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
近年來,我國的暴力傷醫事件越演越烈,造成醫生和患者之間的矛盾沖突不斷的加深,而且發生的頻率和嚴重程度有不斷惡化上升的趨勢。我們不禁反問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現在如此緊張的醫患關系、醫患關系何去何從?醫療場所中的暴力傷醫事件的不斷增加和問題不斷加重,已經阻礙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向健康方向發展,所以亟待解決的醫療場所中暴力傷醫問題已經變的刻不容緩。
一、我國醫療場所暴力行為的現狀和原因分析
(一)醫療場所暴力行為的現狀
國內的醫療場所暴力行為目前正從在醫院采取陳尸、拉橫幅、醫鬧、設靈堂、打砸醫院、謾罵、恐嚇、拘禁,向漫無目的地濫殺醫療機構中醫務人員方向快速轉變[1]。在過去的十年中,全國范圍內被媒體曝光的醫療場所暴力行為至少有一百多起,其中導致醫務人員死亡的就有40多起。但是這并不包括沒有被媒體曝光的醫療場所中的暴力行為,如果把這些也計算在內數字會更高。患者利用多種工具進行暴力傷醫作案,有拿菜刀砍人的、有拿水果刀捅人的、有拿斧頭劈人的和利用槍支進行槍殺。根據中國衛生部門在2013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研究分析表明,在全國范圍內大約有超過90%的醫院中醫務人員遭到過患者的辱罵和威脅,其中醫務人員有超過50%遭遇過身體暴力,遭受心理暴力的有大約70%,遭受性暴力的比例很少。
(二)醫療場所暴力行為的原因
1.醫生和患者之間的信任的缺失
因為相關的醫學專業知識的缺乏以及獲取醫院對患者的醫療診斷信息的的困難, 所以導致患者對醫生的高度依賴。一旦出現患者的病沒有治好或者出現醫療事故,患者就會對醫生的治療產生懷疑,這就會導致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度降低甚至不再信任他的醫生。在很多的情況下患者和患者家屬會對醫生的的承諾和解釋、搶救治療過程等環節偷偷進行錄音和錄像,這也表現了患者和患者家屬對醫生的不信任。在看病前患者和家屬會想盡各種辦法托熟人對他的診治醫生打招呼, 手術前向醫生和護士送紅包成為就醫潛規則,如果醫生和護士不把患者給的紅包收下就會引起患者對醫生和護士的猜疑,進而會令患者不放心醫生對其進行診治[2]。
2.醫療資源分配的不均衡導致醫療費用過高
由于我國城市與農村、大城市與小城鎮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從而導致整體的醫療資源分布呈現出的兩極化的趨勢, 城市尤其是經濟發展水平很高的城市成為醫療資源的集中地帶。目前全國范圍內大約有超過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沿海地區的大城市,其中30%的醫療資源又集中在這些大城市中的三甲醫院。這種資源的配置不合理把我國多年實施的“就近、區域就診、梯度轉診,基礎、基本醫療”的良好的就醫秩序被認為的破壞了。當老百姓生病時就會一窩蜂涌進京、津、滬以及省會城市的三甲醫院,這些醫院人滿為患,排隊掛號時間長,醫生看病的時間短,費用高,從而讓老百姓覺得看病難,看病難已經成為民眾對中國醫療現狀的普遍表述, 是目前中國突出的社會問題[3]。
3.媒體的非專業片面報道
社會上大量的不負責任的媒體對“誤診”、“醫療事故”進行片面的報道,在報道中肆意將醫院、醫生“妖魔化”[4]。老百姓長期在這些報道的渲染下,就會形成對醫院、醫生的偏見看法,不能相信醫療、醫學本身就存在的復雜性和危險性。各種媒體要對醫療機構中的醫務人員被傷害的事件進行客觀、中立、完整、負責的報道[5],讓社會大眾了解事情的經過,而不能模糊老百姓。
二、我國目前現行法律對醫療場所暴力行為的適用
(一)我國刑法對醫療場所暴力行為處罰的規定
對于擾亂醫院的正常的醫療秩序的行為,應該依據刑法中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或者聚眾擾亂公共秩序罪來處罰。根據我國刑法對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的規定,對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的,導致醫院的醫生無法正常工作,醫院也無法正常運營,致使其他來醫院就診的無法正常就醫的,造成損失嚴重的,對聚眾“醫鬧”的首要分子應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醫鬧”中的其他積極參加的聚眾分子,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他們的的政治權利[6]。對一些惡性殺醫事件刑法應當加大處罰的力度,非法侵害醫務人員的身體健康的,造成醫護人員輕傷或者重傷的嚴重后果的,應以刑法中的故意傷害罪處理。還有些“醫鬧分子”的行為偏激,拿著刀或者其它工具就把醫務人員給殺死的,應根據刑法按故意殺人罪處理。
(二)我國行政法中對醫療場所暴力行為處罰的規定
在醫療場所暴力行為中沒有構成犯罪的,刑法無法進行處罰時,這就需要其他的法律法規對擾亂醫院正常秩序的人予以處罰。在醫鬧分子、家屬和患者家屬無法得到答案或者他們希望的賠償時,就會在醫療場所內的故意毀壞、打砸醫療設備,讓醫生無法繼續使用這些設備來給其他的患者就行醫學治療,在患者及其家屬對醫護人員的治療行為不滿意時,就會對醫務人員就行威脅、辱罵、恐嚇,還有故意傷害醫務人員,這些行為都違反了醫院的規章制度和治安管理處罰法,只要一經查證就要對他們就行嚴厲的處罰[7]。醫療場所中的暴力行為是一種特殊的擾亂醫療機構正常秩序的行為,對這種的處罰,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可以加大懲治的力度,降低入罪的標準。
(三)我國民法對醫療場所暴力行為的處罰的規定
當患者及其家屬、“醫鬧分子”對醫護人員進行人身攻擊時,可以依據民法中的有關規定,讓他們向醫護人員當面進行賠禮道歉或者在報紙上進行道歉。如果患者、家屬、“醫鬧分子”對醫務人員造成人身傷害的,醫務人員可以向鑒定機構申請鑒定傷殘程度,以鑒定報告為依據向法院進行起訴提出民事賠償。對醫院的醫療設備進行打砸的,醫院也可以向法院起訴提出民事賠償。
三、如何解決醫療場所中的暴力行為
因為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的關于醫療方面的法律,這讓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權利和義務變的不是很明確,所以相關的法律法規要盡快完善。
1.加強醫院的安保措施
要在醫院內設立警察辦公設施,讓警方配置警力,切實加大對醫院、醫生的安全保護的能力,對重要的科室加強警力的巡查,通過加強安保力量,提高醫院自我的防范能力。
2.改革完善我國現有的醫療事故鑒定程序
我國目前的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的人員組成不利于對醫療事故進行規范的鑒定,因為各地的醫療鑒定委員會的主要成員是當地的各家醫院的醫務人員組成的,他們不能保證自己所在的醫院和科室不會出現醫療糾紛,而且是熟人熟事,所以他們的顧忌很多,不能坦然處理問題。具體措施如下:在法律法規中規定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及其組成人員的法律地位;完善鑒定人員回避制度;完善鑒定人責任制度;可以讓醫院和患者依據一定的規則來選擇鑒定委員會;縮短在鑒定過程所需要的鑒定時間和降低鑒定需要的費用。
3.完善我國關于處理醫療事故方面的訴訟制度
醫療糾紛案件具有特殊性,法院可以設立專門的部門處理此類案件,因為這樣有利于案件的快速的立案、快速的審理和案件的快速的被執行,有利于提高法院審理案件的效率;降低訴訟成本,對訴訟成本在特殊情況下可以采取緩交、減少、免除的措施;實行醫療行為的舉證責任倒置,并且對醫療訴訟中最重要的兩類證據材料——病歷和鑒定結論做出認證和采信方面的具體規定, 預防法官由于對醫療衛生專業知識的不足而對自由裁量權的使用不當;如果醫院有篡改患者的病歷的行為則要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責任或者承擔對其不利的法律后果;設立專門的醫療訴訟程序等。
[參考文獻]
[1] 徐昕,盧榮榮.暴力與不信任——轉型中國的醫療暴力研究[J].法制與社會發展,2008(1):82-101.
[2] 聶曉瑛,鮑國春,姜宏.醫療糾紛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醫院管理論壇,2009,26(9):31-34.
[3] 馬強.暴力傷醫案頻發的原因淺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4:1368-1369.
[4] 馬強.暴力傷醫案頻發的原因淺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4:1368-1369.
[5] 唐健,叢亞麗.醫療場所暴力:國際共識、研究進展與治理策略[J].中華醫學雜志,2014:1362-1363.
[6] 應金鑫.論聚眾斗毆罪[D].長沙:中南大學,2009:5-6.
[7] 陳萍.論公共秩序的聚眾犯罪研究[D].天津:南開大學,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