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磊
摘要:指出了黃河三角洲國家自然保護區內具有豐富的蘆葦資源,從防止外界干擾破壞、創造蘆葦適宜的生長環境、加強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探討了蘆葦的保護對發揮其生態作用、旅游價值和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濕地蘆葦;保護;利用
1引言
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黃河口新生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為有效改善區內濕地生態環境,該區自2002年開始實施濕地恢復工程,引蓄黃河水恢復地表徑流循環,增加濕地水量進行洗堿脫鹽。目前濕地生態環境大為改善,不僅形成了具有一定面積和深度的水域,并且形成了以蘆葦為優勢品種的水生植物群落。而如何保護和利用好濕地蘆葦資源,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工作。
2濕地蘆葦的保護
2.1防止外界干擾破壞
黃河三角洲國家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53萬hm2,區內蘆葦資源十分豐富。由于面積大,給蘆葦資源保護管理帶來很大難度。為有效保護濕地蘆葦資源,可重點采取以下方式開展濕地蘆葦資源保護工作。
2.1.1抓好執法監察工作
從嚴格檢查、加強巡邏等措施入手,在入區門口及蘆葦大面積區域設立檢查站,對進區車輛、人員進行嚴格登記檢查,嚴禁閑雜人員及攜帶火種火源、獵捕工具的人員進入保護區,從源頭上防止非法破壞蘆葦資源現象的發生。同時,加大巡護力度,實行24h不間斷巡邏值班,采取常規巡邏檢查與集中、突擊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堅決查處、制止破壞蘆葦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不法行為。
2.1.2認真抓好防火工作
火災是蘆葦資源的最大威脅,一旦發生火災,將造成極大損失。因此,要保護好濕地蘆葦資源,應將防火放在首要位置。通過開設防火隔離帶、加強日常宣傳、強化巡護措施等,全力抓好各項防范措施的落實,確保區內防火安全形勢持續穩定,有效保護好濕地蘆葦資源。
2.1.3在重點濕地蘆葦區域實施圍欄保護工程
在大面積的蘆葦生長區域開設隔離溝,設立鋼絲網圍欄,有效阻止、防范閑雜人員進入蘆葦生長區,并設置安裝遠程監控視頻,實現遠程監控管理,提高濕地蘆葦資源保護防范水平。
2.2創造濕地蘆葦適宜的生長環境
蘆葦是喜水性禾木科植物,多生長在保護區內退海灘涂上,但由于土壤含鹽、含堿量高,淡水資源缺乏,目前僅依靠自然降雨已經不能滿足蘆葦生長的需要。水作為濕地蘆葦的主要生態因子,適宜的水量供給,并保證地表徑流暢通,推動更新水體,對蘆葦等水生植物群落的正向演替、保護生物多樣性、優化生態系統結構、增強濕地生態功能和資源提供能力都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試驗表明:開展濕地恢復提升工程,每年進行濕地蓄水,保持合理水位,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壓制土壤鹽堿化程度,可為蘆葦生長創造適宜生長環境,促進蘆葦生長。
2.3加強蘆葦生長期滅草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近年來,蝗蟲、蚜蟲在葦區時有發生,蘆葦各種病害有逐年加重趨勢。根據實地調查,2013年保護區內部分區域的蝗蟲和蘆毒蛾已造成植被枯死或停止生長,造成產草量減少。因此,要保護好濕地蘆葦資源,應加大監測力度,準確掌握草場蝗蟲、蘆毒蛾等病蟲害信息,采取化學防治與生態防治相結合、生態防治與生物防治相結合的方法,不斷提高防治成效。同時,香蒲、粗脈苔草等雜草也嚴重危害蘆葦的正常生長,所以應加強蘆葦生長期的滅草工作,為蘆葦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2.4做好濕地蘆葦科研工作
結合保護區內實際環境,加強與科研、高校的合作,對蘆葦生長條件、環境、土壤、水分等進行科學研究,并培育適宜區域生長的新品種,提高蘆葦的抗逆性。
3濕地蘆葦的利用
蘆葦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經濟植物,除民用和制漿造紙以外,蘆葦也具有藥用功能、保健功能以及在生態旅游、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方面等作用。
3.1發揮濕地蘆葦的生態作用
3.1.1發揮蘆葦改良鹽堿和沼澤地的作用
蘆葦的莖、葉、葉鞘、根狀莖及須根均有通氣組織,能夠在積水50cm以上的水層,土壤含氯離子高達05%,碳酸鹽含量在2%~5%、pH值85以上的條件下生長,是一種抗鹽堿能力很強的植物。據有關調查表明,栽植蘆葦10年后,土壤的脫鹽效果高達90%以上。同時,蘆葦具有發達的須根系統,在生命活動過程中不斷釋放出CO2,CO2直接溶解于水形成碳酸,碳酸的積累加強硫酸鈣的溶解,鈣離子可代換土壤膠體上的鈉離子,形成重碳酸鈉,重碳酸鈉隨土壤淋洗而排出土體,使Na+、K+、Ca2+、Mg2+等離子的比值減小,鈉鉀離子越少,土壤的堿化度就越低。
3.1.2發揮蘆葦抗污染能力
濕地蘆葦對含酚、油、氰、硫化物的工業污水有較強的耐受力,能在含有堿性的造紙廢液中生長發育良好。有關實驗證明,用含有一定量的堿性亞硫酸鈉法造紙污水灌溉葦田后,水變得清澈,各種污染物得到不同降解,堿木素由2586mg/L降解到200mg/L,化學耗氧量由58944mg/L降到9824mg/L,揮發酚由29mg/L降到零。
3.1.3發揮保護堤壩作用
蘆葦的根系可以固定、穩定堤岸和海岸,保護堤壩。同時,蘆葦濕地地勢低平,蘆葦的生產和有機殘體又有阻滯水流,從而降低流速,減少流水攜沙能力,使泥沙沉積,增加土層厚度和土壤養分含量,促進蘆葦的生長發育,減弱流水侵蝕作用。
3.2發揮濕地蘆葦的旅游價值
目前,我國自然保護區資源利用主要有林下種植、養殖、林產品利用以及旅游等幾種方式。其中前3種方式是屬于對自然資源、環境影響較大的利用方式。與上述幾種利用方式不同的是,生態旅游是一種非消耗性資源利用方式,是一種對自然資源、環境影響最小的利用方式,可以達到對資源的持續利用,是保護區資源利用的最佳方式。在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到處生長著密密匝匝的蘆葦,連綿不斷,碧波蕩漾,成為黃河入海口的一大自然景觀。夏天蘆葦蕩碧綠像地毯,坦蕩無垠;到了秋天又是另一種景象,一片片的蘆葦,亭亭玉立,蘆花盛開,彌天蓋地,形成“蘆花飛雪”的壯美景觀,利用濕地蘆葦資源開展生態旅游,不僅使人們領略到葦海秀麗的自然風光,陶冶心情,而且還可以安置就業人員,帶動餐飲、服務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保護區的自身造血功能,對保護區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3發揮濕地蘆葦的經濟價值
3.3.1造紙原料
蘆葦生長周期短,纖維素含量高,質量較好,是制漿造紙和人造絲的重要原料,蘆葦紙漿可生產各種凸版紙、書寫紙、有光紙、膠版紙等20多種,是紙張中的中高檔紙。經初步計算,5t蘆葦的造紙量相當于10m3木材,按一般蘆葦單位面積產量計算1hm2蘆葦等于5hm2針葉林的纖維總量。
3.3.2可提煉醇類等物質
據有關資料介紹,1t蘆葦可生產96%乙醇18L、甲醇3L。含有以葡萄糖為主的各種糖類及淀粉、食用氨基酸、維生素C、糖醛等。1t蘆葦可生產34kg糖醛和葡萄糖。正在生長的蘆葦中含有0.1%~0.5%的維生素C。100g葦葉中含有810mg胡蘿卜素,蘆葦的根莖可作藥材,有利尿、解毒等功效。
3.3.3其他用途
畜牧業上可用作飼料。農業上用作防風障等。在建筑業上,用蘆葦制成的纖維板。
參考文獻:
[1] 崔保山,趙欣勝,楊志峰,等.黃河三角洲蘆葦種群特征對水深環境梯度的響應[J].生態學報2006,26(5):1533~1541.
[2] 佚名.濕地中蘆葦的利用價值[EB/OL].http://hi.baidu.com/syscyc/blog/item/1f49f4bbe636a40719d81fbe.htm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