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科教事業的發展,英語教學取得了碩大的發展成果。在英語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謂學生的主體性發展簡單地說就是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和創新意識。在教學中,英語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和創新意識,確實確定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在學習中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和創新意識呢?本人結合自己實際工作經驗,總結出了以下幾個觀點。僅供參考。
關鍵詞:英語教學 主體參與 創新意識
一、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營造和諧氛圍。在英語教學中,通過師生的雙邊活動,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種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敢于發言,學生有主動參與和創新的的地方,教師要及時地表揚、鼓勵,這樣學生會在放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和創新意識。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建和諧的班風氛圍。首先,教師應以訓練學生主體參與和創新意識為目標,為學生留有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創建一個和諧的班風氛圍,只有在這種環境中,學生才會主動的參與進來,同時也能發揮自己的創新意識。其次,同學之間要互相交流與溝通,互相取長補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要隨時的互換,對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要集體討論研究,這樣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是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討論,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互相討論、各抒己見,對與不對的看法及時地更正,這也是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和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途徑。
三、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學生通過質疑、釋疑的過程自然地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參與和創新意識能力。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創設情境,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激勵學生提出批判性質疑。讓學生敢于對教師的講解質疑,特別是對于同學的觀點,更要敢于質疑。能夠打破常規,進行批判性質疑,并且勇于實踐、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具有自主參與和創新意識的學生必備的素質。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每堂課都要進行各種總結,應該有意識地先讓學生總結,總結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培養學生總結能力,就是鍛煉學生的集中思維能力,這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是相輔相成的,集中思維使學生準確、靈活地掌握各種知識,將它們概括、提取為自己的觀點。培養總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要將總結的機會盡可能地讓給學生。總結完畢后,英語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發現的更深層次的問題,進一步延伸、拓展,從而培養學生的拓展思維能力。這些都能夠體現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和創新意識。
四、在英語課堂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和創新意識能力。 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手、眼、腦、耳等多種感官并用,在“活動”過程中學習。英語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英語實踐活動中學習英語。英語課堂上,學生才是主體,老師應當放開手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打開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在英語實踐活動中盡情地“演”,盡情地“玩”。英語教師搜集的教學內容若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就能很快地將注意力集中,對學習英語提高學習興趣,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所以,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英語課程自身的教學特點,然后巧妙地運用好英語教材,找好切入點,刻意地設計一些可以引導學生、啟發學生的一些問題,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興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夠使學生的大腦活躍起來,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和創新意識能力的目的。
總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大力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創新意識,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與學生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還督促學生提前預習新的教學課程,在和諧的班級氛圍中,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力爭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這樣英語課堂才會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地做到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和創新意識。
(作者單位:吉林財經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