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宇
摘 要:城鄉一體化要求在生產力穩定的基礎上,再通過行政調控等方式,真正促進城鄉之間的交流。這種交流包括各種人力、物力的方式。城鄉一體化建設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到成熟階段的必然所趨。主要分析城鄉一體化視閾下居民的收入情況,并針對性地提出城鄉一體化視閾下實現居民收入增長的制度路徑。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居民收入;制度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1-0165-02
城鄉一體化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辦法,同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途徑。但是,要真正實現城鄉一體化,最關鍵的問題在于城鄉的統籌發展。城鄉的統籌發展具體包括改革城鄉戶籍體系、減小城鄉收入差距、平等化城鄉資源配置等。要實現上述改革,就需要在深入了解城鄉發展體系之后,再提出建設性的相關政策,以此來完成上述改革措施。
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內涵與特點
城鄉一體化是在經濟發展至新時期之后才提出的一個改革目標。城鄉一體化要求在生產力穩定的基礎上,再通過行政調控等方式,真正促進城鄉之間的交流[1]。這種交流包括各種人力、物力的方式,使城與鄉之間以優勢互補的方式,通過城市的發展積極帶動鄉鎮的發展,以此來達到城鄉共同發展,即所謂的城鄉一體化。城鄉一體化實現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城鄉合作互贏、互惠互利的關系,同時通過城鄉之間各種人力、物力的信息交流,在城市不斷發展的同時帶動鄉鎮也一齊發展。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縱觀世界上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并加以分析,不難發現,工業化并未完全成熟的國家,農業在一定程度上為工業提供了幫助。當工業化成熟之后,工業可以起到幫助農業的作用。所以,城鄉一體化建設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到成熟階段的必然所趨。
二、城鄉一體化視閾下居民的收入情況
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增大。當下,中國主要通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消費差距和財產差距三方面來具體說明中國城鄉差距的現狀。(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到底應該怎樣衡量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并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目前為止中國最普遍的衡量方式是依靠城鄉收入差距指數與基尼系數這兩項數據。(2)城鄉居民消費差距。關于該問題的衡量標準,業內學者經常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但最為普遍利用的衡量標準是恩格爾系數和居民消費水平[2]。(3)城鄉居民財產差距。關于該方面的衡量,業內學者經常從儲蓄存款、財產差距以及每百戶所有耐用品的數量等幾方面來反映。在這方面,諸多學者在實地考察中進行過幾次正式規模下的調查,在調查中得到了真實并且詳實的數據記載。同時,也有學者認為洛倫茨曲線、結構相對系等方法進行大致上的測算。
2.城鄉公共服務差距。城鄉在基本公共服務上的差距是近幾年衡量城鄉差距的新模式。有學者認為,自從提出城鄉差距的概念以來,人們對于城鄉差距的衡量就一直局限于城鄉居民收入上的差距,但事實并非如此。除了城鄉收入差距之外,生活環境、生活條件上的差距也是重要因素之一[3]。當下中國城鄉居民生活環境、生活條件上的差距主要表現為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l)義務教育的城鄉差距。“兩免一補”的農村義務教育政策始于2004年,從西部地區開始試行。從2007年開始,全國上下農村地區都開始實行免費九年制義務教育,從根本上降低了農村家庭中教育方面的開支,在縮小城鄉差距的道路中又前進了一大步[4]。農村的教育政策發展至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率已不比城鎮差多少,但是,教育質量還是存在一定的距離。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環境、教學條件、師資隊伍力量等幾方面造成的。(2)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服務差距。自從提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概念以來,中國在建設城鄉醫療衛生一體化的過程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為了減少傳染病的傳染幾率,中國積極完善醫療突發事件的應急工作。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墒牵魪墓残l生的質量、基本醫療服務的態度等幾方面深入探究,中國城陣與農村之間扔存在較大的差距。其中,差距特別大的是城鄉二元的醫療保險制度,該制度導致農村的醫療保障條件遠遠不如城鎮。(3)基本社會保障的差距。近年來,隨著社會科技與經濟的發展,城鎮、農村的基本社會保障都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總體上而言,中國的基本社會保障的核心還是在城鎮之中,這樣就導致了農村的幾本社會保障有一定的落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種保險機制都開始于城鎮,現在已經達到一個較為成熟的狀態,但是在農村,基本社會保障各項制度仍處于一個發展的階段[5]。
三、城鄉一體化視閾下實現居民收入增長的制度路徑
1.改革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中國城鄉實行二元分配體制的根本原因是二元戶籍的制度建設,自“城鄉一體化”的概念提出以來,該制度已經成為城鄉一體化的絆腳石。要真正建立城鄉一體化,就必須打破城鄉二元的分配體制,二要打破二元分配體制,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改革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 (1)統一城鄉的戶籍制度,減小農村戶口遷向城鎮的約束性。減少城鎮戶口帶來的優越福利,建立健全農村戶口遷向城鎮的的衡量標準。(2)降低城鎮在社會福利、社會保障、就業等方面的優勢性,逐漸減小戶籍帶來的優勢性,真正做到城鎮、農村平等待遇以減小城鄉之間的差距。(3)減小農村勞動力進入城鎮的約束性,且積極鼓勵農村勞動力進城就業。經濟發展至今日存在以下現象:農村勞動力過剩,城鎮勞動力緊張。減小農村勞動力進入城鎮的約束性是加快城鎮一體化建設的必然途徑,也是經濟發展穩中求進的必然要求。
2.改革農村土地征用制度。土地可以說是農村的命根,農民失了土地便什么都不是。所以,在這個寸土如金的年代,保護好土地資源就等同于保障農民的利益。中國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土地利用率已越來越高。所以在征用農民土地的過程中就存在較多問題。土地征集面積過大、被征集的農村得到的補償少之又少,有些甚至是強行征地,在征地的過程中沒有解決被征者的事后問題,至此城鄉矛盾不斷激化。所以,應該盡快建立健全有關于征地行為的法規條例,使征地成為雙方同意的交易行為,而不是單方強制的行政行為。通過,各地政府要以農民的利益為先再進行適當的征地活動,不能不顧農民的利益進行強制性的征地行為。在征地行為發生時,要盡可能地提高農民獲得的補償費用,且妥善地解決好農民在被征地之后的就業、住房等問題。endprint
3.改革二元的財稅體制。改革二元的財稅體制也是真正建設城鄉一體化的重要途徑之一,此舉有利于減緩財富在城鎮過度集中的現象。要真正做到改革二元的財稅體制,就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加強農村稅務的改革強度,貫徹實行取消農業稅的制度,真正實行“多得多收、少得少收、無得不收”的稅務制度。在農村經濟發展成熟之后再尋找契機實現城鄉稅制的統一化。二是政府加大農業投入的相關經費,切實保障農民的收入呈穩定增長的狀態。三是在農村也開始實行公共財政。改變公共投資大部分投向城鎮的現狀,努力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如電力、衛生、道路、通訊等基本設施建設的投資,使農民也享有與城鎮居民一同的權利。各地方政府應該力所能及地為農民承擔一部分的開支,切實減輕農村的負擔。
4.逐步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制度。由于城鄉發展的差距問題,社會保障制度在城鎮、農村中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至此,提高農村的社會保障水平以此來達到真正建立城鄉一體化,是當下的重要任務。目前,農村經濟發展遠遠落后于城鎮,導致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存在可有可無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之下,想要馬上統一城鎮與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存在較大的困難,所以,只能先慢慢地提高農村的社會保障水平,再找適當的時機將兩者統一化。為達到此目標,需做到以下三點:一是重點關注農村中收入水平較低的人,對于收入水平偏低的原因進行實地考察,給予一定特殊的扶貧政策,保障這部分人的基本權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的收入與生活水平。二是地方農村政府積極保障失地農民的生活,包括住房、就業等方面,通過政策引導、扶貧等方式切實提高農民的收入。三是加大農村中的扶貧力度,根據不同地區農村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具體的規劃,完善與地區發展狀況向對應的養老保險制度,減小城鄉社會保障水平上的差異。從長遠角度出發考慮,地方政府主要應從加快經濟發展、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為農民創造進城鎮就業的條件、為農村子女提供較好的教育質量與教育環境,漸漸發展農村的各項水平,積極與城鎮并軌,為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城鄉一體化實現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城鄉合作互贏、互惠互利的關系,同時通過城鄉之間各種人力、物力的信息交流,在城市不斷發展的同時帶動鄉鎮也一齊發展。所以,城鄉一體化建設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到成熟階段的必然所趨。但是當前,城鄉一體化視閾下居民的收入差距,城鄉公共服務差距都在逐漸增大。因此,我們應該采取改革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二元的財稅體制、逐步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制度等措施,開辟城鄉一體化視閾下實現居民收入增長的制度路徑。
參考文獻:
[1] 易兵,楊剛,陳國生,陸利軍.中國城鄉一體化差別的具體特征及其城鄉統籌發展的政策選擇[J].特區經濟,2011,(1).
[2] 尹潘.城鄉一體化模型在城鄉總體規劃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名城,2011,(2).
[3] 任保平.商貿流通體系改革:破解中國城鄉一體化難題的戰略選擇[J].理論導刊,2011,(1).
[4] 白云,王環.借鑒挪威經驗 加快推進中國城鄉一體化[J].宏觀經濟管理,2011,(2).
[5] 劉暢.收入分配視角下的城鄉一體化社會保障體系[J].宏觀經濟管理,2011,(2).
[責任編輯 吳 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