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試論生態意識的特征

2014-09-27 03:13:40賴嬋丹
經濟研究導刊 2014年24期

賴嬋丹

摘 要:生態意識主要有整體性、和諧性、公平性和永續性(未來性)等四大特征。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要立足于人與自然的整體性,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相統一的辯證關系,把握人與自然的系統性;要遵循公平性原則,保證在資源配置和環境權益上實現人與人、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平等;要以和諧性為要害,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要以永續性為目標,避免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短期行為,積極貫徹和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

關鍵詞:生態意識;整體性;和諧性;公平性;永續性

中圖分類號:F12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4-0224-04

提高全民族的生態意識,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意識支撐。所謂生態意識是指,人類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正確認識以及在這種正確的認識的指導下進行生產和生活活動。生態意識主要有整體性、和諧性、公平性和永續性(未來性)四大特征。其中,整體性是前提,公平性是要求,和諧性是要害,永續性(未來性)是目標。對生態意識的特征進行深入分析能夠為美麗中國的構建提供重要的意識支撐。

一、生態意識的整體性特征

人與自然環境是密不可分的,整個現實世界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因而,生態意識作為人類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正確認識也必然具備整體性特征。只有認識到人與自然的整體性,才能完成人與自然的本質的統一。

生態系統作為生態意識的整體性的生態學基礎,是指在一定的空間內,生物群落與周圍環境組成的自然體。人、植物、動物、土壤、陽光、水等緊緊地聯系在生態系統這一合作與競爭并存的共同體之中。“在自然的面貌中,人也看到了自己,作為成員,作為整體的一部分。”[1] 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必須要有人的存在,同時,生態系統為人的生存提供了物質基礎、審美客體、價值客體。人的生存必須依賴于生態系統中的其他要素,人沒有能力制造出一個完全人工的生物圈或者生存環境。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有機整體要求人類認識自然的時候必須樹立全局性的眼光,認清人類在生態系統中的位置。

人與自然同是一個有機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人與自然是統一的。“我們決不像征服者統治異族人那樣支配自然,絕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相反,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們對自然的整個支配作用,就在于我們比其他一切生物強,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2] 生態意識整體性強調的就是人與自然的統一性和系統性。

但是強調人與自然的統一性并不是否定人的主體能動性。雖然“沒有自然界,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創造。”[3] 但是“人不僅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就是說,是自為地存在著的存在物,因而是類存在物。他必須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識中確證并表現自身”[3]。也就是說,人在與自然相統一的過程中不僅是作為自然界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是一種能動性的存在。人能夠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人在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結成了各種聯系,“意識到必須和周圍的個人來往,也就是開始意識到人總是生活在社會中的。”[3] “自然界的人本質只有對社會的人來說才是存在的;因為只有在社會中,自然界對人來說才是人與人聯系的紐帶,才是他為別人的存在和別人為他的存在,只有在社會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合乎人性的存在的基礎,才是人的現實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會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對他來說才人的合乎人性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對他來說才成為人。因此,社會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實現了的人道主義。”[3] 也就是說,人是自然界中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但是人與動物是不同的,因為人是有意識的動物。人能夠認識到自然界的存在以及利用自然規律。而人的意識是在社會交往聯系中產生,也就是說人類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產生和發展更多的社會意識。因此,勞動成為連接人與自然的中介。在社會中,人的交往是以物質交往為前提,因為人的社會交往是從物質的交換開始的。只有在社會中,自然界才能為人與人的交往提供物質基礎。否則,人與自然的關系和其他動物與自然的關系無異。也就是說,人與自然統一于社會之中。

生態意識的整體性要求我們在制定社會發展規劃時必須有整體性和全局性的視野,必須統籌人、社會、自然三者的協調發展。戰略的制定不僅不能破壞人與自然之間的整體性關系,而且必須以維護人與自然的整體性為前提。不能孤立地、機械地考慮某方面的發展,要用聯系的觀點分析問題,綜合考慮某戰略政策對人、對自然以及對社會其他方面的影響,充分考慮結構性、互補性問題。因為“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說來也是無。”[3]同時,建立一個人、社會、自然協調的三維復合系統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三角形的結構是最具穩定性的,只有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自然的永續發展統籌起來構成一個三維復合系統,就能保證發展全面性和整體性。

二、生態意識的和諧性特征

生態意識的和諧性是指通過人的主觀作用而達成的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包括了物質資料再生產、人類自身再生產和自然生態潛力再生產的協同發展,技術經濟系統、社會文化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的協同進化。所謂和諧,就是事物之間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相輔相成的一種關系。人與自然和諧,簡言之,就是人與自然之間達到一種互惠互利、相輔相成的狀態。

要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的狀態就必須找出不和諧的根源,在資本主義產生以前,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素樸的和諧。資本主義出現后,大工業的發展促使人不斷地掠奪自然資源,同時產生大量的污染物。人與自然的關系走向沖突。因此,必須立足于資本主義社會來尋找人與自然不和諧的根源。

在私有制產生以前,人與自然的關系是混沌不分的。人沒有對自然進行掠奪;人與自己的勞動產品之間是統一的,也就是人的勞動產品屬于勞動者;人與自身的勞動之間也是統一的,人的勞動是為了獲取生活資料而不是為統治階級生產剩余價值。隨著人類勞動能力的發展以及原始社會的解體,人有了剩余產品,也就有了對這些產品的所有權,私有制發展起來了。但是,在前資本主義時期的異化仍沒有威脅到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狀態。資本主義私有制產生后,人的欲望的膨脹對自然界造成壓力,同時也使人自身相應地異化。整個社會變成了一個人壓迫人、機器統治人、人統治自然的異化社會。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人與自然之間的不和諧的開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不是活的和活動的人同他們與自然界進行物質交換的自然無機條件之間的統一,以及他們因此對自然界的占有;而是人類存在的這些無機條件同這種活動的存在之間的分離,這種分離只是在雇傭勞動與資本的關系中才得到完全的發展。”[4] 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條件下,資本家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取剩余價值,對自然進行大肆地掠奪以及對工人進行瘋狂的壓榨。endprint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人表現出四種異化形態。首先,從生產結果上看,人與勞動產品相異化。“工人對自己的勞動的產品的關系就是一個對異己的對象的關系。”[3] 自然界為工人提供勞動原材料,“但是,自然界一方面在這樣的意義上給勞動提供生活資料,即沒有勞動加工的對象,勞動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也在更狹隘的意義上提供生活資料,即維持工人本身的肉體生存的手段。”[3] 勞動者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再屬于勞動者個人所有,勞動者只能從資本家手中獲取一定的工資,也就是購買一定生活資料的貨幣。其次,從生產活動過程來看,勞動者與其生產活動相異化。“異化勞動把自主活動、自由活動貶低為手段,也就是把人的類生活變成維持人的肉體生存的手段。”[3] 再次,從人的類本質的層面上看,人與人自身的類本質相異化。馬克思認為人是一種類本質的存在,人通過自己的有意識的社會活動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生產出供生活所需的勞動產品。“動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動區別開來。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動。人則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的意志的和自己意識的對象。”[3] 人的生活對人來說是意識的對象,人是有意識的存在,因此人是類存在物。但是異化勞動使得人把自己類本質的生命活動變成了一種維持生存的手段。最后,從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層面上看,人與人相異化了。馬克思認為“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同人相異化。”[3] 人的其他方面的異化都表現在與他人的異化關系當中。人的異化勞動產生出了異己的力量,產生出了一個不勞動卻能占有勞動產品的階級。在這種異化狀態下,資本家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取剩余價值,對工人進行瘋狂壓榨的同時也對自然進行瘋狂的掠奪。

資本主義私有制是一切異化的根源,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社會與自然之間不和諧來源于資本主義私有制。因此,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工人階級必須承擔起自身的使命,消滅私有制。工人階級“為了謀得自己的解放,同時達到現代社會由于本身經濟發展而不可遏制地趨向著的更高形式,他們必須經過長時間的斗爭,必須經過一系列將把環境和人都完全改變的歷史過程。”[5] 在這一歷史過程中生產力的發展發揮著根本性的作用,只有在社會生產力水平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解放。共產主義社會是生產力水平極高,物質產物極豐富的社會。在共產主義社會中,異化得以消除,人能夠對人自身的本質實現真正的占有,實現自然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統一。共產主義社會中由于私有制的消失,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也將得到真正的解決。人類社會完成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轉向。

當今中國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意識。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人與自然和諧,就是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同時,和諧社會是個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的社會。除了強調人與自然和諧之外,還應注意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的和諧。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必須同時兼顧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

三、生態意識的公平性特征

生態意識的公平性是指在生態環境問題上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包括了發展機會的平等以及保護資源環境的責任上的平等。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生態意識的公平性。

首先,生態意識的公平性要求體現在人與人之間。人與人之間的公平性包括代內公平和代際公平。代內公平指的是當代人之間的平等。人生而平等,這里的平等是指生物學上的平等,每個人都是自然系統中的一個要素,都在享受著自然系統提供的生存資料,同時也對自然系統產生重要的影響。每個社會成員的肉體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與自然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所謂人的肉體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聯系,不外是說自然界同自身相聯系,因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3] 每個社會成員就其生物學身份上說,也就是就其與自然的關系層面上說,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從自然中獲取生活資料的權利和平等的機會,同時也對自然負有保護責任。代際公平指的是當代人與后代人之間的平等。我們的發展必須要做到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權利。因此,建設生態文明不是個別社會成員的責任和義務,更不只是環境研究者們或者是環保團體機構的責任,而是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責任。

其次,生態意識的公平性體現在人與自然之間。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們彼此之間是平等的,“而且證明了他們對于任何一個跳蚤、任何一個墩布、任何一塊石頭的平等。”[6]人作為自然界的一份子,與自然界中的其他有生命和無生命的物質具有平等的地位,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的意志意識形態中強調:為什么要分人、獸、植物、石呢?我們都是物體[6]!資本主義社會“創造出一個普遍利用自然屬性和人的屬性的體系,創造出了一個普遍有用性的體系。”[4]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自然界之間僅僅是物質利益關系,自然的價值僅僅體現在其對人類,特別是對資產階級的有用性上,扭曲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把人類視為自然的中心和主宰者。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破壞和污染問題,在破壞自然環境的同時也威脅著人類自身的生存。因此,我們不能把人類自身視為宇宙中心,不能為了人類自身的利益而損害到自然系統的平衡性。但是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公平性并不是泯滅自然系統內部的差別性和否定人類的主體性。相反,人能夠認識到人與自然之間的平等性這是人類主體性的體現。“我們對自然界的支配作用,就在于我們比其他一切生物強,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2] 人與自然界中其他一切物質的不同之處正在于人具有意識,人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到自身與自然界的平等關系,并在實踐中尊重自然、保護自然。人與自然的公平性是一種公平性的考量,是生態理性的擴展。

最后,生態意識的公平性體現在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就是國際正義原則。生態環境問題日益顯示出國際化特征,環境破壞和污染問題的解決也應該上升到國際層面。國家作為國際社會的主體,在生態環境保護中也是基本單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由于雙方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具有很大差異,因此,對環境影響的感受也不同,由此做出的環境優先性選擇也不同。發達國家具有先發優勢,在先進的科技水平下,發達國家能夠較低成本地利用自然資源。而發展中國家由于科技水平低,生產力水平低,國家的支柱產業往往是高投入、高污染、低產出的工業,環境污染嚴重。因此,在國際環境格局中發展中國家往往成為被非難的一方。但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從起步開始就處于不平等的位置,同時,發達國家在其發展的初期也對自然環境產生了巨大的污染和破壞。并且,正是因為發達國家進行產業結構升級,把發達國家中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轉移到落后的發展中國家,才產生了當今不平衡的國家生態環境污染局面。為此,必須各國對環境的保護應該堅持共同但是有區別的原則。第一,各國有根據自己國家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方式的權利。在選擇權方面享有平等的權利。第二,在節能減排方面應該根據各國不同的國情規定相應的責任。發展中國家急需通過發展改變自身的落后條件,如果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節能減排方面承擔相同的義務,那么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將會不斷擴大。差距的擴大將進一步引發國際環境保護的爭論和沖突。第三,在制定國際環境法規時各國應享受平等的話語權。在制定國際經濟和法律規則時,應該充分考慮各國的具體情況,以人類整體利益為出發點,最大限度地保證話語平等權。endprint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公平問題。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公平發展的過程中,關鍵在于人的發展問題。只有在人類達到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時,才能真正消除不平等。因此,中國應該把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公平性問題時,應該樹立人與自然平等的觀念。在保護環境的國際問題上,中國應該堅持自己的獨立立場,發揮自身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作用,在節能減排問題上負起自己的責任。同時,要警惕發達國家利用環境問題遏制中國發展的企圖。為建立一種公平正義的國際新秩序而不懈努力。

四、生態意識的永續性(未來性)特征

生態意識的永續性是從縱向的角度考察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提出了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的目標。永續性關注人類未來和后代發展,以人類行為長期性的生態意義為尺度。環境問題只有置于發展過程之中來審視,才能獲得對其的正確分析和解決。永續性要求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能把目光停留在眼前的、暫時的利益,應考慮長遠利益。只有正確處理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才能夠保證人與自然的永續發展。

生態意識的永續性有其哲學基礎。事物是不斷地運動和發展的,在時間上有繼起性和連續性。“不僅整個地球,而且地球現今的表面以及在這一表面上生存的植物和動物,也都有時間上的歷史。”[2] 人與自然的發展是處于不斷地運動和發展的過程之中。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強調:“自然界處在永恒的運動中。”[7] 單個具體的事物的存在是有限性的存在,有其出現、發展、滅亡的歷史過程,也就是具有暫時性。但是,就物質的運動本質而言,是絕對的、永恒的。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從無機界到有機界到人類社會,都時時刻刻處于運動變化之中,不存在絕對不變的事物。“物質的每一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論是太陽或星云,個別動物或動物種屬,化學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樣是暫時的,而且除了永恒變化著的,永恒運動著的物質及其運動和變化的規律以外,再也沒有什么永恒的東西了。”[2] 事物運動有其自身的規律性,這些規律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把運動的永恒性以及運動的規律性運用到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上來就可得出生態意識的永續性特征。永續性特征的一個首要立足點在于關注未來,也就是我們在利用資源,在滿足當代人的需要的時候,要關注我們的行為對人與自然的發展方向的影響。這也是我們對自己的子孫后代負責任的體現。

生態意識的永續性要求我們在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時候必須貫徹三點。首先,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要具備前瞻性的眼光。也就是當我們審視我們的發展政策策略的可行性時,必須看到這些政策策略在未來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影響。只有有助于人與自然永續發展的政策策略才能夠將之貫徹于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其次,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關注“再生性”問題。再生性的涵義非常廣泛,它包括自然資源環境的再生性、社會有機體的再生性、人類系統再生性。其中自然資源環境的再生性是基礎。人與自然要達到一個永續發展的狀態,前提條件就是保持資源的再生性。資源再生性并不是指讓所有的資源都可以不斷再生以滿足人類發展的需要。因為資源包括了不可再生資源和可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一旦消耗完就不可能再次出現,至少在人類存在的短暫歷史中無法更新。因此資源再生性指的是尊重自然資源環境自身的循環系統,也就是盡量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通過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可再生資源中尋找相應的替代物。自然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沒有自然界,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創造。”[3] “勞動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2] 最后,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須尊重人與自然發展的規律性。事物是運動發展的,而運動發展是有規律的。只有充分尊重自然規律,在無數的偶然性中把握事物發展中的必然性,才能避免人為地破壞事物發展的永續性。保持人與自然之間的永續發展必須反對急功近利的行為。必須等待事物發展到其成熟的階段,才能夠采取相應的行為。殺雞取卵、寅吃卯糧的急于求利的行為會打破事物自身發展的常態,使發展陷入一種不可持續的狀態。

生態意識的四個特征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統一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之中。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要立足于整體性,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相統一的有機整體,把握人與自然的系統性;遵循公平性原則,保證人與人、人與自然、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平等權利;以和諧性為要害,以永續性為目標,在發展過程中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人與自然有機體的永續發展。人們可以同心協力建設一個更加繁榮、更加正義和更加安全的未來;一個經濟發展的新時代,一個立足于保持和發展地球資源庫的政策的新時代可以來到;在未來的歲月中,全人類都可以經歷一個世紀以來一部分人所了解的那種進步[8]。全人類可以在一個生態良好的地球中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德]漢斯·薩克塞.生態哲學[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1:30.

[2]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15-560.

[3]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7-1163.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9-481.

[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62-363.

[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550-567.

[7]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2.

[8]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我們共同的未來[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32.

[責任編輯 王玉妹]endprint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视频精品|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动态图|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国产精品粉嫩|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欧美高清三区| 欧美在线国产|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亚洲无码37.| 亚洲AV一二三区无码AV蜜桃| 国产精品页| Jizz国产色系免费|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午夜18|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日韩精品无码不卡无码|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亚洲天堂网视频|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国产后式a一视频|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亚洲天堂高清|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亚洲成肉网|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国产亚洲精|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色视频免费看的网址| 日韩性网站| 日本黄色a视频|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欧美午夜精品| 欧美精品1区| 91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色99|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草逼视频国产| 欧美第一页在线| a毛片在线|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视频四区|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99久视频|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欧美精品v| a级毛片免费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欧美精品色视频| 亚洲手机在线| 亚洲区一区| 青青操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国产亚洲第一页|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无码在线激情片| 亚洲天堂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