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余寰 林偉先 黃海婷 夏歡 朱田秀
摘要:調查了北海市垃圾轉運站的現狀,從垃圾轉運站、環境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當前存在問題,結合該市實際情況,對轉運站的改造、建設、運營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垃圾轉運站;建議;分析
中圖分類號:X70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7024902
1引言
隨著北海市城市規模逐漸擴大,市區人口大幅度增加,生活垃圾產量也在不斷增加。由于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及城市規劃滯后等原因,垃圾轉運站建設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速度,現有轉運站的數量和轉運能力已經不能夠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而且大部分轉運站運行時間長,工藝設備老化,管理落后,環境污染嚴重[1]。本文分析了北海市垃圾轉運站現狀及存在問題,并對垃圾轉運站的改造、建設、運營提出了建議。
北海市主城區目前有4座正在運行的生活垃圾轉運站。1座位于北部灣東路,原日轉運量為50t,2013年完成了提升改造工程,采用水平壓縮工藝,日轉運量提升至80t;1座位于云南路,采用后裝壓縮車壓縮工藝,日轉運量為50t(準備于2014年開始改造);1座大型生活垃圾中心轉運站,位于新世紀大道,日轉運量480t,采用垂直壓縮工藝,該大型生活垃圾中心轉運站配套10座生活垃圾收集站,每座收集站日收集垃圾44t,10座垃圾收集站不帶壓縮功能,其收集的生活垃圾運到中心轉運站進行壓縮再轉運至市垃圾處理廠;2013年在金海岸大道新建一座日轉運能力100t(預留150t)的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采用水平壓縮工藝,計劃于2014年竣工投入使用。
2存在的問題
2.1垃圾轉運站數量少,不能滿足城市發展需要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北海市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市區面積不斷增大,市區總人口約30萬人。由于新建生活垃圾轉運站土地、建設資金難以落實,加上建設時周邊群眾強烈反對,造成垃圾轉運站數量少,達不到國家標準要求。北海市城區居民生活垃圾主要采取非機動車輛上門收集,根據《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規范》4.2.4條“采用非機動車收運方式時,生活垃圾轉運站服務半徑宜為0.4~1km”的標準計算,我市主城區至少需要28座轉運站(收集站),而目前建成的只有13座,轉運站數量不能滿足城市垃圾轉運的需求。由于生活垃圾轉運站數量少,造成個別轉運站(特別是舊城區)超負荷運轉,垃圾轉運不及時,高峰時期有大量三輪車在轉運站附近排隊等候壓縮垃圾。
由于部分新建城區無垃圾轉運站,生活垃圾主要由清掃工人利用人力三輪車集中送到附近的臨時垃圾堆放點,再通過垃圾運輸車運送到填埋場進行填埋處理。由于收集的垃圾沒有進行壓縮等工序處理,在運輸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撒漏、惡臭等二次污染,給周邊的環境及群眾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
2.2舊站設備舊,工藝老化,轉運能力差
部分老式垃圾轉運站大都年代久遠,建筑面積小,只適合采用非機動車收運方式,日轉運能力只有50t,轉運能力低。采用后車壓縮工藝,壓縮時間長,效率低;經過長時間的使用,設備陳舊、簡陋,噪音大。老式垃圾轉運站敞開式作業,壓縮垃圾時產生噪音,沒有降塵除臭系統,也沒有排水系統,運營時污水橫流,環境較差。
3管理不善,環境污染嚴重
部分轉運站采取承包給環衛工人的運營方式,由于環衛工人整體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衛生清潔不及時、不徹底。并且環衛管理部門對轉運站監管不嚴,造成轉運站設備損耗嚴重,運行時噪音大,衛生環境極差。多數轉運站內的排水槽長期被垃圾堵塞未及時清理,造成作業環境污水橫流,臭氣四溢,給環衛工人的工作環境和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帶來極大影響;運輸車輛在作業過程中未即使清潔,造成行駛過程中出現“滴、撒、漏”、拖掛垃圾等現象[2]。
部分垃圾轉運站存在安全責任未落實,各項制度和操作規程不健全,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和培訓流于形式,現場操作人員無證上崗,站內衛生情況不佳等情況。由于管理人員疏忽大意,多數壓縮式垃圾轉運站未設置警戒護欄與警告標示,消防設備配置不齊,垃圾未達到“日產日清”,人為原因造成環境污染現象嚴重。
3對策與建議
3.1加強規劃,增加資金投入
轉運站建設是一項公益事業,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是城市的重要環衛設施。為解決轉運站建設過程中存在土地、資金等問題,政府部門應在城市建設的同時,統籌規劃轉運站建設,避免臨時找地選點建設,充分利用閑置土地,先建環衛設施,這樣可以避免與周邊居民的沖突,切實解決好轉運站“征地難、建設難”等問題[3]。
城市財政每年要加大對轉運站的投入力度,逐年解決轉運站建設欠帳的問題。各地市可結合本地區的特點,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地區的轉運站站模式,也可以借鑒一些先進城市的成功經驗,推廣占地小、投資少、生態良好的的垃圾轉運站的建設及清運模式,確保轉運站建設能適應城市發展需要[4]。
3.2采用先進生產工藝,積極推進舊站改造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垃圾轉運設備不斷地更新換代。為化解生活垃圾產量不斷增長和處理設施建設滯后問題,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能力和水平,給市民營造一個整潔、優美的工作和居住環境,迫切需要對舊的生活垃圾轉運站進行升級改造。采用現代工改造后的垃圾轉運站美觀大方;采取先進垃圾壓縮設備和轉運車輛,密閉作業,增設除臭防塵設備,有效地防塵、防臭、防噪和污水治理,密閉壓縮后的垃圾經專用大容積集裝箱裝載運走,防止轉運過程中對環境的二次污染;改造后轉運站轉運能力提高60%,擴大了垃圾清運的服務半徑,減少了維護管理成本,提高了轉運效率,屆時將徹底改變目前轉運站“臟、亂、差”的狀況[2,4]。
3.3加強管理,多途徑防止環境污染
政府相關部門要確實擔負起監管的責任,系統研究垃圾轉運站運營及監管問題,提出確合實際的技術路線、運營模式、監管模式及保障措施。加強管理,落實措施,提高轉運站工人的責任心和素質,消除因工人原因造成的環境問題。
轉運站的建設要根據其規模、類型、工藝要求、技術路線綜合布局,要做到“流程合理、布置緊湊、便于作業、有效抑制污染”。轉運站應通過采用國際先進技術設備、設置綠化隔離帶、適當調整轉運站與居民區距離、加強管理等綜合手段,消除噪音、臭氣、污水、灑漏等現象,切實減少對周圍環境的污染[5]。
4結語
垃圾轉運站是城市必不可少的衛生設施,能較大程度是改善生活環境。由于歷史原因轉運站建設和運營存在許多問,政府應增加資金投入、解決土地問題、完善管理機制使轉運站能逐步滿足城市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 田春英.天津市生活垃圾收運設施規劃[J].環境衛生工程,2010,4(18):30~33.
[2] 孟霞.重慶主城區垃圾轉運站現狀與對策[J].環境工程,2009,27(增刊):421~424.
[3] 付勝華.金華城市生活垃圾轉運設施建設和發展[J].綠色科技,2010,9(10):100~103.
[4] 邱江,吳文龍,成效良,等.城市生活垃圾轉運站建設[J].環境衛生工程,2000,8(4):159~161.
[5] 邱云龍,耿霞.無錫大型垃圾轉運站工程設計[J].中國給水排水,2010,14(26):81~83.
Abstract: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aste transfer station of Beihai City,Guangxi Province,analyzes its existing problems,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modifying and operating the st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tation of this city.
Key words:waste transfer station;suggestion;analysi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