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霞
兩會期間曾被廣泛爭議的“電商征稅”問題又有新進展。在6月4日召開的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財政稅收相關主管部門正在對電商稅收立法問題進行研究調研。
此前,關于電商征稅即將啟動的消息多次傳出,商務部此次表態也被視為是官方的又一次明確表態。
進一步規范法律法規
姚堅在發布會上表示,關于電商稅收立法,應當是由主管部門去研究,財政稅收的管理部門會對相應的稅收法律法規進行完善。相關部門正在對有關課題進行研究,但是總的目標是促進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在發展中得到進一步的促進和規范。但他并未說明征稅具體實施時間及稅率等細節問題。
他還稱,商務部對于電子商務行業一直堅持在發展中規范,把促進發展放在第一位。他透露商務部目前也正在牽頭制定《電子商務促進法》,推動中國電子商務特別是中小電商企業的發展。
商務部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8萬億,同比增長31.7%;其中網絡零售額超過1.3萬億,同比增長67.5%。
國稅總局專家:對電商征稅調研十年了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研所副所長靳東升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對電商征稅事實上早在十年前就已經開始調研了,電商企業和個人商家的征稅問題都在調研范圍內。
“我們已經研究很長時間了。”靳東升說,“我們國家電子商務發展很快,大家有個誤區就是電子商務不征稅。實際上電商不是不交稅,垂直型電商、電商中企業商戶的交易額都是要交稅的,他們交的是增值稅和所得稅。只是在網絡購物的C2C賣家,即個人對個人交易中沒有稅務登記是征不到稅的。所以雖然網絡交易額已經很大,但實際上并非所有的網絡交易都不征稅。”
靳東升稱,對C2C征稅在技術上是沒有問題的,依法也應該繳稅,如果按照個體工商戶對待,個體工商戶線下是有起征點的,一個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就不征稅。
“征不征稅由國務院決定,不是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決定。”靳東升表示,按照法律,國務院有權決定是否對電商征稅,征稅主要是增值稅,國務院對增值稅條例有解釋權,只要是國務院通過就是有效的。
靳東升說,對電子商務征稅,國際上有兩種態度,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主張不征稅,但美國現在也開始征稅了,因為電子商務對州稅中的銷售稅沖擊比較大;以歐盟為代表的國家主張征稅,而且也確實在征稅了。
向電商征稅讓你逛不起淘寶嗎?
關于向電商征稅,人們爭論紛紛,有人認為,從表面上看,在電子商務日益普及,網上購物已經成為消費者日常消費行為的一種基本形態,并且對實體商店形成巨大沖擊的情況下,即使從稅收公平的原則來講,向電商征稅似乎也有一定的理由。但是,稅務部門必須想明白的一個問題是,電子商務為什么這幾年在中國發展迅猛?平時,我們只看到了它不像實體店一樣必須有實際的店堂,從而省下了一大筆實體店必須承受的包括房租、物業管理等在內的巨額的店堂成本開銷,使它的商品價格在消費者中產生了足夠的吸引力,但我們忽視的是,網上銷售的價格能夠比實體店便宜,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它省去了一筆稅收,特別是那些以C2C的途徑進行交易的賣家,更是因稅收的不存在而有足夠的市場競爭力。
想明白了這個道理后,一個可想而知的結果是,當向電商征稅全面鋪開以后,網上購物的交易成本隨之增加,賣家就只能提高交易價格,這個價格當然必須由消費者支付。如果這個價格等同于或者接近于實體店的價格,那么,消費者就會轉而選擇在實體店購物,畢竟在購物時面對實際商品挑挑揀揀,是消費者更認可的一種購物方式。這樣一來,現在看似生氣勃勃的網上購物就不再具有任何優勢了。
對電商依法征稅關乎多重公平
關于我國要不要對電商征稅的問題,進入21世紀后就一直被人們所關注。按照稅收征收管理法和其他稅收單行法規的明確規定,一切符合稅法規定的應稅行為都應征稅。而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的交易行為亦不例外。為何我國遲遲沒有敲定“電商征稅”事宜呢?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的電子商務起步較晚,還不具備征稅的基礎。2000年至2006年,我國電商交易額7年累計只有434.17億元,與全社會商品零售額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然而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電子商務應用的日漸普及,電商交易額迅猛增長,速度之快令人咋舌。2012年我國電商交易額超過8萬億元,較2007年增長4倍,已占到全社會商品零售額的近四成。如果再不考慮對其征稅,無疑是對傳統零售企業的極大不公,國家也將為此流失巨額稅收。
其實,對電商征稅在歐洲等發達國家已不是新鮮事。如英國《電子商務法》明確規定,所有在線銷售商品都需繳納增值稅,稅率分為三等:標準稅率(17.5%)、優惠稅率(5%)和零稅率(0%)。而德國網上購物的價格也含增值稅,一般商品的普通增值稅為19%,但圖書的增值稅僅為7%。再如,1998年,美國于克林頓執政期間通過了《互聯網免稅法案》。該法案禁止各州和地方政府對互聯網接入服務征稅,也不允許在現行稅收的基礎上增加新稅種。但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市場公平法案》,其中規定在線銷售額超過100萬美元的企業必須對其通過互聯網、產品目錄、廣播和電視廣告銷售的產品繳納產品銷售稅,購物者生活在哪個州,就需向該州繳納這項稅費。目前該法案已被遞交至眾議院,如眾議院投票通過,網購免稅也將在美國終結。
既然我國“電商征稅”已是大勢所趨,現在就要著手做好開征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首先,稅制設計要科學。為鼓勵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可以設置一檔優惠稅率或給予其他的優惠政策,以充分體現公平稅負原則。
其次,征管手段要創新。建立專門的電子商務稅務登記制度,掌握納稅人網絡貿易動態,并規范網絡發票的開具和使用。
再次,協作配合要主動。電子商務的全球化引發了很多國際稅收問題,應積極參與國際電子商務稅收研究和情報交流,防范偷稅與避稅行為,妥善解決稅收管轄權問題,維護國家的正當權益。對國際間的網絡交易,稅務管轄應以屬地管轄為原則。
最后,法律法規要跟進。有必要重新修訂和解釋一些傳統的稅收概念,補充有關電子商務所適用的稅收條款,使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有法可依。
電商征稅應做到“聽到最少鵝叫聲”
對電商征稅成為一個熱點話題,市場表現出極度的敏感性,當然,作為銷售的新型渠道,電子商務對居民消費起到促進作用,也降低了消費者消費負擔,讓消費者享受到了比實體店更加低廉的商品。因此,很多網民和中小網店都不希望對電商進行征稅。
作為政府部門,征稅的確是一門藝術,不僅要考慮納稅人的實際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講究征稅方法,就如英國經濟學家哥爾柏說:“稅收這種技術,就是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在電商征稅問題上,必須考慮征稅的方式方法問題,達到和諧征稅。
近年來,電子商務交易發展迅猛,成為消費增長的重要渠道之一。商務部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8萬億,同比增長31.7%;其中網絡零售額超過1.3萬億,同比增長67.5%。電子商務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績,一方面是由于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新型消費方式的普及,帶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是電子商務的低成本吸引了更多的消費者,其中零房租成本是一個因素,但是低稅收成本或者零稅收也是主要因素。所以,在電商征稅上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把保護消費者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扶持產業發展作為稅收調控的出發點,征稅要給予一定的稅額減稅。(據搜狐網、新京報等資料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