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娜
高等教育擴招比例不斷增加,高等學校的入學人數也在不斷增長。面對洶涌如潮地跨入大學校門的學生,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必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學校與企業存在于社會群體中的兩種不同的組織機構,他們在管理過程中存在哪些聯系呢?通過兩者的比較重點闡釋現代企業的經營理念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當今高校學生管理的現狀分析
當今社會,由于不同高校辦學體制和辦學特色上的差異,導致了教育教學管理上的差別。但主要的管理模式主要還是以院系專業的縱向管理模式為主線,在目前這種管理模式下,由于受到高等學校擴招的沖擊和影響,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當然這里也存在當代大學生自身心理和生理發展因素的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學生管理工作的模式在外界客觀環境發生變化以后,仍然固守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高校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了。這就急需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重新探索一條學生管理的創新道路,從而更好地提高并促進高校人才培養的特色化和高質量化。
二、現代企業的經營理念對學生管理工作的現實指導作用
(一)目標的確立
任何一個沒有目標的企業都是沒有希望、沒有前途的企業。所以企業目標的確定在企業的經營理念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對于一個企業來講,它的目標是多元化的,由最初的單一經濟目標向既重經濟效益又重社會效益的多元化方面轉化。同樣對于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筆者認為也應確立它的最高目標,即學校以學生為本,學生以學校為家的新型管理模式。只有使企業目標充分反映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的共同追求,才能使他們為不斷實現此目標而努力工作和學習。
(二)氛圍的營造
企業為了實現自身的生產經營目標會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在企業內部和外部營造一定的氛圍,例如:企業要體現“顧客第一”的經營理念,會通過售后服務,上門維修等多種方式體現公司把顧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么對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而言,也應該為實現自身獨特的管理目標而營造一定的氛圍,這種氛圍的營造可充分發揮教學的主渠道作用,也可以通過課外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例如:學校要體現以學生為本,在學生管理工作上應該充分體現民主化管理,對普通學生以及學生干部都不應該限制過多,應給予學生干部一定的自主空間,學生管理者對他們應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這樣才能逐漸實現學生干部的自主管理,從而帶動廣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識。這里僅僅是體現學校以學生為本的一個方面。
(三)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在現代企業的生產經營實踐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是人,管理出色的企業領導者都堅持以員工為本,而對于學校教育來說,以人為本體現的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體現以人為中心,管理者本身應充分理解以人為中心的深刻含義,對于每一個教育管理者來講,含義的理解應是相同的,而在具體貫徹和落實過程中所體現的方式應是不同的,這樣才能保證實施的結果和所應達到的目標是一致的、和諧的。
(四)正確的效益觀念
企業作為一個社會經濟組織,它既追求經濟效益也追求社會效益,并堅持效率與效益兼顧的原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也應堅持此原則,即在講求人才培養數量的同時也要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此項原則的貫徹和落實不僅體現在教學上,也應充分體現在學生課外培養的方方面面。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應該積極為學生創造一切便利條件開展各項有利于他們身心發展的活動,活動的組織開展不能單純地追求片面化、形式化的東西,而應考慮活動的實際收益效果,即是否對學生的自身發展起到實際的指導作用,是否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展示學生管理工作在高校中的優勢地位。
(五)形成自身的特色化管理
任何企業產品要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除了在產品的包裝、設計、服務等方面下功夫之外,還應突出企業的個性化管理,這樣才能使企業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高等學校的教育管理從縱向的角度來說,由于大學生與中小學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差異,決定了對高校學生的管理應有其自身特殊的管理模式,從橫向的角度來講,每一所高等學校要使其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具有自身的特色,應根據各個學校不同的辦學特色,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但無論學校的辦學特色怎樣的不同,學校的教育目標都是一樣的,即培養能夠滿足社會需要的高質量的人才。所以,高等學校學生工作的特色化管理模式對高校人才培養的特色化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者單位:東北電力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