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苗 MIAO Miao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財會與金融學院,珠海 519090)
(School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uhai 519090,China)
我國高職院校是改革開放時代的產物,雖然歷史短,但經十余年的艱苦努力,不僅為地方經濟建設和有關行業培養了一批急需的應用型人才,而且也“結識”了大量的企業,形成了良好的協作關系,進行了不同形式、不同層次、不同特色的合作。圍繞高職院校既要培養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又要增強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實踐能力,還要切合企業和社會的實際需要,同時與企業能夠長期有效深度的合作,這些都需要在“校企雙主體”辦學模式下核心技能課程的授課模式上進行積極有效的探索,近年來,各省教育行政部門、職業院校在推進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隨著從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到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要求的不斷提升,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財會與金融學院在校企合作的深度上下功夫,不斷突破和創新“校企雙主體”辦學模式,依據當前教育發展規律、社會發展需要以及高職院校“校企雙主體”的辦學理念,對財金類專業的實踐課程體系的進行改革和創新,構建了“校企雙主體”辦學模式下的“三位、雙向”實踐課程體系。下面以財會與金融學院投資理財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實施為例來進行說明。
“校企雙主體”辦學模式下的“三位、雙向”實踐課程體系,具體包括兩個層次的涵義:“三位”即高校、企業、校內教學企業三個主體共同開展教學,“雙向”指以企業與教學企業的信息雙向互動、高校與企業之間的信息雙向互動,以校企共建的“校企雙主體”“教學企業”為平臺和載體,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融合職業崗位認知、專業核心課程實踐教學、真實工作項目為一體,通過校企雙方合作完成真實工作項目的設計、指導和實施,指導學生完成專業綜合性實踐課程的學習(圖1)。

圖1 財金類專業“三位、雙向”實踐課程體系
以廣東科學技術學院財會與金融學院投資理財專業實踐課程體系設計思路為例,以校企共建的“校企雙主體”的教學企業-金融中心為載體,高校、企業與金融中心共同教學為主線,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專業核心能力課程在學校的課堂由學校專任教師為主導完成,常用的方式為講授和課堂專業實訓為主;專業綜合性實踐課程由企業兼職教師與學校專任教師共同指導在教學企業-金融中心完成。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和校園的金融市場需求,由教學企業和企業共同進行真實工作任務的設計,并組織實施學生完成。學生在教學企業完成真實的工作任務過程中,不間斷將實習信息及時反饋到學校和企業的指導老師,學校專業老師可根據實際工作情況來修正和充實課堂專業理論知識教學內容,增強專業實踐能力;企業指導老師可根據反饋信息不斷調整市場應對策略,并修正和設計真實工作任務,學生也可及時了解行業企業最新信息,提升專業實踐技能,實現了零距離就業。
基于工作過程財金類專業課程體系的建立,是由專業基礎能力課程、專業核心能力課程和專業綜合性實踐課程組成,其中四門專業綜合性實踐課程(銀行業務綜合實訓、保險業務綜合實訓、證券業務綜合實訓、金融產品營銷與客戶服務)通過“三位、雙向”實踐課程體系的組織實施在教學企業-金融中心完成(圖2)。

教學企業的建設是“三位、雙向”實踐課程體系的實施的載體和平臺,金融教學企業是學校與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合作建設的教學企業,集教學、實訓與真實金融工作項目運作為一體,在真實的金融工作環境中,為學生提供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企業職業崗位認知、課程實訓,并在校企雙方老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金融真實項目的操作,業務的開展以學期為單位循環進行。
在教學企業項目建設時有兩點非常關鍵,一是合作企業的選擇,二是真實工作項目的設計。合作企業的選擇力求引進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就業目標一致的品牌企業,這些企業在行業中起引領作用,有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良好的企業文化和較高的管理水平和規范的操作流程,對拓展學生就業途徑有較大幫助;真實工作任務設計時,一方面要滿足學校人才方案的培養要求,完成專業綜合實踐性課程的學習內容,同時還要切合校園市場環境,與企業注重的效益利益一致,才能達到雙贏。
投資理財專業在教學企業金融中心開設的綜合實踐課程主要有四門,具體時間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與教學企業實踐課程對接時間安排
校企雙方指導老師根據專業綜合實踐性課程的學習內容,同時切合校園市場環境設計出真實的工作任務包括:銀行卡/信用卡業務咨詢與辦理;開通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電子銀行業務;開立證券賬戶業務;證券交易常見業務問題咨詢服務;為在校學生提供現金綜合理財計劃;為在校教師提供“小螞蟻”理財計劃;“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業務的咨詢與辦理;“汽車保險”業務的咨詢與辦理等。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投資理財專業的學生從第四學期開始以小組的形式根據營銷計劃開展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項業務營銷推廣(包括自行獨立開展營銷和協助企業進行營銷拓展),具體工作內容包括:專業咨詢、業務宣傳、市場需求調查、校園市場拓展、具體業務辦理、客戶服務、業務回訪與跟進、收集客戶需求信息、協助開展各類專業講座、業務培訓、客戶售后服務等。學生受益面為投資理財專業全體學生,并輻射財金專業群會計電算化及財務管理專業學生。
教學企業-金融中心在組織架構設置時,設置了教學管理組,主要的工作內容包括教學過程與質量管理和教學文件管理。根據實訓內容及特點,設計《實訓指導手冊》,學生在教學企業工作期間,按時間要求提交實訓工作記錄與實訓報告,對參與的專業實踐工作進行總結和自我評估(表2)。

表2 教學企業實訓成績考核評價指標
通過教學企業-金融中心的正常運行“三位、雙向”實踐課程體系已在本校財金學院投資理財專業及財金相關專業1000多名學生中實施,學生通過在教學企業的實踐鍛煉,學生的就業能力明顯增強。投資理財專業2013年的畢業生的總體就業率為97.86%,專業對口率達90%以上。學生在參加2013年全國大學生銀行技能大賽中獲得團體二等獎和個人單項一等獎的好成績。學生通過在金融中心的實訓活動,其對金融業務的實際運作流程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能夠將所學的金融方面的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對金融產品的營銷意識,為將來學生進入社會和企業提供寶貴的實戰訓練經驗,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
[1]劉惠堅.對高職教育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
[2]王學卿,殷美.高職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3).
[3]張義先,李一平.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05).
[4]楊琳.高職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內江科技,2012(09).
[5]陳立波,李谷音.高職會計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2(05).
[6]董瑞麗.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金融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