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炎
高中物理對于普通高中學生來說是一門有趣的學科,它的很多知識都和生活密切聯系,同時又是一門很令人頭疼的學科,因為要真正學好物理,特別是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很難做到。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我們要想方設法地改變學生怕學物理的心態,讓他們喜歡學習物理,從而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一、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物理學習的特點
(一)初中階段物理學習的特點。
1.初中物理教材,文字說明比較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2.初中物理的學習主要運用形象思維,而且靜態思維多于動態思維,所以在思維活動中學生一般能夠跟上。
3.在初中物理學習中,對于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掌握,要求學生理解、記憶的較多,推理、論證的較少。
4.初中階段在研究物理問題時,一般都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通過實驗提出問題,或者由實驗得出結論,認識和過程基本上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在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
5.在初中物理學習中,分析物理現象一方面比較簡單,另一方面與日常生活現象聯系比較緊密,因而學生學習起來并不感到生疏。
6.初中物理練習題中,要求學生解說現象的較多。計算題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結果,學生完成作業的難度不大。
(二)高中階段的特點。
1.高中物理教材文字敘述比較嚴謹,學生有時雖然能夠讀通文字,但是并不理解其含義,從而產生理解上的困難。
2.高中物力在探究問題時不僅要從實驗出發,還要從建立物理模型出發,從已經存在的概念出發,建立抽象的物理概念。學習過程也不一定遵循從感性到理性。學生在開始學習時不很習慣,自然感到物理難學。
3.高中物理學習中物理現象往往比較復雜,而且與日常生活現象的聯系也不向初中那樣緊密,同時在分析問題時要多方面、多層次地探究,造成學生理解方法的困難。
4.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抽象思維多于形象思維,學生的思維方式一開始就不易跟上,由此產生思維上的困難。
5.高中對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掌握,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同時還要靈活運用。如果學生僅僅做到記憶而不求理解,則不能靈活運用,那么概念規律就難以掌握。
6.高中物理練習題有時不但需要通過發散性地分析,搞清物理過程,而且需要輻射性地綜合,從而建立方程和求解,一般直接代入方程求解的很少,所以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并不順利。
二、在教學中可以考慮采取的措施
(一)適當教學中降低難度、減小跨度。
普通高中學生的物理基礎一般都比較低,與示范性高中相差很大,如果我們一味地以示范性高中學生的基礎進行物理教學,那么學生就會很快產生厭學心理,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降低難度,注意初高中物理知識的銜接,盡量減少跨度。
(二)加強實驗教學,想方設法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1.依托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離開了實驗必將寸步難行。在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各種手段加強實驗教學,特別是研究性實驗的教學。課本上有一些實驗是用來驗證所學內容的,實踐證明,有些驗證性實驗是有缺點的,如它不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且由于實驗結論學生心中是有數的,因此常常發生學生擅自修改實驗數據使之符合實驗結論的現象。這就完全違背實驗宗旨,易使學生養成不尊重事實的習慣。我認為如果把一些驗證性實驗改為研究性實驗,有利于克服上述弊病。讓學生先做實驗,然后共同討論,從分析實驗數據入手,尋找物理規律。在尋找規律的過程中,教師應自覺進行“角色換位”,扮演學生的角色,多用學生的心態和眼光審視所學內容,與學生一樣成為知識的探索者,而不總是以“過來人”自居。要想學生之所想,疑學生之所疑,難學生之所難。
2.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我們在教學中發現有不少學生認為物理難學,物理學習比較枯燥,久而久之便對物理產生厭學、怕學的情緒。如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引入多媒體技術,通過聲、像、動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以其新穎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創設符合其心理特點的教學情境,就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比如在講授“宇宙航行”這一節課時,由于教學內容的抽象性,可以考慮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用多媒體播放衛星的發射過程,讓學生對對衛星的發射和環繞地球飛行有較清晰的了解,從而大大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的印象,使學生有興趣學習本節課的知識。
(三)在教學中要注重學導結合。
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找準課堂高效教學的結合點,這樣才能實現高效課堂。“學”就是指學生自覺的學。“導”就是在學生學習中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點撥。學生自覺的學可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首先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提出的問題要與教學內容相關并切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在問題的設計上要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然后,要求學生先自己思考,再進行分組討論學習。在小組討論時,教師要在班級內巡視,參與到各小組討論中發現哪些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比較積極,哪些學生不愿參與,對小組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點撥指導,對偏離問題的及時給予糾正。最后,在小組討論結束后,請小組代表人對問題的看法和解決意見提出見解,鼓勵小組成員及小組間進行相互評價,指出不足之處,教師進行總結發言,對積極的學生進行表揚,對表現較差的學生提出批評,并鼓勵他們參與小組學習。
(四)加強直觀教學。
1.通過增加演示實驗,圖形分析,實際問題和小實驗,編制饒有趣味的習題,以及形象生動的語言助以手勢等各種方法,強化形象思維,并注意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盡量做到抽象思維形象化。如第五章第七節《生活中的圓周運動》,通過過山車的演示裝置,把小鋼球放圓形軌道的最高點,觀察到小球掉下來,然后再讓小鋼球以一定的速度通過最高點,小鋼球在過最高點時竟沒有掉下來,接著播放過山車的視頻,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進入聽課角色,然后通過授課解決問題。
因此,不能讓學生停留在形象思維上,而要讓學生借助于形象思維進行抽象思維,有意識地進行引導和過渡。
2.化整為零,消化知識硬塊。具體辦法是編制小型的基礎訓練題,這些訓練題概念性強,不需要什么計算,又針對學生思維上的弱點,把抽象思維具體化,把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分割成數個簡單的思維過程,從而幫助學生搭建臺階。
3.先快后慢。為使學生有個適應過程,在教材的安排上做到先快后慢,逐步過渡。
(五)加強物理模型的教學。
以簡單的月亮環繞地球的運動來說,如果不引入質點這個模型,月地之間的距離就不知從何算起,運動軌道也就多得數不清。就高中物理來說,無一處不是在研究物理模型,其一是研究對象的理想化,如質點、彈簧振子、單擺等。其二是研究過程的理想化,如勻速直線運動、自由落體運動、簡諧振動等。要充分利用這些模型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的模型是人類對事物一定層次認識的反映,在通向真理的征途上起著階梯的作用,對高一學生來講,這個階梯非常重要。
提高高一物理教學的質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不斷地探索,爭取讓更多的學生喜歡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