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堂
當今農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造成不良心理的因素有哪些?體育教育能否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如何在體育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筆者以個人的教學經歷,做簡單分析。
一、小學生不良心理反應的主要表現及原因分析
當前,農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整體來說是好的,但確有少數同學存在心理障礙。從類別上講,存在的心理障礙主要有認識障礙、情感障礙、行為障礙、個性障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1、厭學。2、逆反易怒。3、抑郁恐慌。4、不良品行。
對小學生不良心理現象的誘因進行分析歸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家庭因素。面對生活壓力,在農村外出打工的家長多,把教養孩子的責任轉移給祖父母輩,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大多數的家長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對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確的認識,無力輔導孩子。同時,農村家長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也是不爭的事實。這都是造成部分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
第二,社會因素。①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質量,一些不良風氣在孩子們中也開始流行起來,孩子生日講排場,對孩子物質要求有求必應,孩子們之間相互攀比。②近年來,形成外出打工熱潮,不讀書也照樣能掙大錢的輿論在農村中流行,同時受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等因素的影響,社會上讀書無用論的思潮開始泛濫。③網吧在農村越來越多,農村的網吧管理不良,也引發農村小學生偷竊、離家出走、失蹤等一系列問題。
第三,教育因素。在農村,小學教育中過分強調對小學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學生的成長教育。
二、體育教育利于小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體育運動能促進身體形態的發育,改善人體機能,提高運動能力,并對提高小學生的認識水平,培養良好的情緒和意志品質,形成優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積極作用。
1、體育運動能促進身體發展,為心理健康發展提供物質基礎
人的心理是人腦的有機體,人腦是人體的一部分,心理健康發展,必須以正常健康發展的神經系統和大腦為物質基礎,通過體育運動,促使身體正常健康地發展,為心理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2、體育運動成為推動心理發展和身體發展的一種動力
體育運動與日常自然的身體運動相比,無論內容和形式都不盡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滿足所學習運動項目的需要。因此,體育運動對心理發展和身體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3、體育運動能推動自身意識的發展
體育運動大多是集體性、競爭性的活動,體育運動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同時,還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較正確地認識自我的基礎上,自覺或不自覺地修正自己的認識和行為。
4、體育運動能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
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時,伴隨著強烈的情緒體驗和明顯的意志努力,通過體育運動,有助于培養小學生勇敢頑強、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思想作風,有助于培養團結友愛,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有助于培養機智靈活,沉著果斷,謙虛謹慎等意志品質,使小學生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
三、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體育教學是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教學過程。體育教師更應加強心理學和業務知識的學習,重視學生的地位和作用,利用各種活動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1、以體育游戲為載體,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階段是人體發育的關鍵時期,培養良好的人體基本活動能力,有利于他們的生長發育。而適宜的體育游戲活動,能使小學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發展,并對他們的生長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
2、優化課堂心理環境,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改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寬松的教育氛圍,是形成健康心理的基礎。其次,教師還需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對其各方面給予相當的關注,盡量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使教師與學生在心靈上溝通,共同分享學生的歡樂,分擔挫折的煩惱。最后,要注重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這是優化體育課堂心理環境的前提。
3、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體育教學是師生共同的活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體育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學生學習的興趣作為出發點,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其次,課堂教法要靈活,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4、要改進教學方法
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表現欲強的特點,教師應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的機會,給他們獨立練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我表現、發展個性。教學中教師要激勵學生敢于創新、勇于實踐,并充分爭取機會展現自已的創造能力、展現自已在實踐中的創新成果。
(作者單位:河南省襄城縣潁陽鎮第四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