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健+陳匡明
摘 要:虛擬運營商的誕生及其試運營,揭開了中國電信事業發展的新篇章,無論是對電信業的產權格局,還是對電信市場的競爭格局、競爭模式,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虛擬運營商倡導下的電信服務的人性化、個性化、差異化趨勢不可逆轉,即將開啟中國智能生活新時代。虛擬運營商主導下的增值業務層出不窮,必將引發相關行業的連鎖共振與顛覆性創新。
關鍵詞:虛擬;運營商;變革;意蘊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1-0208-02
虛擬運營商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下電信領域的一個新生事物,它以增加競爭主體、注入新鮮血液的辦法,為電信行業激發了新的動力和活力,提升了傳統電信領域的競爭層次,也掀起了電信事業的新一輪變革。
一、虛擬運營商的概念
所謂虛擬運營商(VNO—Virtual Network Operator),是指從基礎電信運營商購買移動通信服務,重新包裝成自有品牌并銷售給終端客戶的移動通信轉售企業,它擁有自己的計費系統、客服系統、營銷和管理體系,擁有自己的業務管理平臺和業務支撐系統。簡單說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基礎運營商以顯著優惠的底價,把一系列移動通信服務以“打包”、“批發”的形式轉售給虛擬運營商,虛擬運營商在強化增值服務、個性化服務、差異化服務等若干“賣點”后,再轉售給客戶,這就是虛擬運營商所處的電信服務價值鏈環節和電信市場角色定位。根據工信部《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虛擬運營商不能自建無線網、核心網、傳輸網等移動通信網絡基礎設施,“170”號段作為虛擬運營商的專屬號段,所使用的基礎網絡仍然是三家基礎電信運營商中的其中一家。故此,從理論上說,消費者從虛擬運營商處辦理的“170”號段手機卡所體驗到的通話質量、上網速度,基本上還是取決于相對應的基礎運營商的基礎網絡設施。為便利起見,消費者從手機號段的前四位數字即可辨別出該手機號碼到底使用的是哪一家的基礎網絡,如“1700”對應中國電信,“1705”對應中國移動,“1709”對應中國聯通。
二、中國虛擬運營商的緣起
2010年5月《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電信建設。鼓勵民間資本以參股方式進入基礎電信運營市場。支持民間資本開展增值電信業務。加強對電信領域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管,促進公平競爭,推動資源共享。”這標志著移動通信轉售業務開始了頂層醞釀。2012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提出:“鼓勵電信業進一步向民間資本開放。引導民間資本通過多種方式進入電信業,積極拓寬民間資本的投資渠道和參與范圍。加快推進電信法制建設,堅持依法行政,為民間資本參與電信業競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實施意見》明確了民間資本進入電信業的八個重點領域,其中第一個領域便是“鼓勵民間資本開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通過競爭促進服務提升和資費水平下降,為用戶提供更便捷、優惠和多樣化的移動通信服務”。這標志著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正式“胎動”。2013年5月工信部公布《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明確了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的試點目標、試點業務審批條件和程序、試點保障等,標志著圍繞虛擬運營商的頂層設計基本成型。
2013年12月26日工信部發放首批移動通信轉售企業牌照,話機世界、迪信通等11家企業獲得牌照。2014年1月29日工信部發放第二批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牌照,愛施德、蘇寧云商、蘇州蝸牛等8家企業獲得牌照。由此,國內虛擬運營商正式誕生。2014年5月4日,話機世界旗下話機通信在杭州正式對外發售170號碼,成為國內首個正式放號的虛擬運營商。而其他虛擬運營商也大都進入了最后調試階段,基本能在今年第二季度完成放號。這標志著中國虛擬運營時代正式開啟,揭開了中國電信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三、中國虛擬運營商的變革意蘊
虛擬運營商的誕生及其試運營,被人們視為新一輪電信改革的前奏,它以釜底抽薪的方式為中國電信服務市場的利益格局、競爭格局、服務格局注入了全新的因素,其變革意蘊既豐富而深刻,又具有顯著的溢出效應。
1.民營資本批量涌入,開創了電信行業全新的產權格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由此可見,民間資本進入電信、電力、石化等傳統的國資一家獨大的壟斷性行業,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勢所趨。根據《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明確規定,只有民營企業方能有資格申請成為虛擬運營商,并從嚴把握民營企業的認定:其民間資本占公司資本比例不低于50%,且單一最大股東須為民間資本;民間資本不含外商及臺港澳商投資;境內民營企業境外上市的,其外資股權比例應低于10%且單一最大股東為中方投資者。19家虛擬運營商的誕生與試運營,標志著民營資本正式進入電信行業,也是混合所有制經濟在電信業的落地生根,從而在電信領域局部性地實現了關于“國進民退”抑或“國退民進”的非此即彼式的無休止爭論的有效超越。
2.競爭主體成倍增加,開創了電信運營市場全新的競爭格局
按照制度設計,虛擬運營商與基礎電信運營商之間的關系態勢是既合作、又競爭。從合作的角度來說,虛擬運營商首先必須與對應的基礎電信運營商有著某項業務或某幾項業務的傳統合作關系,且雙方必須簽訂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的商業合同,對用于轉售的移動通信用戶號碼資源、雙方服務質量保障責任劃分、用戶權益和用戶信息安全保護等重大事項達成一致。在可預見的相當長時間內,虛擬運營商都將是電信運營市場的補充者、基礎電信運營商的延伸者,雙方是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利益分成、互惠互利的關系,如果虛擬運營商發展得越好,所對應的基礎電信運營商收益也會更大。另外,從競爭的角度來說,眾多虛擬運營商挾自身特色業務優勢、某種資源優勢或營銷優勢涌入電信領域,在擴大消費者選擇面的同時,又對業務模式、服務理念、競爭模式形成了巨大沖擊;在中國移動通信市場接近飽和的情況下,存量市場勢必成為虛擬運營商的主要爭奪目標,意味著傳統電信運營商的地盤將不可避免地被蠶食。endprint
3.電信服務的人性化、個性化、差異化,即將開啟智能生活新時代
長期的經營壟斷,容易滋生不思進取、安于現狀、創新乏力、競爭倦怠等行業陋習。從“一夜耗光一棟房”到“清零是行業慣例”,再到“套餐資費一國兩制”的爭議,通信服務業服務態度、服務水準曾經飽受人們詬病。消費者長期以來的弱勢與無奈,完全有可能伴隨虛擬運營商的涌現而逐步改觀,取而代之的是虛擬運營商使出渾身解數頻頻向消費者“示好”,基礎運營商“躺著也掙錢”的優越感將逐漸消退。一般認為,基本通信業務并非虛擬運營商的主要盈利平臺,應用創新、模式疊加、營銷創新等才是決定它們生存發展空間的主要因素,未來的電信市場競爭無非是“比拼服務”,“三化”趨勢將勢不可擋。(1)人性化是虛擬運營商迅速占領市場的“敲門磚”。虛擬運營商被賦予擁有制定業務零售價格的自主權,在它們的營銷、宣傳策略中,“流量不清零”、“流量可分享”、“數據能轉贈”、“資費更低廉”,甚至“語音免費”、“免漫游”,幾乎成為了各家虛擬運營商服務承諾中的“標配”。(2)個性化是虛擬運營商示好消費者的“拿手戲”。從已公布的某些虛擬運營商的“170”套餐配置來看,語音、短信、上網、流量等套餐解除捆綁、擯棄“打包”,逐個自選、私人定制、自由組合,也是一個明顯的趨勢,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得到充分的尊重。(3)差異化是虛擬運營商安身立命的“殺手锏”。如果說基礎電信運營商服務的是“大眾”市場,那么虛擬運營商服務的就是“小眾”市場或細分市場。改產品經營模式為客戶經營模式,走差異化路線構成虛擬運營商的安身立命之本。如樂語通信準備發力移動健康領域,借助智能健康設備將可隨時進行健康數據的采集與處理;阿里通信則試圖打通“170”業務與淘寶、支付寶、來往、云OS等“阿里系”服務。總之,虛擬運營商主導推動的電信服務的人性化、個性化、差異化,即將開啟智能生活的新時代。
4.層出不窮的增值業務,勢必引發相關行業的連鎖共振與顛覆性創新
從最近一年多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軌跡來看,“釜底抽薪”、“牽一發而動全身”,是新一屆中央政府謀劃改革的基本理念、基本策略。如前所述,根據有關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的頂層設計,基本通信業務并非虛擬運營商的主要盈利平臺,應用創新、模式疊加、營銷創新等才是決定它們生存發展空間的主要因素,而增值業務更是它們的主要利潤源泉。雖然虛擬運營商們重視語音、短信、套餐、數據、流量等服務的人性化、個性化,但它們最為看重的莫過于增值業務,這才是虛擬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有觀察家認為,在可預見的將來,“170”將不僅僅是一個手機卡、手機號,更主要的是一個“去手機號”、“去套餐化”的增值業務標識。增值業務來源于行業滲透,內蘊著行業滲透,又伴隨著行業滲透,勢必引發相關行業的連鎖反應與共振,并或遲或早觸發相關行業的顛覆性創新,尤其是新媒體、電子商務、移動游戲、終端渠道、行業應用、云計算、物流及第三方支付等行業,尤為值得期待。
參考文獻:
[1]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EB/OL].中央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gov.cn/zwgk/
2012-06/28/content_2171772.htm.
[2] 工信部發布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info/2013-05/18/c_132390665.htm.
[3] 人民日報.虛擬運營真實來臨,首批170號碼正式發售[EB/OL].人民網,http://it.people.com.cn/n/2014/0505/c1009-24974495.html.
[4] 張舵,李崢巍.170號碼扎堆上市:手機話費私人定制時代到來[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5/03/c_
1110508733.htm.
[責任編輯 王玉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