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常青
一流學校靠文化管理,二流學校靠制度管理,三流學校靠權力管理。學校向優質發展、品牌發展,需要文化引領。市橋僑聯中學歷經三十載磨練,教育教學質量進入番禺區前列,如何向優質品牌學校發展?近年來,僑中師生在番禺區“上品教化”教育理念下,積極探索紅棉文化背景下的“立品教育”,通過初步實踐,形成了一定的內涵。
一、立品教育的文化背景
(一)以紅棉文化為載體
學校把紅棉樹作為僑聯中學的文化承載物,是根據學校的歷史、現實及未來而綜合確定的,具有傳承性、適切性、獨特性。
(二)立品教育理念的確立
1. “品”所以能立,是因為能夠明辨是非善惡,并堅守其中的“是”和“善”,惟其如此,才能讓個人的品格樹立起來,彰顯自身生命的價值和成全他人的生命價值,是人之為人的理想追求,此即“立品”。
2. 綜合學校的歷史淵源、文化傳統以及作為學校精神象征的紅棉來看,“立品”之于僑聯中學是適合的。立品作為學校發展的理念定位,是合乎事實的,同時,立品作為引領文化發展的精神也是可行的。
二、立品教育的具體內涵
(一)立品教育的核心內涵
立品教育是一個培養學生有完善的人格,有良好的品德,善于思考、樂于助人,全面發展而又各具特長的一種教育。 品是核心內容,立人是目標。“立品”就是通過立德、立行、立情三個維度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且有個性特長的現代公民,即立全人,立風骨之人。立德,即立生命之根本,養雅正之人格,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立行,即立行思之動力,養創造之人才,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立情,即立情感之風骨,養藝術之神韻,培養學生的情感、氣質。
(二)立品教育理念下的學校辦學思想
僑聯中學辦學思想體系的逐步形成,是立品教育理念指導下的結晶。同時,學校辦學思想體系的形成又豐富了立品教育。其內容包括文化理念:立品教育(立德、立行、立情);辦學理念:寓文立校、弘道育人;核心精神:秉神韻、立風骨,等等。
三、立品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以“一文”(嶺南校園文化)建設為核心
此核心建設包括幾個方面:1.人本精細的管理制度;2.生動有效的德育工作;3.扎實高效的課堂教學;4.科學人文的校園活動;5.精致刻骨的校園環境。
(二)以“三品”(德品、才品、藝品)教育為追求目標
學校“三品”教育通過多年實踐,已初步形成校本化、主題化、系列化和課程化。德品教育主題系列有養成教育(初一)、生命教育(初二)和成功教育(初三)。分別有《班級管理十項常規》、習慣與方法培養、單車考牌,誠信教育月、志愿服務月、百日誓師拓展訓練、“放飛夢想”等活動和系列教育。
(三)以“三課”(課堂、課程、課題)打造為發展平臺
1. 精彩課堂
學校多年來致力于課堂教學改革,近兩年結合番禺區實施的“研學后教”課堂改革,學校探索一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思行一體的“自主合作·多元評價 ”模式。所謂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合作學習,是以小組學習的形式,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學生在認知、情感和社會等方面的成長;多元評價,包括對學生個體和合作小組、班級集體的評價,不僅包括知識、能力,而且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品質、學習效果等多方面,有自評、他評(學生、老師、家長及社區人士等)。
2. 精品課程
打造出一批精品課程,有德品課程、才品課程、藝品課程等系列。德品課程有安全人生、成長人生、服務人生、激勵人生及體驗人生等系列;才品課程有學法指導、科學實踐、和諧發展及國際文化交流等系列;藝品課程有藝術與生活、健康與生活、興趣與生活等系列。
3. 精細課題
立品教育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人,學生是個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且有個性特長的人。結合這個目標,我們積極申報了“十二五”省級課題《初中各年級主題活動系列銜接策略的研究》等兩項;結合番禺區推行“研學后教”的課堂改革及學校的優質發展,我們積極實施了“自主合作·多元評價”課堂改革,并通過系列課題去破解課改難題,引領師生發展。如申報 “十二五”區級課題《初中“研學后教”學科課型合作學習模式建構與評價的研究》等七項。課題研究,為師生搭建了發展的平臺,同時也有效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責任編輯 鄒韻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