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一飛+李倩
摘 要:河南雖然已經是金融大省,但與金融強省還差很多,金融業仍屬于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是經濟發展的短板,表現出金融主體不強、融資能力不足、市場活躍程度不高等特點。金融創新能力弱使金融機構不能有效利用現代化電子網絡信息工具,各大銀行結算比較獨立,缺乏交流合作,增加了銀行自身和企業的交易成本。地方金融機構網點少,規模小、競爭實力不足、資金外流等現象嚴重,各方面的服務都較落后,潛在的巨大金融資金與服務需求不能得到滿足。
關鍵詞:中原經濟區;金融業;存在問題
中圖分類號:F83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3-0047-02
一、河南省資本市場的地位與經濟大省的地位不相稱
1.河南省金融對GDP貢獻小。河南省是國民生產總值在全國排名第五的省份,但其金融業的發展并不能與其快速增長的經濟相匹配,金融對GDP的貢獻度低,各項金融指標的達成情況與其大省的地位嚴重不符。河南省金融業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已取得很大進步。從2006—2012年金融業增加值及比重我們可以看出,河南省金融業增加值由2006年的219.7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1 038.30億元,已經增長到了千億元。但與排在全國前4名的粵蘇浙魯四大省相比,河南省金融業增加值只占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小部分,為3.48,而浙江省高達8.6。所以,河南金融業的地位與其經濟大省的地位不相稱,金融業仍是其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
2.河南金融效率不高。我們通常衡量地區存款增量的資源利用率時,采用存貸增量比的方法,反映一個地區的存款增加額轉化為貸款增加額并投放到社會生產中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該指標可以有效體現該地區金融市場的資源利用效率和信貸資金的持有情況。從河南省2008—2013年來銀行人民幣存貸款年末余額變化數據可以看出,雖然河南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總金額在逐年提升,但是貸款總金額占全國貸款總金額的比重整體在不斷下降,而且存款金額增加的速度比貸款金額增加的速度相比要高些,說明河南省目前處于資金凈流出的狀態。2013年銀行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37 049.49億元,比2012年增長了18.80個百分點;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為20 033.8億元,同比提高了16個百分點。從2013年末,河南省銀行機構存貸金額相差高達13 948.62億元,與2012年的11 614.7億元增長了2 333.92億元。而且河南省的貸款總金額與全國貸款總金額的比值,從2008年到2013年由3.42%下降到3.25%,所占的比重在不斷下降;存貸比也在下降,由2008年的73.26%下降到2013年的62.35%。從全國來看,2013年河南省人民幣貸款增速比全國低,而存款增速高于貸款增速。這反映出河南省金融業信貸資金在大量向外部流動,導致本區域金融資源變得更加缺乏。因此,河南省的金融效率在全國范圍內確實不高。
3.河南省金融深化程度與全國相比較低。由于河南省的金融數據可得性比較困難,所以這里主要用河南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總金額與河南省國民生產總值(GDP)之比來表示河南省金融相關率。這里假設用字母C來表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用字母D來表示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公式為:FIR = (C+ D)/GDP。
2008—2013年六年間存貸款余額與GDP的比重變化,說明河南省總體上金融深化程度在不斷加深。人民幣存貸款余額之和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即金融深化程度從2008年1.39上升到了2013年1.87,表明近幾年來河南省金融業在飛速發展。而全國的金融相關率大概是3.11,相比較而言,河南省的金融相關率還是很低的,這表明河南省的金融發展速度明顯落后于經濟增長的速度。
4.河南省資本市場發展仍很滯后。從河南省資本市場各項數據來看,從改革開放到現在,資本市場在高速成長。2013年末,河南省上市公司共發展到65家,總市值增加到4 412.76億元,證券、基金經營機構228家,期貨經營機構76家,證券和期貨的投資者總計430.94萬戶。2013年,實現融資467.38億元,市場主體的注冊資本總額為3.2萬億元,在全國范圍內排第十,在中部六省中居首位。但與全國整體比較,差距仍很大,與我國東部沿海省市的資本市場相比,河南資本市場發展仍很落后,而且資本市場發展也滯后于信貸市場,GDP總量約占全國GDP總量的5.7%,與河南經濟大省的地位嚴重不相稱。
二、金融創新能力不強
金融創新是指通過金融內部各種元素和創意的變化或引進新的東西進行重新組合,有業務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等等。首先,中原經濟區地方金融機構目前傳統信貸業務占總金融業務的比重較大,產品種類不豐富,中間業務種類開發不多,未形成一系列全方位金融服務的產品。其次,結算功能和業務范圍受到嚴重限制,地方部分金融機構如農村信用社不具備結算功能,有的雖具有一定結算功能,但業務范圍卻受到了區域限制,如國際結算、承兌貼現等一些新興業務不準進入,尤其一些實力較弱的小型金融機構,會存在相似同類業務不能順利開展、結算渠道不暢通等諸多問題,導致金融產品的創新與引入較慢,阻礙了當地金融業的創新與發展;而且,有些地方政府只考慮當前利益,利用職位之便,對金融機構進行行政干預太多,嚴重限制了自由多元化的金融機構發展,也造成資金未充分利用。最后,金融機構不能有效利用現代化電子網絡信息工具,各大銀行結算比較獨立,缺乏交流合作,增加了銀行自身和企業的交易成本。
三、地方金融機構網點少、規模小、競爭實力不足
首先,中原經濟區內地方金融機構主要集中在鄉鎮,在大城市網點較少、規模較小,很難與實力雄厚的六大銀行和全國大股份制銀行競爭,主要是起到補充作用。其次,地方金融機構的發展比較分散,在前期規劃中,沒有考慮到建設促進金融集聚的功能區。最后是地方金融機構的金融供給能力欠缺。中原經濟區是國家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發展的實驗區,其主體河南省是農業大省,農業現代化建設對農村有規模化和產業化的要求,農村規?;鸵筠r民集中管理土地,形成規模化,農業產業化需要培養農業企業,形成產業一體化。在這些農業發展進程中,都會產生巨大的金融需求,如購置大型農具生產設備、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招聘專業農業方面員工、以至各種技術支持類的研發等信貸需求。但現有農村金融機構供給只能滿足農戶小額信貸資金需求,而且目前農村金融網點相對萎縮,大部分都是農村信用社。據統計,目前約有80%的縣域還沒成立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資金外流的現象嚴重,各方面的服務都較落后,潛在的巨大金融資金與服務需求不能得到滿足。
四、金融生態環境不佳
金融生態環境,是指金融業發展和安全運行的外部環境,主要包括經濟信用環境、行政服務環境、金融運行安全環境和金融運行質量等。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是實現金融與經濟良好互動、可持續發展的前提,為金融功能的充分發揮提供了保障。近年來,中原經濟區為金融生態環境已做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明顯改善,但還是有欠佳的地方,主要有市場參與主體的信用缺失嚴重、司法保護金融債權的效果并不佳、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銀行資金利用水平偏低、金融資源不能合理配置、金融資本不能得到良性循環等。
五、金融人才總體素質不高
中原經濟區金融人員綜合素質不高。2013年底,河南省銀行從業人員有191 572人,人數雖在逐年增加,但從學歷結構上看,大多數都學歷不高,高學歷的人才所占比例還相對較低;大眾人才資源過多,而“高、精、尖”人才(掌握了先進專業金融知識和把握金融方向)和綜合型人才相對匱乏。由于中原經濟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還較低,對高素質的金融人才來此地區發展的吸引力不大,而本地高素質金融人才又嚴重不足?,F代社會知識更新很快,每人都需要持續學習才能跟上現代社會的腳步。而目前區內企業對人才的持續金融教育與培訓方面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導致知識結構老化、人才斷層,不能跟上時代發展,人才現狀與當今金融業新局勢、新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參考文獻:
[1] 胡義芳.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金融支持問題淺析[J].企業導報,2012,(5).
[2] 李偉.中原經濟區金融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3,(8).
[3] 高傳華.中原經濟區視域下鄭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研究[J].金融經濟,2012,(4).
[4] 王海慧.河南省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8.
[責任編輯 杜 娟]endprint
摘 要:河南雖然已經是金融大省,但與金融強省還差很多,金融業仍屬于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是經濟發展的短板,表現出金融主體不強、融資能力不足、市場活躍程度不高等特點。金融創新能力弱使金融機構不能有效利用現代化電子網絡信息工具,各大銀行結算比較獨立,缺乏交流合作,增加了銀行自身和企業的交易成本。地方金融機構網點少,規模小、競爭實力不足、資金外流等現象嚴重,各方面的服務都較落后,潛在的巨大金融資金與服務需求不能得到滿足。
關鍵詞:中原經濟區;金融業;存在問題
中圖分類號:F83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3-0047-02
一、河南省資本市場的地位與經濟大省的地位不相稱
1.河南省金融對GDP貢獻小。河南省是國民生產總值在全國排名第五的省份,但其金融業的發展并不能與其快速增長的經濟相匹配,金融對GDP的貢獻度低,各項金融指標的達成情況與其大省的地位嚴重不符。河南省金融業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已取得很大進步。從2006—2012年金融業增加值及比重我們可以看出,河南省金融業增加值由2006年的219.7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1 038.30億元,已經增長到了千億元。但與排在全國前4名的粵蘇浙魯四大省相比,河南省金融業增加值只占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小部分,為3.48,而浙江省高達8.6。所以,河南金融業的地位與其經濟大省的地位不相稱,金融業仍是其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
2.河南金融效率不高。我們通常衡量地區存款增量的資源利用率時,采用存貸增量比的方法,反映一個地區的存款增加額轉化為貸款增加額并投放到社會生產中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該指標可以有效體現該地區金融市場的資源利用效率和信貸資金的持有情況。從河南省2008—2013年來銀行人民幣存貸款年末余額變化數據可以看出,雖然河南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總金額在逐年提升,但是貸款總金額占全國貸款總金額的比重整體在不斷下降,而且存款金額增加的速度比貸款金額增加的速度相比要高些,說明河南省目前處于資金凈流出的狀態。2013年銀行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37 049.49億元,比2012年增長了18.80個百分點;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為20 033.8億元,同比提高了16個百分點。從2013年末,河南省銀行機構存貸金額相差高達13 948.62億元,與2012年的11 614.7億元增長了2 333.92億元。而且河南省的貸款總金額與全國貸款總金額的比值,從2008年到2013年由3.42%下降到3.25%,所占的比重在不斷下降;存貸比也在下降,由2008年的73.26%下降到2013年的62.35%。從全國來看,2013年河南省人民幣貸款增速比全國低,而存款增速高于貸款增速。這反映出河南省金融業信貸資金在大量向外部流動,導致本區域金融資源變得更加缺乏。因此,河南省的金融效率在全國范圍內確實不高。
3.河南省金融深化程度與全國相比較低。由于河南省的金融數據可得性比較困難,所以這里主要用河南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總金額與河南省國民生產總值(GDP)之比來表示河南省金融相關率。這里假設用字母C來表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用字母D來表示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公式為:FIR = (C+ D)/GDP。
2008—2013年六年間存貸款余額與GDP的比重變化,說明河南省總體上金融深化程度在不斷加深。人民幣存貸款余額之和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即金融深化程度從2008年1.39上升到了2013年1.87,表明近幾年來河南省金融業在飛速發展。而全國的金融相關率大概是3.11,相比較而言,河南省的金融相關率還是很低的,這表明河南省的金融發展速度明顯落后于經濟增長的速度。
4.河南省資本市場發展仍很滯后。從河南省資本市場各項數據來看,從改革開放到現在,資本市場在高速成長。2013年末,河南省上市公司共發展到65家,總市值增加到4 412.76億元,證券、基金經營機構228家,期貨經營機構76家,證券和期貨的投資者總計430.94萬戶。2013年,實現融資467.38億元,市場主體的注冊資本總額為3.2萬億元,在全國范圍內排第十,在中部六省中居首位。但與全國整體比較,差距仍很大,與我國東部沿海省市的資本市場相比,河南資本市場發展仍很落后,而且資本市場發展也滯后于信貸市場,GDP總量約占全國GDP總量的5.7%,與河南經濟大省的地位嚴重不相稱。
二、金融創新能力不強
金融創新是指通過金融內部各種元素和創意的變化或引進新的東西進行重新組合,有業務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等等。首先,中原經濟區地方金融機構目前傳統信貸業務占總金融業務的比重較大,產品種類不豐富,中間業務種類開發不多,未形成一系列全方位金融服務的產品。其次,結算功能和業務范圍受到嚴重限制,地方部分金融機構如農村信用社不具備結算功能,有的雖具有一定結算功能,但業務范圍卻受到了區域限制,如國際結算、承兌貼現等一些新興業務不準進入,尤其一些實力較弱的小型金融機構,會存在相似同類業務不能順利開展、結算渠道不暢通等諸多問題,導致金融產品的創新與引入較慢,阻礙了當地金融業的創新與發展;而且,有些地方政府只考慮當前利益,利用職位之便,對金融機構進行行政干預太多,嚴重限制了自由多元化的金融機構發展,也造成資金未充分利用。最后,金融機構不能有效利用現代化電子網絡信息工具,各大銀行結算比較獨立,缺乏交流合作,增加了銀行自身和企業的交易成本。
三、地方金融機構網點少、規模小、競爭實力不足
首先,中原經濟區內地方金融機構主要集中在鄉鎮,在大城市網點較少、規模較小,很難與實力雄厚的六大銀行和全國大股份制銀行競爭,主要是起到補充作用。其次,地方金融機構的發展比較分散,在前期規劃中,沒有考慮到建設促進金融集聚的功能區。最后是地方金融機構的金融供給能力欠缺。中原經濟區是國家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發展的實驗區,其主體河南省是農業大省,農業現代化建設對農村有規?;彤a業化的要求,農村規模化就要求農民集中管理土地,形成規?;?,農業產業化需要培養農業企業,形成產業一體化。在這些農業發展進程中,都會產生巨大的金融需求,如購置大型農具生產設備、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招聘專業農業方面員工、以至各種技術支持類的研發等信貸需求。但現有農村金融機構供給只能滿足農戶小額信貸資金需求,而且目前農村金融網點相對萎縮,大部分都是農村信用社。據統計,目前約有80%的縣域還沒成立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資金外流的現象嚴重,各方面的服務都較落后,潛在的巨大金融資金與服務需求不能得到滿足。
四、金融生態環境不佳
金融生態環境,是指金融業發展和安全運行的外部環境,主要包括經濟信用環境、行政服務環境、金融運行安全環境和金融運行質量等。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是實現金融與經濟良好互動、可持續發展的前提,為金融功能的充分發揮提供了保障。近年來,中原經濟區為金融生態環境已做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明顯改善,但還是有欠佳的地方,主要有市場參與主體的信用缺失嚴重、司法保護金融債權的效果并不佳、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銀行資金利用水平偏低、金融資源不能合理配置、金融資本不能得到良性循環等。
五、金融人才總體素質不高
中原經濟區金融人員綜合素質不高。2013年底,河南省銀行從業人員有191 572人,人數雖在逐年增加,但從學歷結構上看,大多數都學歷不高,高學歷的人才所占比例還相對較低;大眾人才資源過多,而“高、精、尖”人才(掌握了先進專業金融知識和把握金融方向)和綜合型人才相對匱乏。由于中原經濟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還較低,對高素質的金融人才來此地區發展的吸引力不大,而本地高素質金融人才又嚴重不足?,F代社會知識更新很快,每人都需要持續學習才能跟上現代社會的腳步。而目前區內企業對人才的持續金融教育與培訓方面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導致知識結構老化、人才斷層,不能跟上時代發展,人才現狀與當今金融業新局勢、新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參考文獻:
[1] 胡義芳.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金融支持問題淺析[J].企業導報,2012,(5).
[2] 李偉.中原經濟區金融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3,(8).
[3] 高傳華.中原經濟區視域下鄭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研究[J].金融經濟,2012,(4).
[4] 王?;?河南省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8.
[責任編輯 杜 娟]endprint
摘 要:河南雖然已經是金融大省,但與金融強省還差很多,金融業仍屬于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是經濟發展的短板,表現出金融主體不強、融資能力不足、市場活躍程度不高等特點。金融創新能力弱使金融機構不能有效利用現代化電子網絡信息工具,各大銀行結算比較獨立,缺乏交流合作,增加了銀行自身和企業的交易成本。地方金融機構網點少,規模小、競爭實力不足、資金外流等現象嚴重,各方面的服務都較落后,潛在的巨大金融資金與服務需求不能得到滿足。
關鍵詞:中原經濟區;金融業;存在問題
中圖分類號:F83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3-0047-02
一、河南省資本市場的地位與經濟大省的地位不相稱
1.河南省金融對GDP貢獻小。河南省是國民生產總值在全國排名第五的省份,但其金融業的發展并不能與其快速增長的經濟相匹配,金融對GDP的貢獻度低,各項金融指標的達成情況與其大省的地位嚴重不符。河南省金融業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已取得很大進步。從2006—2012年金融業增加值及比重我們可以看出,河南省金融業增加值由2006年的219.7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1 038.30億元,已經增長到了千億元。但與排在全國前4名的粵蘇浙魯四大省相比,河南省金融業增加值只占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小部分,為3.48,而浙江省高達8.6。所以,河南金融業的地位與其經濟大省的地位不相稱,金融業仍是其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
2.河南金融效率不高。我們通常衡量地區存款增量的資源利用率時,采用存貸增量比的方法,反映一個地區的存款增加額轉化為貸款增加額并投放到社會生產中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該指標可以有效體現該地區金融市場的資源利用效率和信貸資金的持有情況。從河南省2008—2013年來銀行人民幣存貸款年末余額變化數據可以看出,雖然河南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總金額在逐年提升,但是貸款總金額占全國貸款總金額的比重整體在不斷下降,而且存款金額增加的速度比貸款金額增加的速度相比要高些,說明河南省目前處于資金凈流出的狀態。2013年銀行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37 049.49億元,比2012年增長了18.80個百分點;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為20 033.8億元,同比提高了16個百分點。從2013年末,河南省銀行機構存貸金額相差高達13 948.62億元,與2012年的11 614.7億元增長了2 333.92億元。而且河南省的貸款總金額與全國貸款總金額的比值,從2008年到2013年由3.42%下降到3.25%,所占的比重在不斷下降;存貸比也在下降,由2008年的73.26%下降到2013年的62.35%。從全國來看,2013年河南省人民幣貸款增速比全國低,而存款增速高于貸款增速。這反映出河南省金融業信貸資金在大量向外部流動,導致本區域金融資源變得更加缺乏。因此,河南省的金融效率在全國范圍內確實不高。
3.河南省金融深化程度與全國相比較低。由于河南省的金融數據可得性比較困難,所以這里主要用河南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總金額與河南省國民生產總值(GDP)之比來表示河南省金融相關率。這里假設用字母C來表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用字母D來表示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公式為:FIR = (C+ D)/GDP。
2008—2013年六年間存貸款余額與GDP的比重變化,說明河南省總體上金融深化程度在不斷加深。人民幣存貸款余額之和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即金融深化程度從2008年1.39上升到了2013年1.87,表明近幾年來河南省金融業在飛速發展。而全國的金融相關率大概是3.11,相比較而言,河南省的金融相關率還是很低的,這表明河南省的金融發展速度明顯落后于經濟增長的速度。
4.河南省資本市場發展仍很滯后。從河南省資本市場各項數據來看,從改革開放到現在,資本市場在高速成長。2013年末,河南省上市公司共發展到65家,總市值增加到4 412.76億元,證券、基金經營機構228家,期貨經營機構76家,證券和期貨的投資者總計430.94萬戶。2013年,實現融資467.38億元,市場主體的注冊資本總額為3.2萬億元,在全國范圍內排第十,在中部六省中居首位。但與全國整體比較,差距仍很大,與我國東部沿海省市的資本市場相比,河南資本市場發展仍很落后,而且資本市場發展也滯后于信貸市場,GDP總量約占全國GDP總量的5.7%,與河南經濟大省的地位嚴重不相稱。
二、金融創新能力不強
金融創新是指通過金融內部各種元素和創意的變化或引進新的東西進行重新組合,有業務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等等。首先,中原經濟區地方金融機構目前傳統信貸業務占總金融業務的比重較大,產品種類不豐富,中間業務種類開發不多,未形成一系列全方位金融服務的產品。其次,結算功能和業務范圍受到嚴重限制,地方部分金融機構如農村信用社不具備結算功能,有的雖具有一定結算功能,但業務范圍卻受到了區域限制,如國際結算、承兌貼現等一些新興業務不準進入,尤其一些實力較弱的小型金融機構,會存在相似同類業務不能順利開展、結算渠道不暢通等諸多問題,導致金融產品的創新與引入較慢,阻礙了當地金融業的創新與發展;而且,有些地方政府只考慮當前利益,利用職位之便,對金融機構進行行政干預太多,嚴重限制了自由多元化的金融機構發展,也造成資金未充分利用。最后,金融機構不能有效利用現代化電子網絡信息工具,各大銀行結算比較獨立,缺乏交流合作,增加了銀行自身和企業的交易成本。
三、地方金融機構網點少、規模小、競爭實力不足
首先,中原經濟區內地方金融機構主要集中在鄉鎮,在大城市網點較少、規模較小,很難與實力雄厚的六大銀行和全國大股份制銀行競爭,主要是起到補充作用。其次,地方金融機構的發展比較分散,在前期規劃中,沒有考慮到建設促進金融集聚的功能區。最后是地方金融機構的金融供給能力欠缺。中原經濟區是國家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發展的實驗區,其主體河南省是農業大省,農業現代化建設對農村有規?;彤a業化的要求,農村規?;鸵筠r民集中管理土地,形成規?;?,農業產業化需要培養農業企業,形成產業一體化。在這些農業發展進程中,都會產生巨大的金融需求,如購置大型農具生產設備、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招聘專業農業方面員工、以至各種技術支持類的研發等信貸需求。但現有農村金融機構供給只能滿足農戶小額信貸資金需求,而且目前農村金融網點相對萎縮,大部分都是農村信用社。據統計,目前約有80%的縣域還沒成立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資金外流的現象嚴重,各方面的服務都較落后,潛在的巨大金融資金與服務需求不能得到滿足。
四、金融生態環境不佳
金融生態環境,是指金融業發展和安全運行的外部環境,主要包括經濟信用環境、行政服務環境、金融運行安全環境和金融運行質量等。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是實現金融與經濟良好互動、可持續發展的前提,為金融功能的充分發揮提供了保障。近年來,中原經濟區為金融生態環境已做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明顯改善,但還是有欠佳的地方,主要有市場參與主體的信用缺失嚴重、司法保護金融債權的效果并不佳、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銀行資金利用水平偏低、金融資源不能合理配置、金融資本不能得到良性循環等。
五、金融人才總體素質不高
中原經濟區金融人員綜合素質不高。2013年底,河南省銀行從業人員有191 572人,人數雖在逐年增加,但從學歷結構上看,大多數都學歷不高,高學歷的人才所占比例還相對較低;大眾人才資源過多,而“高、精、尖”人才(掌握了先進專業金融知識和把握金融方向)和綜合型人才相對匱乏。由于中原經濟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還較低,對高素質的金融人才來此地區發展的吸引力不大,而本地高素質金融人才又嚴重不足。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很快,每人都需要持續學習才能跟上現代社會的腳步。而目前區內企業對人才的持續金融教育與培訓方面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導致知識結構老化、人才斷層,不能跟上時代發展,人才現狀與當今金融業新局勢、新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參考文獻:
[1] 胡義芳.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金融支持問題淺析[J].企業導報,2012,(5).
[2] 李偉.中原經濟區金融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3,(8).
[3] 高傳華.中原經濟區視域下鄭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研究[J].金融經濟,2012,(4).
[4] 王?;?河南省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8.
[責任編輯 杜 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