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
摘 要:黨的十八大報告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分析了當前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解決了我國在改革開放關鍵時期出現的一些實際問題,總結了近五年來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重大理論和實踐成果,并將馬克思主義植根于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關鍵詞:十八大報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貢獻;發展
中圖分類號:D43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7-0007-02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用馬克思主義來解決中國的問題,同時又使中國豐富的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并且同中國的歷史傳統、中國的優秀文化相結合,以形成具有中國特性、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黨的十八大報告處處閃耀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芒,是一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綱領性文獻,因此,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角度研究黨的十八大報告,對于我們新時期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認識,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十八大報告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了當前我們面臨的新形勢,解決了我國在改革開放關鍵時期出現的許多實際問題
(一)明確了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攻堅時期舉什么旗幟、走什么道路、朝什么目標繼續前進的重大問題
2012年11月8日上午,胡錦濤代表中共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在十八大開幕式上作了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報告。舉什么旗幟、走什么道路、朝什么目標前進,是關系到黨和人民事業興衰成敗的首要問題,是關系到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根本問題。因此,十八大的主題就明確提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①“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這是有強烈針對性的,是對黨內外、國內外關于我們黨今后舉什么旗、走什么路這一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集中而鮮明的回答,是在國家發展方向上的又一次莊重昭示,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二) 報告深刻分析了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明確提出了加強黨的建設的新任務和新要求,為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十八大報告深刻分析了新形勢下我們黨所處歷史方位和執政條件、黨員隊伍組成結構發生的重大變化,指出了來自外部的風險和黨員、干部隊伍出現的突出問題,做出了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莊嚴宣示,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指明了前進方向。胡錦濤強調,“全黨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核心。”
在我們黨長期執政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始終是我們黨面臨的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課題。胡錦濤在報告中,把這一重大課題的思考與探索推向了一個新境界,明確提出 “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核心”,這些都是對黨的建設理論的重大創新,更是新形勢下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行動指南。
二、十八大報告總結了近幾年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重大理論和實踐成果,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新境界
(一)指出了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特色”的重大課題
十八大報告指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一定要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特色”理論的提出,是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不僅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和特征,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新境界,而且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繼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
(二)在理論創新上,十八大報告將科學發展觀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恩格斯曾明確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①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10年來,我們之所以能緊緊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戰勝一系列嚴峻挑戰,最重要的就是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指導。實踐已經證明,科學發展觀不僅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它已經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指導。因而,黨的十八大順應實踐、時代發展和人民的要求,把科學發展觀從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上升為黨的指導思想。
三、十八大報告把馬克思主義植根于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既不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照搬,也不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復制,而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結合進而達到融合。
(一)報告明確提出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族特色問題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族特色,就是要更加注重彰顯民族風格,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愈益契合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復興需求,從而形成更能體現民族精神、民族智慧、民族氣派的特有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族特色,突出表現為它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中國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是一脈相承的,同時又繼承和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即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完全是馬克思主義的,又完全是中國的,是二者的有機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承和發展了許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因此,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族特色,要求我們既始終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又要大力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時代價值的有益成分,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基礎上實現二者的有機統一,使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更加適應當代中國國情,從而具有更加強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凝聚力,更好地解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出現的實際問題。
(二)報告提出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了新概括,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闡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三個層次的理念相互聯系、相互貫通,實現了政治理想、社會導向、行為準則的統一,實現了國家、集體、個人在價值目標上的統一,兼顧了國家、社會、個人三者的價值愿望和追求。可以說,這一表述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規定,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要求,昭示了中國共產黨長期奮斗的一貫主張,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精華,汲取了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共性又涵蓋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個性,既堅守國家社會的目標又張揚了人的主體性,既有深厚的傳統底蘊又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符合歷史、合乎實踐,貼近民情、順乎民意,能夠發揮出廣泛的感召力、強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導力。
黨的十八大報告,實現了黨在指導思想上的理論創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內涵,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行動指南,必將引導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責任編輯 李 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