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夢宇
英國教學家約翰·洛克說:“教師的最大技巧在于集中與保持學生的注意。”關注和培養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逐步建立規律化的注意力模式。注意力的保持,就是教學心理學上的注意的穩定性或持久性,是指注意在較長時間內能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某種活動上,它是注意在時間上的基本特征。它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按照教學大綱優化課堂設計的同時,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把關注學生的注意力放在首位。下面我對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談談見解。
一、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隨著現代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學校教學設備的逐步改善,多媒體這一高效、優質的教學設備被引入數學課堂,為學生創造出多姿多彩的視聽、感性學習環境,使學生獲取知識信息最優化的通道。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圖文并茂,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能提供具體、形象的事物,能化小為大、化虛為實、化靜為動,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過程,引導他們從大量的感性材料中逐步建立抽象的數量概念,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注意力。
例如我在教學“認識角”時,由于角的概念很抽象,學生無法正確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這時,如果老師硬說這個角比較大、那個角比較小,就很容易使學生的思維陷入混亂之中。于是,我就把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利用多媒體手段把兩個要比較的角放在一起,用拖動重疊的方法形象地演示了整個比較過程,再通過活動角進一步直觀演示了兩個角之間的大小關系,讓學生感性地認識了數學,強化了課堂教學效果,也培養了學生的注意力。
二、故事引入,吸引學生注意力
低年級的孩子,剛走進學校開始學習文化知識,還沉浸在童話故事的世界里,腦子里裝滿了各種各樣可愛的小動物,還想象著小動物們的精彩活動。他們很愛聽大人給他們講一些有關小動物、神奇人物、美麗傳說等的故事。因此在教學中我盡可能收集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資源,充分利用這些有童趣的故事引出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并把這些有趣的故事情景貫穿整個課堂。
例如:我在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時,先通過故事引入:一天猴媽媽有事外出,它給三個孩子每人準備3個桃,并對它們說:“孩子們,今天媽媽有事外出,每人3個桃是為你們準備的午餐和晚餐。”小猴們一聽,非常高興。中午時,老大吃了1個,老二吃了2個,而老三呢,一口氣吃了3個。小朋友們,你們猜猜,晚上它們各吃幾個桃?由于問題提出有情節,有意境,一下子吸引了學生注意力,學生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嘗到了探索奧妙的樂趣,從而萌發了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
三、互動提問,保持學生注意力
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教學技能。低年級學生處于對事物充滿好奇的階段,教師可以利用他們這一心理特征,在課堂教學中開展互動式提問,通過讓學生提問,引發他們對問題的主動思考,培養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僅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而且能保持他們課堂的有意注意力,并且能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例如,我在教學“幾和第幾”時,出示最后一題,在學生回答完書上的問題后,讓學生看圖想想還有什么要考小朋友。學生對于考其他小朋友很感興趣,都爭先恐后地提出不同問題。這樣學生始終處于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氛圍中,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保持了課堂注意力。
四、動手操作,強化學生注意力
低年級學生特別好奇好動,對什么都充滿向往、懷疑。上課時,我十分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調動多感官,積極思維,獲取知識。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有利于學生從具體的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而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但在讓學生進行每一項操作之前,我都要讓他們明白操作的意圖,要求他們看清題意,先想好,在操作中,要做些什么,該如何做。堅決克服不經思考就盲目動手做的毛病。例如:有這樣一道題:小朋友做游戲,小明的前面有5個小朋友,小明的后面有4個小朋友,一共有(?搖?搖)小朋友做游戲?如果單單讓學生想,那么學生很有可能一下子想不出來,我就先讓學生擺學具:○○○○○△○○○○。“△”表示小明,“○”表示做游戲的其他小朋友。通過操作,學生知道這一隊一共有10人,接著把這一題改一下,一共有10個小朋友做游戲,從前數小明第6,從后數小明第幾?學生很快就從擺好的學具中發現從后數小明排第5。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學生操作完成后,要給學生及時反思的時間,要讓學生得出的結果經歷由“物化”到“內化”的過程,并且學會用語言描述。但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所以可以先讓他們看著自己所擺的學具試著說,或者與同桌、小組講“悄悄話”,這樣,人人有機會講。最后讓優生做示范,帶著學習困難的學生講,既突出了個別,又照顧了全班,每個人都得到了鍛煉。
五、游戲活動,集中學生注意力
低年級學生正處于游戲活動類型和學習活動類型期的轉化過程。這個時期的孩子,借助游戲活動從初步學會理解人的某些行為,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形成了象征性技能和想象能力,正在進行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逐步了解并掌握客觀事物的特點及其規律的階段轉變。因為游戲活動具有啟真、啟善、啟美的功能,非常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恰到好處地運用于課堂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能滿足學生好奇、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心理特點,并能有效地防止課堂教學后期學生容易精神分散的問題,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在教學“可能性”時,我采用“摸球游戲”,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學生在摸球游戲過程中顯得那么興奮;又通過幾次“裝球游戲”,進一步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接著通過玩“轉盤搖獎”游戲,學生的興奮點達到高潮。整堂課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玩得很開心,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對本堂課所學的內容也掌握得比較好,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瞬息萬變,低年級的課堂教學更是如此。只有在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每個環節,而且遵循教師的指導,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和完成任務,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