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生 王劍鋒
摘 要:物聯網技術是信息產業的又一次革命,實現了物與物、人與物的通信,把物聯網應用于養老,可有力促進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實現養老智能化,方便老人的日常生活,提供健康和安全護理,提高養老服務的效率和質量。物聯網應用于養老服務還存在著缺乏統一標準、核心技術不夠、信息安全等問題,政府可以實施政策扶持,采取相應措施,積極迎接養老服務物聯網時代的到來。
關鍵詞:物聯網;養老服務;轉型升級;智能化
中圖分類號:F2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4-0057-02
物聯網是通過各種傳感設備,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按照約定的協議進行信息的通信和交換,實現智能化的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這與互聯網的定義非常相像,其實,互聯網是物聯網的基礎與核心,互聯網實現了人與人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的通信交流,而物聯網把這種對話拓展到人與物、物與物,是互聯網發展的高級階段。
一、物聯網應用于養老服務的必要性
1.中國日益老齡化和養老服務市場供不應求。2006年全國老齡辦預測,到2020年老齡人口達17.17%,2051年達到峰值31%左右。中國的老齡化在加快,421的家庭結構使得子女的養老負擔很重,他們平時工作忙或在外地無暇照顧老人。這就需要有專業的護理人員照顧他們,催生一個達4萬億元的養老服務市場,目前的服務能力遠遠無法滿足需求,而且專業的護工也嚴重短缺。物聯網養老的智能化可以有效緩解這一供求矛盾。
2.空巢老人、獨居老人、失獨家庭增多。獨居的老人最讓人擔心的就是他們的健康安全和生活不便。年齡大了,行動不便,無專人照管,或多或少有些疾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遇到緊急情況能不能得到及時救助,外出走失怎么辦等。這些都是子女離家在外的顧慮,也是居家養老的短板。利用物聯網技術,這些問題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
二、物聯網應用于養老服務的具體形式
物聯網應用于養老就是利用傳感技術、全球定位系統、數據傳輸等信息技術,對老人的生活狀態實時監控,提高養老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方便老人的生活。物聯網養老的特征就是:節省人力,一個人在服務中心可以同時監護多位老人;信息共享,物聯網可以實現信息在用戶、醫院、養老機構、子女之間的共享;快捷高效,老人只要一鍵呼叫,護理人員就可以上門服務;便民親民、個性化、人性化,護理人員可以根據的老人的需要提供多樣化的服務。
首先,方便日常生活。在家具、家用電器或室內地板安裝嵌入式的電子芯片,就能實現智能化。如果老人忘了鎖門就會提醒,沒關煤氣灶就發出警報,熱水器自動調節到比較舒適的溫度,老人如摔倒在地就立即發出求援信號……可以想象這將給老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帶來巨大的變化和便利。
其次,健康護理。為每一位老人建一個電子健康檔案,詳細記錄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信息,方便隨時查詢。利用簡易的家庭醫療傳感器,將監測到的老人身體數據隨即傳輸到醫院,醫生如發現異常就能提前預防。如突發意外情況,醫生能第一時間收到信息,第一時間趕往施救。
最后,人身安全監護。讓老人隨身攜帶無線移動信號發收器,這樣不管老人到哪里活動,都會被實時定位,監控中心可以提醒老人注意路況、導航,他們就不會輕易走失;需要幫助時也能及時求助。監控中心接受到求助信息,準確定位老人的位置,然后前往提供幫助。子女們也能使用手機之類的移動終端設備實時查看老人的身體狀況,免除后顧之憂。
三、物聯網應用于養老服務的發展瓶頸
1.缺乏統一的標準?,F在的產學研機構各自為政,沒有通行標準,不能互聯互通,難以組網,不能大規模集成推廣?,F有的只是傳感器網絡層面出臺了安全、術語、接口等6個國家標準,而傳輸層、應用層尚欠缺,遠遠不夠。
2.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實時監控可能侵犯老人的個人隱私,泄露一些個人的敏感信息。做什么事情都有一雙眼睛盯著讓老人很不適應。另外,在感知層和傳輸層基本使用的是無線傳輸技術,它最大的弊端是信息容易被竊取,這就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
3.核心技術受制于人。中國高端傳感器無自主知識產權,還可靠、高靈敏度的傳感器依賴進口,為國外廠家壟斷。如一套RFID系統動輒上百萬,這樣傳感器的成本就會很高,不易推廣。傳感器是物聯網最核心的技術之一,而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只有靠自主創新。
4.成本問題。目前,中國把物聯網技術應用于養老只限于北京、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無錫等少數幾個發達城市的局部地區,還處于發展應用的初期,并沒有得到大范圍的推廣,成本居高不下,無法形成規模效益。而物聯網是要實現整個物理世界的聯通,大到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甚至全世界。中國有巨大的市場需求,一旦得到大規模應用就能突破物聯網發展的價格瓶頸。
5.線下醫療資源短缺。物聯網養老不只是個技術問題,我們即使有先進的傳感網、移動終端、云計算技術,如果線下的醫療資源不足,物聯網就只是個沒用的科技垃圾。中國目前全科醫生匱乏,遠程醫療服務不足,病人往往喜歡跑到大醫院治療,社區醫院生存現狀堪憂,其實,危機情況下能及時去救治是社區醫院的醫生。這極大限制了物聯網的規模普及。
四、物聯網應用于養老服務的思路
1.推進標準化工作。大規模的生產和推廣需要以規范和統一的標準為前提?,F代工業生產是以大規模的標準化生產,企業的生產成本會降低,產品價格也會相應降低,這就擴大了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利于物聯網產品的推廣普及。不統一標準,物聯網產業就不能發展起來。政府相關部門、科研機構、標準化組織、通信設備廠商、終端廠商等應密切配合,制定物聯網行業的規范統一標準體系,技術標準和運營管理標準都要有。
2.著力攻關核心技術。現在的經濟競爭力越來越依賴于科技進步,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能在市場競爭中占領先機,搶占較大份額,獲取超額利潤。誰也不會把核心技術讓與人,只能依靠獨立研發,自主創新。政府應該對物聯網的核心技術攻關設立專項,組織企業和科研機構重點突破。這樣中國才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一席之地,爭取主動,為物聯網設備的批量化生產創造條件,取得規模經濟效益。從源頭上降低推廣成本。不必再向國外企業高價購買。endprint
3.注意保護個人隱私和彌補信息安全漏洞。對于處于監控狀態的老人,他們的健康狀況、日常起居等信息不能輕易泄露,只提供給家屬、醫務人員或專業技術人員,注意保護老人的隱私。必要時跟老人保持溝通,在不影響老人和健康安全的情況下不要監控。畢竟我們應用物聯網技術養老是要讓老人安度一個舒心方便的晚年生活。至于信息安全漏洞,這有賴于物聯網技術的升級,并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保證信息安全。
4.開發激活線下醫療資源。在醫學人才的培養上要擴大全科醫生的比重,最好“一專多能”;政府要扶持社區醫院,比如把社區醫院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的報銷范圍,提高待遇,留住人才;患者破除傳統觀念,形成分級醫療制度,小病在社區,大病才去大醫院,分流大醫院的診療量。遠程醫療需要全科醫生應對多種疾病治療,提供多種醫療服務;社區的綜合服務平臺是物聯網的最基層的架構,社區醫院是第一響應者。要推廣物聯網的應用,線上和線下須有效銜接。
5.寬松優惠的政策扶持。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政府的扶持,物聯網作為一種新興的戰略高新技術,對于中國未來的國家綜合競爭力意義重大。政府要充分重視,營造一個寬松的發展環境,在投資、稅收、基礎設施等方面為物聯網產業鏈打開綠色通道。鑒于民眾對物聯網產品尚比較陌生,可以由政府購買相關技術和設備在公辦養老院應用,形成示范效應,利于物聯網的普及應用。中國的養老產業市場潛力巨大,有需求就會有供給,只要能夠推廣應用起來,物聯網產業發展所需的資本、技術、人才自然會向物聯網產業集中。開拓市場,利用市場需求推動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這是核心動力。
五、結語
物聯網用于養老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現在需要政府、科研機構、企業合作推動。政府采取積極的政策扶持物聯網產業鏈的整合,牽頭制定行業統一標準,突破核心技術的限制,培育市場,保護信息安全。從現實看可以先在局部地區由政府出錢購買服務,根據老人不同的情況,提供差異化的服務。這樣逐漸刺激市場的需求,物聯網的普及需要一個過程。未來可以普及到所有養老社區、養老院,建立智能社區、智慧城市乃至智慧中國,全面實現老人養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一個物聯網時代即將到來。
參考文獻:
[1] 王秀平.物聯網技術在空巢老人生活與健康服務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
[2] 陳柳欽.物聯網:國內外發展動態及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J].決策咨詢通訊,2010,(5).
[3] 王保云.物聯網技術研究綜述[J].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09,(12).
[4] 李航,陳后金.物聯網的關鍵技術及其應用前景[J].中國科技論壇,2011,(1).
[5] 姚萬華.關于物聯網的概念及基本內涵[J].中國信息界,2010,(5).
[責任編輯 陳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