么日本將打開進入印度的門戶,從而控制亞洲大部分”②。作為“一個巨大的人力資源儲備庫,并且是戰略物資最重要供應者”③的印度,其戰略地位是反法西斯同盟國不容忽視的。美國意識到“印度可以作為太平洋戰場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軍事和工業基地”④,開始將對印政策與加強印度戰爭力量相結合。
二戰成功地把印度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同戰爭進程聯系起來,國大黨多次向英國提出,只要英國同意在戰后給予印度獨立地位,將全力支持對法西斯國家的作戰。但印度作為大英帝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英國不可能輕易地做出讓步。對于印度爭取民族獨立的要求,美國則表現出極大地關心,不僅及時地報道印度事務,還提升印度駐美國總代理的級別。大西洋會晤期間,富蘭克林·羅斯福向丘吉爾建議:“英國像美國讓菲律賓在1946年實現完全獨立那樣,準許戰后印度獲得獨立地位。”⑤美國支持印度獨立的一系列活動贏得印度人民的好感,并對敦促英國采取積極態度處理印度問題產生了重要影響。
英國的政治、軍事和經濟等方面在戰爭中遭受重創,艾德禮政府面對戰后印度人民此起彼伏的抵抗斗爭,不得不重新考慮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問題。美國擔心英印關系的僵局會被蘇聯利用,積極借助“反對殖民主義”的旗號,支持印度爭取獨立的斗爭。印度新任總督蒙巴頓與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等各派領導會晤后,英國最終選擇“分而治之”的印度獨立政策,于1947年6月3日公布《印度獨立方案》,即蒙巴頓方案。同年8月,英國從印度“光榮撤退”,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成為主權國家。
二、戰后初期美印關系的波動發展
英國長期的殖民統治導致印度經濟畸形發展,工農業生產無法滿足戰后國內市場的需要。鑒于英國自顧不暇,美國成為印度求助的主要對象。印度過渡政府成立后,尼赫魯向美國請求“立即救助數百萬饑民”⑥,1947年2月和7月,印度兩次向美國提出經濟與糧食援助的請求。但此時的美國正忙于運用馬歇爾計劃來穩定歐洲資本主義世界,除了向印度提供部分糧食援助外,并未做出其他回應。自戰后至1949年,美國對印政策基本上分散在亞洲及全球戰略中,多借助美英盟友關系來保證在印度的利益。
1949年下半年,美國失去中國大陸,亞洲的安全和利益正面臨威脅。美國正視先前對于南亞地區的忽視,將印度看作維護自身亞洲利益的最佳工具。雖然印度在戰后奉行不結盟外交,但希望同美國建立伙伴關系。1949年2月初,尼赫魯公開表達訪美愿望,并決定加入英聯邦,以此傳遞靠攏西方集團的信息。美國對于印度的示好行為積極回應,“第四點計劃”出臺后,國務卿艾奇遜宣布該計劃適用于印度。同年5月,美國又宣布支持印度向世界銀行提出的一億美元貸款申請。
1949年10月,尼赫魯對美國進行了為期三周的訪問。由于美印之間關系的改善是建立在各自不同的國家需求上,印度未能放棄不結盟的外交立場,聽從美國的安排加入西方陣營。美國也沒有得到印度通力合作的承諾,反而被尼赫魯指責美國對于亞洲形勢的評估和所采取的冷戰方法是錯誤的,雙方短暫的親密關系在尼赫魯訪美之后漸趨轉冷。
三、美巴結盟后的美印關系走向
當冷戰對抗在亞洲地區繼續蔓延,印度主動構建不同于東西方兩大陣營的第三世界集團,促使美國在南亞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分治后的巴基斯坦由于國家實力不足,無法順利地解決國內問題,鄰國印度也在尋找機會吞并自己,與大國結盟獲得外援成為其擺脫弱勢局面的關鍵。巴基斯坦曾在1947年向英美提出緊急貸款,但英美害怕得罪印度均表示拒絕。1948年巴基斯坦因武器彈藥消耗嚴重,向東方陣營國家特別是捷克斯洛伐克請求援助。面對巴基斯坦的危機局勢和外交動向,美國政府深感不安,促使在印巴之間做出選擇。杜魯門政府于1951年11月批準了向巴基斯坦出售以前其要求的小型武器,同時根據“第四點計劃”的有關條款向巴基斯坦提供經濟技術發展援助。1954年5月,美巴正式簽署《共同防御援助協定》。巴基斯坦隨后又分別在1954年9月和1955年11月,加入東南亞條約組織和巴格達條約組織,成為美國在南亞的盟國。
印度對美巴結盟提出強烈抗議,認為:“美國的軍事援助將幫助巴基斯坦領導人以武力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加強對抗印度的能力?!雹呙腊完P系的升溫還導致印度與蘇聯的接觸,1955年6月,尼赫魯對蘇聯進行國事訪問,大加贊賞蘇聯的計劃經濟政策。12月赫魯曉夫在回訪印度期間訪問克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蘇聯放棄此前的中立立場開始支持印度。蘇聯向印度提供巨額經濟援助,并準備在文化教育、商業以及軍事等方面加強兩國合作。
印蘇關系的升溫引起美國的憂慮,艾森豪威爾總統派遣國務卿杜勒斯于1956年3月在新德里同尼赫魯會晤,杜勒斯勸說尼赫魯不要購買蘇聯的武器,以免使美國國會停止對印度的撥款計劃。1956年下半年,國際及印度國內形勢的變化也推動美印關系的改善。印度對蘇聯軍隊在10月底制造的匈牙利事件予以譴責,中印邊界問題變得日趨緊張,國內經濟壓力迫使印度政府急需外援。1956年12月,尼赫魯第二次訪問美國。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在1957年1月通過大規模援助印度的“NSC5701號”文件,加大對印度國內五年計劃項目的經濟和技術援助。自1958年至1961年,美印關系經歷一段很好的時期。但美印關系的好轉并沒有緩解南亞的緊張局勢,由于美國對印援助不斷增加,巴基斯坦國內反美情緒日益高漲,使得美國意識到印巴之間的深刻矛盾是無法依靠經濟和軍事援助來解決的。
四、結語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建國,揭開了南亞次大陸新的歷史篇章。面對戰后兩極世界格局,美國重新調整亞洲政策,正視印巴兩國在其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美國試圖將印度變為抵抗共產主義擴張的堡壘,但印度的中立不結盟外交政策,卻讓美國通過保持與印度親密關系來保障其南亞甚至亞洲利益的策略一再受挫。美國援助巴基斯坦的行為使得美印關系變得緊張,為了避免印度因美巴結盟而倒向蘇聯,不斷加大對印軍事和經濟援助。由于印巴雙方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積怨頗深,美國的雙向安撫政策無法真正緩解印巴矛盾,美印關系發展也因此變得波動復雜。
[注釋]
①[美]馬利克.《美國與南亞的關系(1940—1947年):美國對巴基斯坦運動的態度》 (Malik.US-South Asian?Relations,1940—1947:American Attitudes towards the Pakistan Movement[M].London:Macmillan,1991),30.
②③④⑤[美]肯頓·克萊默.《追求自由:美國和印度的獨立》 (Kenton Clymer.Quest?For Freedom:The United States and IndiasIndependence[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5),13,19,35,285.
⑥[美]約翰·加迪斯.《遏制戰略:戰后美國國家安全政策評析》[M].時殷弘等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101.
⑦[美]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競賽方案——進行美蘇競爭的地緣戰略綱領》[M].劉曉明等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