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小紅
一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目是培養具有較強就業能力和一定創業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化學是一門很實用的學科,是中職護理專業的一門必修的文化課。就我了解的情況來看,大部分中職生在化學學習上存在以下問題。
1.文化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
大部分學生在初中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不明確,態度不端正,對化學的基本概念模糊不清,方程式錯誤百出,計算不知道如何下手,作業抄襲現象嚴重。護理專業化學的難度和深度上了一個臺階,每節課的容量比較大,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和消化每節課的內容很難,再加上他們和老師見面的次數不多,久而久之,化學課堂上,睡覺的、講話的、搞小動作的,屢禁不止,“按下葫蘆浮起瓢”。
2.缺乏自信。
由于文化課比較差,老師在他們的身上關注較少,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對學好更缺乏自信。再加上化學內容比較瑣碎,記憶東西多,學生沒有打好堅實的基礎,又不肯下工夫,認為自己就不是學習的材料,久而久之,對學好化學失去信心。
3.調皮好動,動手能力較強。
課堂上學生死氣沉沉,課后生龍活虎點子很多,動手能力很強。他們對化學理論知識不感興趣,但是一遇到實驗就有精神,在實驗上都能主動做,并且膽子很大,敢于動手。
二
就以上問題,我對怎樣學習護理化學作了如下思考。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對于教師來說,引導中職生改變不良習慣比什么都重要。以下良好習慣會使他們受益匪淺。
制訂計劃,明確學習目的,時間安排合理,穩打穩扎。每堂課制訂一個計劃,任務教學;專心聽講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要認真對待,嚴肅課堂紀律,及時復習。元素符號、化學用語、基本概念都要及時復習,增強知識的連貫性,動手和動腦相結合。鞏固學習效果,重視化學實驗,無論是課堂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動手實驗,都要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理論和實踐教育融為一體,學習理論的目的就是指導實踐。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學生對其中大部分內容并無直接的切身體驗,顯得比較抽象,聯系學生的實際,聯系在護理專業中的應用,這樣才能使抽象的書本知識易于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另外,教師應多方位挖掘教學素材,深入實踐,并經常從教材、報紙、雜志、互聯網、電視等中摘錄、吸收知識,積累教學素材,這樣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尊敬。
3.鼓勵與表揚相結合。
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鼓勵與表揚的方法是學生獲得自信的有效途徑。所有人都有想聽到表揚的愿望,更何況是中職生。目前他們正處在青少年時期,有強烈的渴望,需要重視,需要贊揚,需要成功。教師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引導他們鼓起戰勝自我的勇氣,這樣他們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在師生關系上,應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多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指導學生,給予后進生更多的關愛。
4.專業特色與學生個性相結合。
護理是集科學性、技術性、社會性、服務性于一體的綜合性應用科學。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人們對各種衛生保健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一切都對護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護理專業是一門服務性專業,要求護理人員專業、細致、耐心,掌握護理專業知識,培養自主性和對護理的責任感。學生承擔為病人解除痛苦的責任,更要求護理者有責任心和同情心,并且尊重病人。
護理班的學生多為女生,她們選擇護理專業的目的大部分是為了就業。老師要培養她們愛自己的所學,鉆自己的所學,專自己的所學。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聯系實際,利用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教給她們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行任務教學,讓學生動起來。
5.提高學生的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能力比知識更重要。在護理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把一門學科教給一個人,不是要他把結果牢記心頭,確切地說,那就是要讓他參與知識的獲得與組織過程。……認識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能力比知識更重要。
總之,只要教師善于用心了解學生,用行動感化學生,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并相信他們個個都能學好,個個都能成才,職業護理化學課教學就一定會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