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豫霞
摘 要: 頻率專業化既是適應受眾和市場客觀要求的產物,更是有利于配制優勢資源、突出媒體特色、減少資源浪費的廣播機制優化的產物,是我國廣播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提出廣播媒體走出專業頻率不專業的途徑:轉換節目制作思路;專業頻率形象要鮮明;開發專業化人才,專業性策劃人;成立節目交易中介機構,構建和活躍節目市場。
關鍵詞: 專業廣播頻率 專業 困境 途徑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廣播界以珠江經濟臺為代表,率先打破了綜合臺一統天下的局面,隨之而來的是經濟、音樂、交通、健康等系列臺應運而生。實踐證明,頻率專業化既是適應受眾和市場客觀要求的產物,更是有利于配制優勢資源、突出媒體特色、減少資源浪費的廣播機制優化的產物,是我國廣播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
對于多數地市級廣播電臺而言,頻率專業化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一些名為專業電臺的廣播頻率并不專,它們在內容上是綜合的,形式上依然包羅萬象。頻率之間的節目交叉與重疊現象大量存在,有時甚至很難看出此頻率與彼頻率的明顯差別。如某些電臺的新聞頻率,從播出時間看,每天純新聞和新聞性專題節目的播出時間加起來不到總播出時間的一半;從節目內容看,其節目內容與經濟臺、文藝臺有較嚴重的交叉和雷同之處。
專業不專,特色不特,廣播專業頻率難以為廣大聽眾所喜愛和認可,其影響力和競爭力自然難以提高。廣播媒體要走出專業頻率不專業的困境,應從以下方面努力。
一、轉換節目制作思路
自辦節目無疑是專業頻率節目的重要來源,但是地市級廣播電臺無論從人力資源上,還是硬件設施上,自辦節目都受到很大制約和限制,這并不意味著自辦節目就是窮途末路、毫無出路。相反,很多成功的廣播電臺從自身實際出發,立足內容本土化,突出接近性,積極調整節目制作思路,擴展專業節目題材,提高專業節目的“親民度”,使得專業臺經營得風生水起。
1.變廣為專。衡量一個節目是否專業化,主要看它的節目內容是否專業,它的頻率定位是否專一,它是否擁有專門的受眾群體。目前較為純粹的專業頻率當數北京廣播電臺的音樂廣播頻率。首先,它的定位專一明確,是單純的流行音樂。其次,它的節目內容很“專業”,只專一于“專業”的音樂,音樂之外的其他元素被降至最低,每小時主持人串聯語不超過5~7分鐘;加上專業的選曲、組接、音樂節目流暢自如,一氣呵成。再次,它定位于“專門”的受眾群體,以12至40歲的熱愛流行音樂的學生和白領受眾為主打聽眾群。“音樂之聲”正是因為自己“專一”的定位,得以在短短時間里受到歡迎和好評。
2.變專為多。頻率專業化要“專”,并不意味著一個頻率就是“一種聲音”。為了滿足受眾的多元需求,專業頻率必須變專為“多”。即要形成多樣的節目形態、風格相異的主持風格和形式變幻的參與模式。同樣一檔節目,不同的主持人主持可能效果就會大不一樣;同樣的節目內容,不斷變幻的參與模式可能會因新鮮刺激而吸引更多受眾。以北京廣播電臺音樂廣播頻率為例,它在“專”于音樂的前提下,根據每一時段不同的目標受眾,在音樂選擇上進行了“廣”的處理。早6點~8點的音樂太陽能定位于15~35歲的學生、上班族,音樂節奏為輕快板,內容為中外流行歌曲;晚7點~9點的音樂新天地定位于25~45歲的高知白領人群,音樂節奏為抒情中快板,內容主要是世界音樂老式搖滾等。不同時段,目標受眾是不同的,即使是純音樂節目,也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節奏、音樂形式表情達意,這種廣的處理避免了節目單調,使得專業頻率有了豐富的外觀。
3.貼近性和地方化。一個成功的現代化媒體,必須建立以受眾為中心的經營管理機制。在內容制作上,只有接了地氣,無限貼近當地老百姓的需求和口味,才能辦出鮮活靈動的節目。單純追求所謂的“高大上”,而不重視受眾的反應和實際需要,這樣的節目必將行之不遠。只有把專業頻率的“專”和分眾化的受眾需求相結合,才能走出專業頻率發展的新路。
二、專業頻率形象要鮮明
無聲的廣播,尤其要重視建立統一的頻率外在形象識別系統,能夠準確而鮮明地傳達頻率標識、頻率呼號、背景音樂、頻率內容及文化理念。進一步說,頻率欄目、節目節奏、宣傳口號及導聽類節目內涵要豐富,指向要明確。同時,還可設計便于識別的外在視覺形象。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新聞臺的戶外廣告的整個畫面以蔚藍的天空為背景,畫面的上方是電臺的臺標——一只敏銳的新聞眼,“AM828,FM100.6”和北京新聞臺的英文字樣輕輕地覆蓋在上面,臺標、字樣與作為背景的藍天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這種廣告設計一方面體現了新聞臺廣播的空間特性——在城市上空的電波能夠為公眾提供迅捷高質的信息,另一方面突出了其大眾化的觀念定位。這樣的戶外媒體形象可以逐漸確立一種品牌理念,有助于在未來的都市廣播品牌競爭中獲勝。
三、開發專業化人才
專業頻率要辦出特色,達到專業精品頻率的水平,當前的關鍵是培養一批德才兼備的專業化人才;萬能型的廣播隊伍已遠遠落后于廣播頻率專業化的要求。根據調查,頻率專業化目前最需要三種專業化人才。
1.專家型管理者。頻率專業化絕對不是廣播頻率或者其內部要素的簡單疊加,也不僅是資源的重組、優化,而應當是1+1>2的效力。這就要求頻率充當核心單位的角色,包括制定發展的總體目標,協調頻率整體的有效運行。頻率要不斷完善管理體制,提高管理水平,通過管理人才的有效勞動,高效運作,變分散為集中,變無序為有序,確保頻率的專業純度。這就要求頻率擁有高層次的不僅具備各種廣播業務工作的有關知識,還具備行政學、管理學知識的專家型管理人才。
2.專業性策劃人。頻率專業化必須辦出與市場接軌的專業節目和精品節目,以專業品牌贏取受眾。廣播專業化必須策劃,策劃水平如何直接決定一個頻率、一個欄目的成功與否。策劃人才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策劃質量的高低。目前廣播頻率大多沒有專門的策劃部門,沒有專業的策劃人才。實際上,策劃是一種專業性極強的活動。從過程看,廣播策劃常常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信息和綜合分析。從策劃前的調查研究到確立目標,制訂方案,再到實施評估調整方案,無不顯示出當代策劃的系統特點。從結果來看,廣播策劃提供的是一個完整的、可行的運作方案。從信息的傳遞到分析、預測,以及策劃手段的運用,都具有先進性和超前性,保證策劃目標的實現。因此,要提高策劃的實際效用和科學水平,廣播必須盡快培養專業的策劃人才,建立專業性的策劃隊伍,建設專門的策劃機構。
3.專門型主持人。專業頻率的主持人不僅要對節目設計的專業范疇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而且對欄目要專一,最好不要跨欄目,否則會降低聽眾對主播人權威度和可信度的認可。其也要盡量避免頻頻更換主持人,聽眾可能會因此搞混欄目甚至淡忘欄目。專業頻率的主播人應該成為某一個欄目甚至某一個專業的代言人,不僅政治過硬、業務精通、知識功底扎實的主播者,而且成為某一領域的行家里手,由此確立在聽眾心目中的固定地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法制園地節目主持人徐迅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又考取律師資格,因而其主持節目條分屢析,引經據典,非常具有權威性和說服力。
四、成立節目交易中介機構,構建和活躍節目市場
廣播頻率專業化后,節目需要量大和節目供給不足這一矛盾長期尖銳。一方面,專業頻率需要購進或交換節目以供播出,另一方面,境內外的節目制作公司迫切需要一個規范市場將節目交易出去。現有的節目交易市場在很多方面仍欠規范。為了構建和活躍節目交易市場,規范節目市場的有效運作,必須盡快組建一批經營型的中介公司,作為電臺、電視臺和制作公司之間的中介商,豐富節目供應量,加速節目運轉。
參考文獻:
[1]白玲.改革·創新·探索·實踐——關于廣東廣播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的對話.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7.11.
[2]陳安洪.讓特色撐起廣播——淺談頻率專業化及節目設置.中國廣播,2006.7.
[3]丁潔.專業廣播與轉型期社會互動的現狀分析.新聞記者,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