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陽
(宜興 214221)
清代陳曼生愛好詩文、書畫,擅長設計各款紫砂壺,后世人稱他設計的壺為“曼生壺”。他擅長行、草、篆、隸等各式書法,篆刻師法秦漢璽印,旁涉丁敬、黃易等人的工藝,印文筆畫多為方折形,用刀大膽、自然隨意、鋒棱顯露、古拙恣肆、蒼茫渾厚。可以這么說,陳曼生創作設計的紫砂壺一向是后人膜拜的經典。他創作的這款紫砂光貨“橫云壺”(見圖1)以自然簡練的線條、高雅淳樸的質地取勝,尤其符合中國人質樸自然的審美眼光。

圖1 橫云壺
“曼生壺”的造型設計簡潔、明快、新穎、美觀,一改過去繁瑣、守舊、題材狹窄的局面,有著與眾不同的風格。“曼生壺”的形制有仿古,也有勇于創新,造型線、面結合較多,形體特點明確,線角轉折清晰有力。這把曼生紫砂“橫云壺”,壺蓋為乳釘鈕,鈕側有一孔對穿,溜肩,單孔直嘴,壺底設三只乳足。“橫云壺”的壺體以扁三角為主要形態,造型充滿變化,壺流、壺把的設計體現了對使用功能與形式統一的要求,壺腹大面積空白留得干凈利索,好讓其詩、書、畫盡情發揮,從而將詩、書、畫、印集為一體,達到完美的統一。陳曼生與諸名匠合作制成的這款紫砂“橫云壺”,也因此成了“壺隨字貴,字依壺傳”的茗壺設計經典之器。
紫砂光貨曼生“橫云壺”,其腹部陶刻的“此云之腴,餐之不癯,列仙之儒。”傾向于簡約、清逸、具文人意味的內容,這是中國文化的體現,也是人們樂于并習慣欣賞的。詩文中的“云”指茶,顧之慶的《茶譜》講述了煎茶四要:“三候湯,凡茶少湯多,則云腳散,湯少茶多,則乳面聚。”詩文中的“腴”出自《文選》中的《班固答賓戲》:“味道之腴”,意思是指肥美。詩文中的“癯”同臞,《史記》中的《司馬相如傳》寫道:“形容甚臞”,引用徐廣的解釋:“臞,瘦也。”陳曼生紫砂“橫云壺”的壺銘“此云之腴”中的“云”字別有隱意,按典籍推敲,《廣韻》說:“河圖曰云者,天地之本。”《元命包》:“陰陽聚為云”。俗中有“久旱逢甘霖”,即“云成雨,干田得潤”。戰國宋玉《高唐賦》說:楚王游高唐,夢見巫山神女薦枕席,自稱:“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于是,在傳統文化中,“云雨”就有了男女合歡的含義。那么陳曼生以“橫云”命名此壺,大概就有了一層風月的意思。
“曼生壺”多有情文化娛悅的傾向,這是華夏文化的一個本質定位。華夏文化是男性文化,即便唐詩宋詞婉約派也是男人在寫女人,男人化度女人之心。陳曼生其壺,也是在“悅已”、“合雅”的范疇內。唐代張泌的《妝樓記·十眉圖》記載:“明皇幸蜀,令畫工作《十眉圖》,橫云,卻月皆其名”。宋代蘇軾一詩《眉子石硯歌贈胡訚》中道:“君不見,成都畫手開十眉,橫云卻月爭新奇。”這里的“橫云”是專指“嫩紅雙臉似花明,兩條眉黛遠山橫”的美女子。那么美女子何處更讓人“動魄消魂”?酥胸如壺,“仙家酒”旺。于是,女子豐腴之乳轉代為壺,紫砂“橫云壺”以“橫云”隱稱,學士文君,上手合愛,自有妙意融深。這款紫砂“橫云壺”,其形如豐乳寫真,刻文“此云之腴,餐之不癯,列之之儒”顯然以張蒼自度,以茶為“仙家酒”之喻,妙在“泡泡潤身”。總而言之,陳曼生的紫砂“橫云壺”就是一把情文化壺,或許是專門為某女子設計造壺,以托雅愛之真。今人觀賞陳曼生紫砂“橫云壺”,把它視為愛情的象征之物也不過分。
陳曼生的這款“橫云壺”還有一個典故。初夏,陳曼生的好友二泉得貴子,陳曼生前往賀喜,回來的路上遇到暴雨。于是,陳曼生就在小溪邊的草屋避雨。雨很快就停了,這時,一道美麗彩虹橫掛于天,一頭隱于云端,一頭沒于溪間,有如彩虹渴飲清泉。陳曼生看到如此美麗的景色,久久不愿離去,直至飛虹消散,他才戀戀不舍地回去了。陳曼生到了家中有感而發,以“橫掛彩虹,飄于云端”為意設計紫砂壺型,最終定名為“橫云壺”。
陳曼生的“橫云壺”以造型流暢、色澤明麗而顯華美高雅。壺身銘文寓意深遠,乃文人壺之代表。賞其風格可曰“纖秾”,細膩纖秀而格調明朗,濃郁華美而清新流暢,令人賞心悅目。此外,“橫云壺”蘊含深厚的文化底蘊,也使人久久不能忘懷。
[1]程廣海.陳曼生及其奇特的“曼生壺”作品[J].云南政協報.2013.8.31.
[2]壺隨字貴 字隨壺傳[J].藝術市場.2013(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