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軍
摘 要:近年來,體育產業持續、快速的發展迫切需要大量的體育產業人力資源,需要能夠將各種現代科學管理技術合理應用于體育經濟活動的專業人才。加強對體育產業人力資源培養模式與知識結構體系的探究,不僅僅是現實的客觀需要,更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體育產業人力資源的培養是現代體育企業制度和現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體育產業;人力資源;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4-0184-03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體育事業蒸蒸日上,體育領域內的經營活動也愈加活躍,體育產業已初步形成并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體育產業持續、快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體育產業人力資源,特別是需要真正懂經營管理、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高水平的體育產業人才。體育產業人力資源是一種將體育資源有效轉化為生產力的活的載體,是能夠將各種現代科學管理技術合理應用于體育經濟活動的專業人才。當下社會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力資源勢必將成為推動企業、民族、國家生存發展最基本的動力的觀念已深入人心。體育產業人力資源不僅僅是體育產業各領域發展的主要力量,更是全面推進現代化體育改革、促進體育產業加速發展的中堅力量。對于體育產業人力資源的培養是當今時代的客觀需要,也是體育事業發展戰略的客觀需要,更是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需要。
一、體育產業人力資源概念界定
(一)體育產業
國內學術界對體育產業的概念及內涵目前沒有形成統一的界定標準,關于體育產業的內涵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體育產業是指能夠在市場上實行商業化經營的體育活動,其中包括訓練、競賽、輔導、娛樂健身以及體育場館等。另一種意見認為體育產業是指與體育事業直接相關的一些生產經營活動,不僅是體育服務,還包括第二產業中的體育服裝、體育器材等制造業的生產、經營和流通活動[1]。
(二)人力資源
眾所周知,資源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無論是時間資源還是自然資源、資本資源、信息資源,都需要人來認識、開發和利用。經濟學家曾把人力資源劃分入“資源”的一部分,稱之為“資源中的資源”。人力資源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擁有的具備智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能力的人的總稱,人力資源包括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2]。人才資源則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中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能力、創造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的人群的總稱,強調的是勞動力資源中比較杰出、優秀的那一部分人[3]。
(三)體育產業人力資源培養
體育人力資源的的概念并未脫離人力資源的概念,只是專門指體育領域所需的能夠在競技體育領域、學校體育領域以及社會體育領域內進行智力勞動與體育勞動的人才的總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薛鐳教授認為,目前在國內只是有從事體育競技比賽訓練的管理人才和體育組織的行政人才,針對體育產業管理工作的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還是相當匱乏的[4]。中國正處于體育產業高速發展的階段,從客觀上就要求多種類型、相當數量的體育產業相關領域的高級人才來承擔起實現體育產業長遠發展的重任,可見,加強體育產業人力資源的培養對中國體育產業人力資源培養模式與知識結構體系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二、各類型體育產業人力資源培養模式
(一)體育經濟人才
體育經濟專業作為一個新興的專業,是指培養從事一切體育產業經濟活動相關的專業人才,研究的是體育產業領域內的一切經濟活動。從目前中國體育產業及體育經濟學專業教育的現狀看,體育產業經濟人才的培養目標是立志于培養在體育及體育相關領域、在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等機構,從事體育產業開發、體育金融、國際貿易以及教學、科研等活動的專業人才。
體育經濟專業在課程設置中應注重開展以實踐為中心的開放式教學,更加強調教學實踐。開放式教學主要體現在采用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和項目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體育經濟專業可以沒有統一的教材,學生也不一定要統一的課本,但教師一定要選擇最新的、最有發展前景的、就業率最好的內容來組織教學工作,注重實踐的開放式教學更易于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體育經濟人才。
(二)體育經營管理人才
體育經營管理人才培養教育活動的產生和發展必然是與體育經濟管理工作密切相關的,同時也是伴隨社會分工與合作的深化而逐步完善的。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正處于產業加速升級階段的過程中,產業升級速度不斷加快,人才需求的結構不斷改變,勢必對專業人才的類型和層次提出了多樣化的要求。根據目前的人才需求狀況,體育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是:為適應體育產業發展的需要,培養適合在體育產業下營銷、經營活動、職業體育領域、體育產業開發部門、政策研究部門以及高等院校等的從事體育產業管理工作、行政工作、經營運作工作以及科教工作于一體的專業型人才。
對于體育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方式,應按照不同需求類型來培養不同層次的體育經營人才,目前主要是專科教育、本科教育以及碩士教育,可適當考慮博士教育。在學制方面,堅持以“學分制結合學時制”為主的學制,對于體育經營管理方面的人才培養的考評也是以考試為主。立足于綜合性院校的體育系與管理系、體育院校培養體育經營管理人才,商學院以及體育院校與商學院的合作可以作為參考方案[5]。
(三)體育生產與研發人才
當前中國體育產業仍主要集中于體育運動相關的服裝、器材等體育用品,對于體育產品的研發能力相對較差,基本都是下游產品而缺乏新意。目前為止,中國仍然沒有產品開發的科研機構,體育用品企業大多是中小型企業,管理體制表現為家族式管理,在進行產品生產與研發的過程中,尚缺乏一批具有特殊組織和管理才能的經理隊伍。體育產業生產研發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從事市場調研、設計方案、樣品整合、生產管理、品牌策劃等內容的復合型人才,主要面向的是體育用品制造業。endprint
隨著職業教育的逐年發展,各個高校已經開始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按照原來的教學行政管理體制,高校難以一時間依靠自身的能力完成相應的實踐學習教學安排。那么,以市場為導向,改革辦學機制,實行學校—企業合作辦學,既是學校與企業現實的客觀需求,也是體育生產與研發專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四)體育產業法律人才
中國體育產業概念的提出及其實施是在黨的“十四大”確定市場經濟體制目標以來的事。1993年5月24日,原國家體委就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形勢要求,提出了《關于深化體育改革的意見》,“以產業化為方向,增強體育自我發展能力”的發展思路,以適應體育產業化進程[6]。近年來,體育產業領域內的企業(及其他相關組織)聘請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工作有了長足的發展,律師群體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法律方面相關服務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仍存在律師的知識同體育產業不相適應引發的眾多問題。要想妥善處理好企業的法律事務,僅僅依靠單一的法律知識是不行的,因此,企業必須建立并完善體育產業自身的僅僅法制人才培養模式,加大對于體育產業法律專業的重視力度。
體育法律人才的培養要緊緊圍繞并針對體育領域的特點和需要、針對法律職業崗位的應用性和技能型要求,在課程設置及相關的教學環節改革的重點在于保證理論課程授課的同時,強化實踐性的教學環節,注重培養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根據特定職業的崗位要求和用人單位對所需人才的能力和知識結構的要求來確定課程結構,重點突出實踐性,圍繞法律職業崗位,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對職業崗位良好的適應性。
三、體育產業人力資源培養的意義
中國的體育產業起步較晚、規模較小,加之市場不健全、管理工作落后,所以說加強體育產業人力資源的培養不僅僅是現實的客觀需要,更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可以說,體育產業人力資源的培養室現代體育企業制度和現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體育產業中的企業員工培訓是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客觀需求
工業化初期,工場手工業為主,勞動過程單一,勞動組織簡單,勞動分工與協作并不明顯,勞動技能的傳授通過簡單模仿與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即可實現,不需要特別組織單獨的培訓活動來完成。然而伴隨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分工越來越精細,勞動組織越來越龐雜,專業化與團隊協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大批量新工藝、新工種、新崗位、新職務不斷出現。體育產業作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提高勞動者的專業技能,已成為體育產業領域內眾多組織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
(二)體育產業產業的人力資源培養是迎接新技術革命挑戰的需要
當前社會的發展迫切需要體育產業培養出能夠適應高新科技發展的,真正懂應用信息、懂經濟、懂社會、懂體育的人才,具有能夠整合駕馭各種管理手段及管理能力的專業人才,應是能夠迎接新的技術革命挑戰的創造型人才,應是能夠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的復合型人才。
四、對體育產業人力資源培養模式的幾點建議
1.加強政府宏觀協調,積極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政府的統籌協調作用在體育產業人力資源培養中的作用尤為重要,提供有助于產—學—研合作的宏觀政策環境和執行環境,保證政策的充足供給,都有利于集中企業、高校和科研單位各自的優勢,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產業人力資源培養模式[7]。
2.加強體育產業各領域人才培養的專業建設、對于體育項目管理、體育生產研發人才、贊助人才、場館設施管理人才以及俱樂部管理人才,同時適當考慮在高校新開設相關的專業。
3.通過學歷教育培養專業的體育項目管理、體育生產研發人才、體育產業法律人才等已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就目前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現狀及人力資源培養的基本情況看來,應在在職培訓個資格認證制度方面加強重視與建設[8]。
4.重視培養體育產業人力資源的計算機知(下轉216頁)(上接185頁)識,有力保證體育產業人力資源能夠掌握必須的體育知識和領域內的專業知識,廣泛開展選修課程,使得體育產業各領域的人才掌握廣泛的知識面,培養出全面的復合型人才。
5.目前中國體育產業人力資源培養存在著供需雙方的矛盾及地域差異,那么培養單位就應幫助學生共同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加強相關的家職業指導課與職業生涯管理課,弱化供需方的矛盾,盡量實現雙方的雙贏。
參考文獻:
[1] 王子樸.體育經濟熱點問題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
[2] 蓋勇,孫平.人力資源戰略與組織結構設計[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6.
[3] 馬建新,等.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
[4] 張揚.中國體育經紀人的知識結構及培養模式[J].四川體育科學,2001,(4).
[5] 姚連濤,李效工.論體育管理人才的知識與能力結構[J].遼寧體育科技,2004,(9).
[6] 鮑明曉.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延吉報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2.
[7] 張巖,王清芳.中國體育產業化的理論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2).
[8] 政群.關于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與構成[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1).
[責任編輯 吳 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