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強
教師學習共同體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組織形式,能夠為教師合作學習搭建平臺,并憑借共同體激發教師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習不斷實現共同體的自我超越。2010年12月,我校15位熱愛學習、具有科研意識的中青年教師在科研主任的帶領下,成立了學習共同體——教科研工作室,吸納學校各個學科的教師,開展跨學科交流,工作室有別于教研組,它不是自上而下的指導,而是平等的交流。它為教師搭建成長平臺,打破教師孤立的個體式發展。工作室以自主、互動、對話、有效為組織學習的核心理念,建構了“個體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整體提升”螺旋形上升的學習組織形態。
1.推薦好書,自主閱讀
朱永通在《教師,何以在閱讀中生存》一文中指出衡量現代教師的三個標準:“其一,做一個開放的教師;其二,做一個具有專業素養的教師;其三,做一個真正的讀書人”。為了激發科研工作室成員內生的學習需求,我們為每位成員私人定制了“三年發展規劃”。有了近期、中期目標的導引和激勵后,我們還開展了一系列的讀書交流活動。
我們積極推薦工作室成員廣泛閱讀的書籍,有教育理論類《教育照亮未來——民國八大教育家經典文選》《溫家寶談教育》《教育的溫度》;教師專業成長類《教育不簡單》《從新手到研究型教師——我的專業成長手記》《教師第一課》《教學機制與智慧課堂》《做不抱怨的教師》《教師如何做課題》;綜合類《文學回憶錄》《被禁錮的頭腦》《重估價值——反思被遺忘的20世紀》。
每年寒暑假工作室都向成員發放學習卡,要求成員在假期自覺自主讀書,開學后上交學習體會,并進行讀書交流。閱讀正逐步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習慣。2013年4月,工作室適時開展主題為《教學機制與智慧課堂》的讀書交流活動,2013年9月再次開展《做不抱怨的教師》的讀書交流活動。有位教師感慨地說:“做教師難,做不抱怨的教師更難,但我們的追求就應該是把教育當事業,為理想而努力無須抱怨。每次讀書交流會都使我們在思維碰撞中更新教育觀念,指導教學行為。”
2.創辦研究沙龍,提高教學能力
每月第一周的周二下午,是我們科研工作室開設研究沙龍的固定時間。沙龍的內容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感悟、體驗、問題、探索。沙龍研討的內容根據工作室成員的需求和興趣而定,如青年班主任苦于班級管理,我們就以“班主任管理的藝術”為題進行研討。沙龍的宗旨是立足于解決教師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2013年10月15日,工作室成員一起研討了高效課堂教學。會上,科研主任就高效課堂的特點做了專題講座,大家圍繞高效課堂應把握的“三講、三不講”原則,結合自身體會進行了討論與交流。
此外,我們注重提升教師的理論研究水平,先后請北師大的張華軍老師講《教師專業化成長策略》、北京教育學院的曹新美老師講《做幸福教師》、161中學的特級教師黎松齡講《青年教師的成長》、西城研究學院的周杰老師講解《京劇文化》,專家的引領加速了教師的成長。
3.開設科研論壇,提供展示平臺
2012年3月,我校舉辦了首期教科研論壇,會上科研工作室的3位成員向全體教師介紹了自己在聚焦課堂中的感受與體會。2014年3月,我校又隆重舉辦第二期科研論壇。論壇分兩部分,科研主任做如何撰寫論文的講座,4位工作室優秀成員分別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成長規律,作主題發言,他們的發言提煉教學思想,把教學引向深入。
4.創辦刊物,拓展研究渠道
為了讓優秀教學經驗在教師中傳承,也為了給工作室成員搭建交流的平臺,我校教科研工作室創辦了校刊《誠恒》。“誠恒”,取意“修身在誠意,求學貴有恒”。刊物分卷首語、領導寄語、教師論壇、學校簡訊四個板塊,主要刊登工作室成員以及學校骨干教師的教學感悟與體會,從不同角度宣傳學校的辦學理念。《關于加強預習實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抓住學科特點,打造人文課堂》《任務型教學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等包含先進教學思想的文章分別在《誠恒》刊登。《誠恒》不僅成為工作室成員交流思想和教學感悟的媒介,而且成為激勵教師專業成長的舞臺。
我校教科研工作室自2010年成立以來,先后有28位教師加入到這個學習共同體中。通過定期的交流、研討,許多成員不斷實現自我超越,專業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編輯 吳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