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仙+李寶艷
摘 要:在文化日益占據重要地位的今天,我們與時俱進。在不斷追隨著文化的腳步。要跟緊其腳步就得正確定位自己的文化,就要有文化自覺。主要是通過對文化自覺的內涵、地位作用的認識以及把握,并且在此基礎上提出以文化自覺推動文化強國的建設路徑。在努力尋找文化強國的路徑上進一步推動中國的不斷發展和壯大,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關鍵詞:文化自覺;文化強國;路徑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1-0276-03
在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黨高瞻遠矚,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出了一個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該目標是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上提出來的。在充分科學正確地掌握把握了文化發展的新趨勢和方向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這一可行性科學性的奮斗目標。在十八大報告里面也要求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軟實力日益占據重要地位的今天就需要有很高程度的文化自覺。極具高度的文化自覺是個人乃至集體、民族甚至是國家的重要精神支撐和力量支持,是文化強國建設的強大動力和重要來源。
一、文化自覺的內涵
對于文化自覺的內涵,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這一重要的見解是中國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提出的。這一重要含義用另外一種表達方式就是說,想要做到文化自覺就一定要對自己民族和國家的文化有科學全面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評價,就一定要理解和明白這種文化的來源、發展形成歷程和它本身所具有的自身獨特的特色以及發展趨向。
(一)文化自覺是對其作用地位方面在社會中的充分科學肯定
文化與社會發展是統一的,本身具有社會性。文化總是深刻作用于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的發展。馬克思曾經說過,“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物質的東西在人腦中的反映。”也就是說,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層面里觀念的意識形態,其實在本質上更表現為在某種條件下是經濟、政治、社會形態的反映,但是與此同時不能忽略它具有相對獨立性以及它們的反作用。文化日漸成為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準。我們是文化的創造者,更是對文化極具需求,文化的最后目的是滿足人的自我實現,是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使社會發展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文化上的每一次向前進,都在告訴我們,我們離自由更近一步。在強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當今,文化也要在不同的時代里,承擔不同的責任,文化自覺也是對本民族文化的覺醒、反思以及發展創新。與此同時,我們也對文化自覺有了與時俱進的理解,賦予了新的內涵:“文化自覺,主要是指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在文化上的覺悟和覺醒,包括對文化在歷史進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多少年來,我們黨的幾代領導核心兢兢業業,嘔心瀝血,緊密地圍繞中心任務,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文化在強國建設的重要地位,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深層次的覺悟,在不同的發展時期都有針對性的文化方針和戰略。文化自覺是新時代新背景之下我黨對文化更深層次更具內涵式地認識以及充分把握其內在的發展規律再到對主動擔當。
(二)文化自覺是對文化發展客觀規律的準確把握和遵循
“文化自覺是一個繼承、揚棄與構建相結合的艱巨過程,只有在認識的文化、理解所接觸到的多種文化的基礎上,才有條件在這個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確立自己的位置。”文化自身就屬于“形而上”屬于上層建筑的重要的一部分,是某一時代某一社會中的精神生產或精神產品,有著自身的發展的客觀規律所在。在正常的條件下,有什么樣的物質生產條件有什么樣的生產力水平就有什么樣的文化,用另外一句話說,文化就是生產力的一面鏡子,同時也反映出當時的政治、經濟狀況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且文化在生產過程中受到社會生產力的支配,文化的生產形式和表現形式也是由社會生產力水平的高低所決定的,不同社會條件背景下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可以在某一時期生產出的文化產品也找到痕跡和烙印。因此,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個時代的統治階級就是同時占有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強大的統治地位。文化也由于全球各國人民之間與日劇增的交流和交往而受到了全球各地人們的熱情關注,各個國家“兩手抓”,雙管齊下,一邊努力強化主流文化,另一邊也不忘去深挖本民族本國家自身獨特的文化,來爭奪現有的文化市場。這個擁有沉甸甸的歷史文化底蘊的華夏民族,在過去的歷史時代里更是獨樹一幟地創造了眾多的優秀文化。然而,根據當前的時代背景之下,中國文化的力量主要在于我們要尊重歷史尊重傳統,科學辯證地對文化進行定位、認識、進行“揚棄”,在大力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前提下,積極支持人民群眾展開新的文化創造,倡導對多樣性文化的包容,這就是新的時代背景和新形勢下對文化發展規律的科學客觀認識和正確把握。
二、文化自覺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精神基礎
文化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想要文化崛起和文化強國,那就不可避免地需要我們對文化自身的深入認識和理性理解。只有對文化定位,有屬于自己真正的觀念和看法,我們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一)文化自覺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價值觀保證
籠統地講,價值觀就是對事物、事件的看法和態度,具體地講就是主體對客體或者對象具有一定的傾向和態度的基本觀點,并且區分其中的真善美與假丑惡,并且成為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判斷、評價以及做出取舍的一種標準。在國際范圍內,文化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民族凝聚力和綜合國力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且價值往往是以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吸引力來作為評判標準的;在本國之內,人們對它的價值判斷主要取決于文化是不是滿足于他們的實際需要,是不是能夠對自由全面發展有好處,人們對其價值評價,從某種程度上講會直接影響到價值觀的確定和創造參與文化實踐的動力。當前,人們的物質力量和精神需求之間的差距和不平衡仍然存在。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漸增強,但是目前暫時的局面還是不能滿足。中國共產黨順應歷史和時代發展潮流,從解決廣大群眾對文化的現實需要出發,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提升到別樣的層次和高度,加強鞏固人們對文化認同感也激發出了人們在文化實踐過程中對文化的積極性、自覺性,直接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價值觀保證。文化內在于人的一切活動當中,時刻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文化自覺彰顯的是文化意識,落實在文化實踐中,并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價值觀的保證。endprint
(二)文化自覺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科學發展動力
每一次的科學飛躍和發展都需要當時人們的客觀認識和理性的思考與論證,同樣,當前的文化要謀求健康科學也需要我們對文化科學與理性的思考。目前,我們對文化思考的關鍵點就是怎樣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引起的文化挑戰進行更為積極的對待和處理。中國現在處于特殊轉型的時期,各類文化像潮流般的涌入中國,各種思潮尤其是本國與國外思潮之間在不斷地較量與對抗。西方文化在給我們帶來人文精神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迷惑一部分人的眼球。本質上講,中西方由于地理環境等包括客觀和主觀的因素差異,使得彼此之間的意識形態和文化立場不一樣,這樣所隨之而產生的價值觀念也會有所不一樣,我們應該辯證發展地眼光來對待外來文化,要學會“揚棄”。在競爭復雜的今天,我們在吸收外來優秀文化的同時,也要提防腐朽文化的滲透,保持我們主流文化的文化安全,確保其主導地位。針對國內文化多元化而言,我們要積極努力宣揚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具有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文化,來使我們的文化能夠雅俗共賞,同時還要全面自覺抵制不健康、低俗的、病態的文化“毒瘤”,提高大眾審美層次,陶冶人們的情操。在今天,單一的封閉性文化已經不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盡管多元文化的格局仍然并將存在,但是我們始終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對待多元化,尋找一條屬于中華民族自己實現文化強國的道路。只有把握了文化發展的軌跡和發展的趨向,我們才能不斷地發展。
(三)文化自覺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正確路徑選擇
想要完美地達到所設定的目標,就得要有正確的方法和道路。要積極實現文化強國這一理想的奮斗目標也要有正確的文化路徑。我們黨積極倡導并且強力號召培養文化自覺,這就為我們在文化建設中發揮人民群眾文化創造積極性提供基礎和前提,并且讓現代和傳統的完美結合提供保障,讓保留主流文化陣地有了正確的道路。人民群眾是文化的創造者,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他們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文化、尊重人民的氛圍,搭建群眾參與文化建設的平臺,支持各種有益的群體力量建設文化團體,建立完善的有創意的鼓勵機制,努力構造展開人們所熟悉并且容易接受和喜歡的文化活動,及時總結并推行文化創新,在更大程度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然后,我們應該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過程中努力和諧傳統元素和現代元素,因為傳統元素它是傳統文化在現代的社會生活中另一種價值和述說,主要是強化人們的文化認同感,而現代元素更是反映當前人們的追求和希望,更是顯而易見地在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華民族因共同的歷史文化而彼此認同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的有機結合,使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揚和傳播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吸收了現代社會的現代文明成果,深刻地彰顯出時代性和民族性。最后,在形式和內容上都要重新定位和塑造主流文化,以群眾們普遍接受和喜歡的形式以及深刻高雅精神內容重新滲透到大眾文化中,發揮好主流文化承載的文化的傳播功能和文明傳承功能,增強主流文化的引導力感染力。
三、以文化自覺推動文化強國建設路徑
沒有文化的引領,沒有正確理性地對待文化,一個國家就會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劣勢。所以,我們就應該用較高層次的文化自覺來推進增強文化強國建設。
(一)以文化自覺弘揚社會主義主流文化
歷史證明,黨能否站住腳跟,贏得人民的依賴支持,所代表的文化是一個極為關鍵的因素。我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擁有先進的指導理論是黨的一大優勢。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文化在新時代因地制宜的更高層次的科學的新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下,就有了核心和靈魂,同時使得文化自覺就擁有精神指南。當今,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進而繼續鞏固和不斷強化馬克思主義,它仍然是我們造就高度的文化自覺“方向盤”和科學指南。習近平也指出,馬克思主義我黨的靈魂和命脈,我們必須時刻牢牢記住要加強和不斷地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以文化自覺弘揚社會主義主流文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命脈和靈魂。必須要發揚并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激活我們全國人民的文化創造活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使文化軟實力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堅強支撐。
(二)以文化自覺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
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更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和動力。中華民族具有很悠久的文明史的文化沉淀,有著十分豐碩的文化成果累積,有中華民族自己較為特色的文化傳統,自身就有著不斷地批判性吸收、進步自我、包容他國文化的風范和氣度。中華文化的發展積聚著全人類文明的結晶,充分呈現了中國的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強。在“國學熱”的今天也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現實意義。我們只有努力堅守這份精神家園,才可以為我們的國家的存在、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心理認同感、價值取向,為社會進步盡一份力量。在歷史的長河里,中華文化有著不可磨滅的重大作用。同樣地,在今天的新時代新背景下,建設文化強國也需要充分認識自己文化傳承下去的根,不斷地汲取優秀傳統文化。
(三)以文化自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21世紀是文化軟實力競爭的時代。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新的歷史條件下,文化日漸為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來衡量國家綜合實力。文化成為一國隱藏在自身內部的軟實力與對抗國際的外部震懾力。中國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因素就是文化軟實力,同時它也是建設“和諧世界戰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積極地讓中華文化“出口”,形成與中國國際地位相配稱相互一致的文化軟實力,增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外界對中國復興的憂慮,很大程度上受歷史經歷與文化背景影響。因此,在實現復興的過程中,中國需要向世界傳達和平崛起的理念,而世界也需要深入了解中國、認真傾聽中國。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樣,國外先進文化是他們民族的智慧和結晶,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為世界文明作出了貢獻。我們要以科學堅定的立場、廣闊的視野、包容的胸懷對待國外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參與國際文化交流,辯證發展的眼光來對待國外的文化,批判自主地吸收外來文化成果。從歷史上看,我們的民族文化之所以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自信心,就在于它科學對待并且勇敢吸收和消化外來文化成果,從而不斷完善提高、豐富充實和促進自身的發展。這也是我們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推動中華文走向世界的必然選擇。
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方面沒有現成的路,我們只能探索中前行。提高文化自覺是實現文化強國的首要前提和重要基礎,同時文化強國是文化自覺的最終所追求的目標。實現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是新一輪的“長征”,是漫長而艱苦的系統“工程”,而文化自覺這個持續的動力源泉,必將推動著文化強國戰略的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 費孝通.費孝通論文化與文化自覺[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212-216.
[2]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1-07-02.
[4] 費孝通.論文化與文化自覺[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90.
[5] 歐陽劍波.略論文化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的良性互動[J].社科縱橫,2008,(9):123-124.
[6] 高楊文.建設文化強國需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覺[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2,(3):29-33.
[7] 李炳毅,王麗鴿.文化自覺與文化走出去[J].理論導刊,2012,(8):69-72.
[8] 云杉.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對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思考[J].紅旗文稿,2010,(15):4-8.
[9] 陽國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177-179.
[10] 肖蘭蘭.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J].求實,2013,(4):68-71.
[11] 楊海.文化自覺:通往當代中國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J].學術論壇,2013,(2):192-195.
[12] 辛紅.以主流文化自覺培育文化強國自信[J].藝術百家,2012,(7):21-23.
[13] 李德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與當代青年的文化自覺[J].社會學與思想教育,2012,(11):83-85.
[責任編輯 魏 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