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宇
現代大學是實施高等教育的機構,肩負著培養時代人才、創新研發科技、傳承民族文化,傳播先進思想的歷史使命,而高校輔導員在現代大學中的本質特征是在實踐活動中顯示的自覺能動性,包括自為性、自主性、選擇性、創造性等。探究在現代大學制度下高校輔導員工作的職能,研究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新思路,將更有利于高校輔導員工作職能的發揮,更有利于輔導員隊伍建設,也使得現代大學培養人才更科學,更符合時代的要求。
一、 修身養德,做現代大學合格教師
現代大學制度的主體性內涵上,教師和學生是大學的主體。教師的主體性就是教師所潛在具有的并且能夠在教育實踐工作中發揮出來的屬性。教師作為當代大學的一部分主體,承擔著教書育人、服務育人和管理育人的重任。如何更有效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于大學職能的發揮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這句話形象地指出教師在大學里的作用和地位。我國《教師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門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是大學文化建設的重要設計者、實施者和參與者。所以教師的個人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風和學校的校風,教師的形象直接關系著學生素質的培養。是故教師欲傳“道”,自己須有“道”,德高才能為范,德高才能育才。所以“修身”對教師來講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作為教師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作為道德操守的核心內容,從教師的角度出發,首先做到愛校、護校。在要求學生的同時,首先自身要達到標準,以身作則。在日常的工作中更應該秉承中華民族踏實、誠懇、勤奮、自強的品質。迎難而上,激流勇進,為同學們做好表率。
其次,著手眼前,做好工作。不斷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識技能水平,科研能力,加強學習交流,提升自身寫作、授課、活動組織等能力,不斷豐富自身學識、提高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掌握工作技巧和工作經驗。同時,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學生全面成才。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在生活中關心學生,在工作中尊重學生,在教育中嚴格要求學生。
再次,在工作中培養務實求真、勇于創新、堅忍不拔、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和科研精神,為增強學生的科學精神樹立榜樣。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合理安排時間,認真落實學校制度,深入學生中去,在工作中認識學生,在生活中結識學生。樹立文化鑄校、文化育人理念,激發廣大師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凝練和建設具有鮮明特色和時代特征現代高校輔導員教師隊伍。
二、薪火相傳,育現代棟梁英才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發展歷程中,從2500余年前的夫子講學到現代大學制度下高校的人才培養,教育歷經的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不斷延續傳承和豐富發展,現代大學逐漸形成一種影響和凝聚師生的巨大的精神財富和寶貴的教育資源,激勵所有教工人員為祖國培養一批又一批的高質量人才,作為文化底蘊深厚的東方明珠,作為培育高等人才的高校輔導員須薪火相傳,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發展繼續貢獻力量,為建設祖國培養棟梁人才。
首先,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工作理念,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共性需求,培養學生個體獨立人格,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在工作中,注重“人”的培養,經常與學生接觸,了解學生的情況,給學生提供幫助,樹立“人文關懷”的工作理念,鼓勵學生標新立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課程的培養和課余活動設置中,合理規劃,做好活動策劃,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選擇、學會合作、具有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其次,堅持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樹立學生服務社會,建設祖國的志愿。大學融入社會后,面對的是文明社會眾多領域不同層次的廣泛需求。因此,大學不僅要面向未來,以探究真理和發展知識為己任,大學還應注重開展應用研究和進行科技創新,努力成為將科學技術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中心,直接為提高人類社會福祉和增強綜合國力做出貢獻。這就需要在平時積極開展愛國題材的主題教育活動,如放映紅色電影、組織黨史知識競賽、開展革命精神學習研討活動等。為培養學以致用,新時代高科技人才貢獻力量。
再次,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育人理念。當代教育須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從我國教育長遠發展考慮,須得傳承歷史、開拓創新,形成教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利于促進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
(作者單位:東北電力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