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瑞安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發展現狀、主要特點、建設內容、發展模式進行 詳細的調查,對瑞安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剖析,為今后在促進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實踐模板。
關鍵詞:生態休閑觀光;林業;分析;建議
1瑞安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發展概述
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發展以生態休閑觀光園為依托,立足自然生態優勢,充分利用林業資源和園林景觀,以體驗生活與觀光休閑相結合,將園林藝術、生產生活、生態環境有機結合起來,運用現代科技和管理,形成集“自然、生產、休閑、康樂、教育”于一體的景觀綜合體,形成具有園林景觀和鄉村情調于一體的多功能休閑園區。它主要向社會提供各具特色的風情感受、觀光度假、科普教育、體育鍛煉、生活體驗、林農產品,以達到消除疲勞,營造美好心境的目的。
1.1瑞安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發展的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需求日益增多,生活方式也隨之改變,這是休閑觀光林業發展的基礎。與此同時,節假日的增多,雙休日的實行,為人們外出休閑、觀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時間。而現實中,這樣的景點場所顯得相對匱乏,這就為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市場。同時,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的發展既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實現了“城在林中、道在綠中、居在園中、人在景中、園在畫中、綠在心中”的意境,使人與自然環境相互融合,為人們提供了很好的休閑場所。據《中國綠色時報》報道:美國家庭收入的1/8,用于生態的游憩,每年總花費約3000億美元,參加生態休閑觀光旅游的人次突破20億人。因此,生態休閑觀光林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1]。
1.2瑞安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瑞安各地大力發展休閑觀光林業,加大生態休閑觀光園建設力度,涌現出了一批規模大、效益好、特色鮮明、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生態休閑觀光林業項目。據調查統計,2012年度瑞安已有健身型生態休閑主題公園10多個,特色經營型休閑觀光園(特色村)29個,農家樂形式休閑觀光園經營戶110家,直接從業人員2300多人,年接待量超過213.75萬人次,年營業收入估計超1.2億元,全年總投入1.7億元。2013年瑞安的雅林現代農業園入選溫州市十大最美農莊,福泉農家入選溫州市十大最美客棧。湖嶺鎮東坑村評為省級旅游特色村,雅林農業生態園、富豪綠化生態觀光園、集云富景農業觀光生態園等3家評為省級旅游特色經營戶。同時,在2013年10月份世界溫州人大會上,就有瑞安市神州觀光休閑園等3個政府招商項目,投資額6億多元。[1]
2瑞安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發展狀況分析
2.1瑞安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發展特點分析
2.1.1資源依托特色化
各地在開發生態休閑觀光項目時,依托于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和淳樸自然風光,挖掘當地的生態、人文、民俗、歷史內涵,涌現出諸如湖嶺新垟灘、永安垟山溪等休閑度假型,高樓楊梅園、陶山金潮港觀光果園等果園觀光型,馬嶼石垟湖等農家體驗型,寨寮溪、桐溪等特色旅游餐飲型,萬松山、大羅山等體育休閑型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生態休閑觀光場地[2]。
2.1.2組建方式多樣化
一是農民自發型。在市場經濟的熏陶下,個別農民敏銳地把握市場機遇,在景區景點周圍和城鄉結合部自然風光與生態環境良好的地方,開設餐飲、游泳、休憩、住宿等項目,或是開展登山、鍛煉等體育活動。二是政府驅動型。各地把“美麗鄉村”建設與引導農民發展生態休閑觀光林業有機結合起來,有效開發當地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涌現了一批由政府帶動的生態休閑專業村。如芳莊鄉直坑村就屬于這一類型。三是合作互助型。一些地方農民自發組建了互助合作組織或公司企業,充分發揮中介服務組織在組織協調、策劃指導、規范管理、培訓教育和宣傳促銷等方面的職能作用。如湖嶺新垟灘生態休閑旅游點通過成立新垟灘旅游有限公司來運作。
2.1.3投資主體多元化
一是政府財政投入。這類牽涉投入較大,公益性強的特點。如瑞安萬松山、高樓綠道、桐溪等大型的生態休閑場所。二是農民合股投入。實行共同、合作經營,一般經營規模和投資金額較大。如馬嶼石垟湖神洲休閑點、湖嶺新垟灘生態休閑點等規模較大的,就屬于這一類型。三是村集體參股投入。把集體所有的土地等資源折算成股份,參股休閑場地的經營,以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如芳莊鄉直坑村以溪寨飛流,村集體就占到1/3的股份。四是吸納社會投入。一些工商企業主看到較好地發展前景,以參股等形式,涉足生態休閑觀光園的建設與經營。
2.1.4經營效益顯著化
生態休閑觀光林業是一種集三大效益為一身的新興產業,受到了大眾的青睞。它具有投資少、風險小、經營靈活、生態和社會效益明顯、經濟效益可觀等特點,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欠發達地區,發展特色休閑觀光林業項目更是成了農民脫貧致富的好門路。
2.2瑞安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的主要類型模式分析
(1)健身型休閑觀光模式。以健身、休憩、觀光的方式,享受生態樂趣。如萬松山休閑公園、大羅山生態園、高樓綠道休閑度假區等。
(2)采摘型休閑觀光模式。如華星農場休閑園、金潮港觀光園、上澤村楊梅觀光園等,以親身體驗果園采摘等樂趣。
(3)農家樂型休閑觀光模式。如瑞安市巾仙溪農家樂旅游有限公司、瑞安市神州農家樂園、湖嶺鎮新垟灘農家樂休閑旅游有限公司等。
(4)度假型休閑觀光模式。構建人們回歸自然、度假、避暑、進行森林浴的理想場所。如河岙綠谷休閑養生園、桐溪戶外野營基地。
(5)民俗文化型休閑觀光模式。讓游客充分享受濃郁的鄉土風情以及別具一格的民間文化和地方風俗。如中國木活字文化印刷村——平陽坑鎮東源村、高樓上澤村、湖嶺永安均路村等。
(6)體驗型休閑觀光模式。如漈門溪、雙溪寨、巾仙溪。游客可體驗漂流、垂釣、撐木伐等等。endprint
2.3生態休閑觀光林業項目的分區建設內容分析
觀光林業項目建設內容一般有:生態林區、水果采摘園、園林花卉、垂釣池、兒童樂園、設施農業、田園風光區、生態養殖、騎自行車、野營燒烤等項目。在休閑活動安排上,生態休閑觀光園追求與游客的互動性,游客參與性項目安排有采摘、走迷宮、釀酒、編織、垂釣、植物組織培養、老式農耕活動等,是久居城市的人回歸自然,追究野趣,體味鄉村生活樂趣的理想休閑場所,也是學校進行“寓教于游,寓教于樂”的科普教育理想之地。一般有生態林區、園林觀光區、垂釣嘻水區、水果采摘區、餐飲美食區、生活體驗區、附屬建設等分區組成。
2.4存在的問題分析
2.4.1規劃編制滯后,導致其盲目開發和無序發展
一是規劃滯后。地方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對發展生態休閑觀光林業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對發展缺乏一個具可操作性的專項規劃和長遠規劃。二是盲目發展。一些農戶看到這個行業生意火爆,就盲目跟風、重復建設;項目定位不明確,缺乏互補性,導致惡性競爭、經營管理秩序混亂的局面[1]。
2.4.2片面追求量的提升,造成其單調性和同質性
經營還比較原始單一,品位不高,忽視了對鄉土風情、民俗傳統、名勝古跡等文化內涵的挖掘與利用;經營模式簡單,缺乏對休閑文化、觀光文化和園林藝術等內涵的深度開發。造成功能雷同,項目單一[2]。
2.4.3設施與政策尚未配套,制約其進一步發展和提升
通往相關項目所在地的道路、園區公廁、生態停車場建設滯后。還存在衛生設施、接待設施、環保設施、安全設施尚未達標,大多數從業人員未經體檢和專業培訓等現象。政府在信貸、稅收、市場促銷、公益宣傳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還需進一步加強等。
2.4.4行業監管和協作機制缺失,影響其持續健康發展
生態休閑觀光林業還沒有產業標準和完善的發展制度,造成破壞生態環境現象時有發生,服務質量達不到相關標準,整體接待水平偏低等。經營者缺乏自律意識,難以形成品牌效應,影響了效益。此外,政府投入不足,融資困難,也嚴重影響了生態休閑觀光產業的健康發展。
3對策與建議
發展生態休閑觀光林業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為人們增加了一種新的休閑載體。我們應該抓住機遇,加大投入,整合規范,乘勢而上,促進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的持續健康有序發展。
(1)加強宣傳,強化服務,為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的整體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強宣傳、強化服務,要利用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的特點和優勢,造就一種新的休閑理念,營造一種良好的休閑文化氛圍;要注重服務的質量,倡導健康的生態休閑方式,鼓勵熱心群眾參與活動,這樣才能使生態休閑觀光林業得到真正可持續的發展。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廣泛開展和重點支持對生態休閑觀光林業項目的整體包裝和宣傳推介,充分發揮各類媒體作用,打響生態休閑觀光項目的品牌。
(2)統籌規劃,科學引導,為推進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提前謀劃。發展生態休閑觀光林業,要遵從科學發展,按照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有利于滿足人民需求的目標要求,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鎮建設規劃、生態發展總體規劃,按照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并重的原則,精心編制可操作性強的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發展具體規劃,突出各自的特色。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充分考慮市場容量、投入能力和環境承載力,實行合理布局,適度開發,有序發展,避免盲目跟風。要統籌規劃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的發展,做到布局合理、功能清晰、配套有力、聯動發展。
(3)彰顯特色,打造精品,為提升生態休閑觀光林業項目的整體品位夯實基礎。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發展必須借助本地優勢,創特色、出品牌。一是立足優勢、力創特色。要突出農村天然、樸實、綠色、清新的環境氛圍,強調天趣、閑趣、野趣,展現生態休閑觀光林業項目的獨特魅力,走“園林化、特色化”的道路。二是找準市場、打造品牌。要明確項目的發展定位和市場定位,針對不同的需求群體,細分市場,開發個性化的項目。不斷優化布局結構,提供面向不同需求層次、具有不同需求內容的生態休閑產品,逐步形成各類項目既相互補充又錯位競爭的發展格局。
(4)加強培訓,完善配套,為發展生態休閑觀光林業提供良好的后盾保障。一是加強人員的培訓。要注重對經營業主和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服務規范、民俗文化、產品加工技術、風土人情、接待禮節、誠信經營等方面知識的教育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文化品位、服務檔次。二是加大配套設施的投入。除花大力氣抓好場地、交通、通迅、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外;還要完善公共圖形標志、信息網絡建設、游客咨詢、接待中心建設;特別要改善衛生條件、完善環保設施,建設好基礎配套等,真正做到“行有基礎、食有特色、住有條件、玩有題材、看有內容”。三是落實扶持政策措施。政府要出臺鼓勵和扶持產業發展的政策,并建立工作的常設機構,負責協調解決產業發展或管理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財政部門要設立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于特色生態休閑觀光林業項目的建設補助,以及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的公益宣傳、生態建設、品牌塑造、行業組織建設的補助。各有關部門要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政策傾斜,努力形成推動產業發展的合力。
(5)建立組織,規范管理,為建立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發展引入良性的競爭機制。一要盡快出臺標準化的規程和管理辦法。如《生態休閑觀光林業項目評定辦法》、《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特色項目認定標準》、《食宿經營服務質量等級劃分及評價辦法》等,加強衛生防疫,消防安全、技術監督、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動態管理,努力構建完善的服務質量保證體系。二要規范行業競爭、促進產業良性發展。組建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的行業協會或生態休閑觀光林業服務中心、林業休閑觀光旅游公司,引導經營戶聯合起來,對內加強統一服務與行業自律,對外樹立品牌形象,統一參與市場競爭。三要做好服務質量的認定工作。政府要組建服務管理認定小組,具體負責生態休閑觀光林業特色項目的評審和認定工作。通過自愿申報、專家論證、聯合認定的方式,培育一大批符合標準要求的、對驗收達標的特色項目,獎勵一定數額的以獎代補資金。
2014年7月綠色科技第7期4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人們對生態休閑觀光的需求越加強烈。發展生態休閑觀光林業就是滿足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要。生態休閑觀光林業項目作為新興的休閑載體,在瑞安還屬于起步階段,還存在很多不規范,還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探究的地方。因此,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統籌規劃,科學引導,加強宣傳,完善配套,提高品位,彰顯特色,建立組織,規范管理,把瑞安的生態休閑觀光園發展推向更高的層次,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生態休閑觀光的不斷需求,為廣大人民提供更好的休閑觀光場所。
參考文獻:
[1] 瑞安市風景旅游局.瑞安市2012年度旅游工作總結及2013年度旅游工作思路[R].瑞安:瑞安市風景旅游局,2012.
[2] 浙江省農業廳產業信息處.成都“五朵金花”休閑觀光農業的借鑒[R].杭州:浙江省農業廳產業信息處,2007.
[3] 余維可.關于瑞安市生態休閑林業發展的調查與思考[J].溫州農業科技,2010(2).
[4] 潘永華.關于我市農家樂發展狀況的調查與思考[J].云江論壇,200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