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
一、培養學生學會質疑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對提出問題的重要價值發表了見解,他說:“一種新問題的提出代表了一種新的可能性,以新的角度審視舊問題,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這是科學進步的一種顯著標志。”所以,培養學生學會質疑,使學生善于提出問題,是一種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對問題質疑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思維思索的過程,這對于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提升學生的質疑能力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積極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鍛煉。
二、為學生的自學創設環境
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要在班級構建一種學習競爭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上進心。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確定學習目標,對學生完成目標以后要肯于及時的表揚與肯定,使學生在集體的互幫互助中逐步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學生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行為做到有效地掌控,有利于學生了解到學習是自身的一種責任,這樣學生就會使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的主動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對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極為有利。
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1 初中生已經具備對事物完整的理解和把控能力,但是數學邏輯思維及自主思考并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尚不完備。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引導,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找到適合他們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重點培養其獨立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并引導其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讓其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數學教師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課前預習及課后復習的學習方法,引導他們在課前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預習,把不懂的問題留到課堂上解決;或者在課后對課堂上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分析,不懂的問題及時向教師或者同學求助,從而提高學生動手解決問題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3.2 轉變數學教師的教學模式,創設情境,營造輕松學習氛圍。初中生大多活潑好動,因而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氣氛能使數學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轉變思維模式,積極尋求新的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并努力給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轉變傳統的填鴨式的、以說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借助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例如采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把數學知識以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現出來)培養初中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進一步引導他們發展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
四、類比遷移,激發深刻思維
在數學領域,深刻的思維可以往往是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并分析總結,可以達到對抽象進行形象化,分析問題的邏輯達到較高層次,可以很順利得直入問題的核心部分,把復雜繁冗的現象簡單化。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結構并沒有完全成熟,所以不太懂把現學的知識歸納到以前所學的認知框架中,考慮問題不夠深刻。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培養提高學生的歸納能力,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概括總結,多類比,對數學有一定的分類能力;其次要培養學生對各類題型的推理能力,數學的推理可以應用的物理化學等廣泛的領域;再次要提高學生對應用題結構的分析能力,任何事物都是有結構的,在教學上,對結構的分析有利于對數量關系的理解,從而可以輕松的理清思路,找到解題的方法,這在數學上是尤為重要的環節。
五、敢于猜想利于獨立思考能力
在教學中,可以制造一些場景和情境,讓學生有充足的猜想空間,引導學生向合理的方向猜想,并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各自說出自己猜想的正確性,同時對猜想錯誤的學生給與一定的鼓勵,在此基礎之上可以動手實踐探索,自主思考,讓學生體會到猜想的益處,感觸到其中的樂趣,在以后的學習中有更大的自信心,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更好的獨立思考,把強烈的求知欲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
結語:數學教師要遵循中學生認識發展的客觀規律,積極轉變教學模式,運用先進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工具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結合初中生的實習情況和性格特點,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責任編輯 徐國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