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權
摘 要:運用帕森斯的AGIL系統功能分析模式分析社區社會組織作為一個獨立系統存在和發展需要滿足的功能,以及其作為社區的子系統對社區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各項功能,特別是在和諧社區建設和公共服務提供方面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社區社會組織;AGIL模型;和諧社區;公共服務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4-0165-02
中國稱為社會組織的部門,國際通行的稱呼是NGO(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簡稱NGO),即非政府組織,社會組織是中國在當前的叫法(以前也叫民間組織),主要指由社會力量主辦的,為社會提供服務,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組織。社會組織一般具有志愿性、非營利性、民間性、自治性等特點,非營利性是其本質屬性,所以也叫非營利組織。社區社會組織是社會組織中的一部分,其含義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分。廣義的社區社會組織泛指在社區地域范圍內開展活動的各種社會組織,包括社區內社會組織和在社區活動或活動涉及到社區領域的社會組織;狹義的社區社會組織只是指在社區內成立的,以滿足社區居民不同需求為目的的社會組織。廣義的社區社會組織概念幾乎可以泛指各種社會組織,因為幾乎所有社會組織的活動都會直接或間接涉及到社區(或社區居民)。所以一般社區社會組織是采用其狹義的定義,即指在社區內成立和主要在社區活動的社會組織。社區社會組織具有社區性、公益性、群眾性、獨立性、志愿性、非營利性等特征,一般可按照服務性、群眾性和專業性來劃分。目前中國社區社會組織主要包括社區社團和社區民辦非營利服務單位兩種類型,以登記和備案管理為法定存在形式。
AGIL模型是帕森斯系統功能分析的著名理論。帕森斯把行動系統分為四個子系統:社會系統、人格系統、文化系統和行為有機體系統。這四類系統對應著四種功能:有機體系統具有適應環境生存(Adaptation)功能,人格系統具有目標確定達成(Goal Attainment)功能,社會系統具有整合部分(Integration)功能,文化系統具有潛在模式維持(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功能,簡稱AGIL功能模式。行動系統的四個子系統又可進一步分為四個層次更低的子子系統,如社會系統可分為經濟、政治、文化和社區四個子子系統等等。這些子子系統也必須具備和滿足AGIL四項功能。按照帕森斯的觀點,系統不論大小,層次高低,要想生存和發展,都必須滿足這四項基本功能要求;系統四個功能子系統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各自執行著不同的功能,共同維持著整個系統的存在和運行。有系統論觀點認為,帕森斯的AGIL功能分析模式,大到可以解釋整個人類社會,小到可以解釋社會的基本細胞單位組織甚至個人。
按照帕森斯系統論觀點,社區社會組織要想在社會中作為一個獨立的組織系統存在和發展,必須滿足AGIL四項功能要求。具體來說,社會組織的人員組成、機構設施、業務范疇、經費來源、活動能力及收益等構成社區社會組織的有機體部分,滿足社區社會組織的A(即適應生存)功能;組織的章程和領導人物往往決定了社區社會組織的目標定位及實現,即G(即目標達成)功能;同時,組織價值追求(往往體現在其章程中)和靈魂人物是整合組織內部各成員的主要約束力量,實現組織作為一個整體系統的I(即整合部分)功能;社區社會組織有特色的組織文化和成員一致認可的價值規范是其組織模式存續的關鍵,滿足其L(即模式維持)功能要求。
從宏觀社會結構來看,社區是社會系統的子系統,而社區社會組織又是社區系統的子系統。作為社區的子系統,社區社會組織對社區母系統的生存和發展具有哪些功能呢?
社區作為一個系統,首要的任務是要適應生存。滿足系統適應生存功能的主要是社會有機體系統。現實生活中的社區通常由以下要素構成:(1)一定數量的人口。(2)特定地理區域。(3)相對完備的生活設施。(4)完善的社區組織。(5)有特色的社區文化。(6)居民對社區感情上的認同。一定數量的人口、特定地理區域、相對完備的生活設施和社區組織是社區有機體的基本要素。其中社區社會組織特別是些社區民間非營利服務機構可以通過對社區生活設施的完善利用促進社區經濟發展來增強社區系統對社會環境的適應生存功能,即社區社會組織的A(Adaptation)功能。如現在很多城市社區里都有的社區居民服務發展中心就是由社區社會組織管理經營社區公建資產,所得收入用于發展社區公益事業和福利事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
社區作為社會系統的一個子系統,要想在現代社會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必須具有明確的目標導向,并努力實現和達成。現代社區治理的目標是善治,即把社區建設成人民和諧美好的家園。一般來說,社會系統的目標確定達成功能主要由其政治系統來執行。社區社會組織作為現代社區治理主體的重要一元,對于社區善治目標的達成具有重要作用。治理理論認為,現代社會治理,政府并不是唯一的治理主體和權力中心,各種機構(包括社會和私人的機構)只要得到公眾的認可,也可以成為社會權力的中心,參與公共治理。治理理論就強調現代社會治理主體的多元化。所謂治理主體的多元化,指的是現代社會治理的實施和參與主體不只是政府部門,還包括國家層面和地方性的各種社會組織、政府間和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甚至私人部門在內的多元主體。社區社會組織作為現代社區重要的組織形式和組成部分,是社區治理主體重要一元,對于社區系統善治目標的達成和實現可以起到一定的G(Goal Attainment)功能。
社區要達到和諧,首先要看社區居民的生活是否方便,公共需求和服務能否得到滿足。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發展和分化,居民的生活和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公眾對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種類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今在西方國家,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包括文化、科技、教育、醫療衛生、環保、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等方方面面,公共物品的范圍幾乎囊括了人從生到死的全過程,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這么龐大、幾乎無所不包的公共物品和需求,再“全能”的政府也不可能包攬包辦,因為“全能”只是相對的。而且大量公共服務如果完全由政府來承擔,就必然會造成機構臃腫、人員龐大、財政不堪重負等弊病,提供的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也不會好和高。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實行公共服務社會化、市場化。新公共管理理論認為,在為社會提供豐富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滿足公眾多樣化公共需求的活動中,應充分發揮政府、市場、社會各自優勢,構建三者合作互動、充滿競爭和活力的公共服務體系,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務,滿足社會需求。社區社會組織因為具有社區性、公益性、非營利性、志愿性等特點,可以參與社區公共服務提供,彌補現有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不足,拓寬社區公共服務領域,為社區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務選擇,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需求。社區社會組織作為社區公共服務供給主體重要一元參與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是公共服務社會化、完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的有效途徑,對和諧社區目標的實現可起到積極作用,是其對社區系統G功能的又一重要體現。endprint
社區社會組織作為社區系統的子系統,還承擔著整合社區個體及資源的功能,使社區能作為一個共同體存在和發展,即社區民間組織的I功能。社會組織發展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和社會生活日益個性化的時代,政府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趨于減弱,人們將更多地依賴社區,組成生活共同體。社區社會組織作為社區居民志愿組成的,以滿足社區居民需要為目的,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要組織形式,具有扎實廣泛的群眾性,是把一個個獨立的社區居民整合組織起來形成社區生活共同體的主要方式。社區居民往往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社區積累著大量的人才資源和愛心志愿資源,通過各種社區慈善志愿及公益服務組織,可以有效整合各種社區資源,發揮建設和諧社區的重要作用。
受經濟條件、社會環境、文化傳統及社區居民職業、教育風俗習慣等因素不同的影響,不同社區的生活環境、居民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及群體意識、價值觀念等往往不同,各有特點,從而形成各有特色的社區文化。不同的社區文化維系著不同的社區模式的存在和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在塑造有特色的社區文化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當前中國社區社會組織主要包括社區社團和社區民辦非營利服務單位兩種類型,其中社區民間群眾社團占很大比例。其按功能又可分為利益維護類、情趣文體類和公益類等不同的形式。在中國當前,在社區民間社團數量上眾多的是各種群眾性情趣文體類社區社團,如社區各種書畫協會、攝影協會、社區票友隊、健身武術隊、老年文藝表演隊等。這些數量眾多、大小規模不等的群眾組織通過開展多彩的文體生活,豐富居民生活,倡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來營造社區文明氛圍,塑造有特色的社區文化,發揮著社區文化系統的L(即模式維持功能)功能。
社區是當代社會的基本結構,社區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隨著中國城市社區的快速發展,社區社會組織也迅速發展壯大,整體數量快速增加,成為中國居民社會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和諧社區建設和發展中不可忽視的力量。近年來,中國政府也越來越重視在社區發展和建設中發揮社會組織的功能,強調在社會治理中要積極發揮各類社會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作用,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強調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應交由社會組織承擔。在此背景下,社區社會組織應當強化自身建設,積極參與社區公共服務和治理,充分發揮社區子系統的各項功能,促進和諧社區建設。
參考文獻:
[1] 唐興霖,劉國臻.論民間組織在公共服務中的作用領域及權利保障[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7,(6).
[2] 燕繼榮.服務型政府的研究路向[J].學海,2009,(1).
[3] 葉響裙.基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實踐的思考[J].新視野,2013,(2).
[4] 郭曉東,黃建軍.當代服務型政府社會治理模式的實踐轉向[J].湖北社會科學,2013,(2).
[責任編輯 吳 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