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回水
(福建江夏學院會計學院,福建福州 350108)
企業內部環境研究*
蘇回水
(福建江夏學院會計學院,福建福州 350108)
企業內部環境是內部控制的基礎,對企業的整體目標、企業內部控制和其他組成要素的運作產生重大影響。在內部環境視角下,以某C上市公司為例,分析其內部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喚起上市公司對自身內部環境建設的重視,并為實踐提供更多可操作的指南。
內部控制;內部環境;上市公司
從系統論角度看,環境就是被研究系統之外的,對系統有重要影響作用的一切因素總和;從管理控制系統角度看,環境是指管理控制系統之外的,對管理控制系統有重要影響作用的一切要素總和[1]。同樣,現代企業也都是在一定環境中生存、經營與發展,從控制理論的角度來說,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包括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其中,外部環境主要是指那些影響整個控制體系運作的外圍因素,大多為約束和規范性條款,例如經濟、政治、法律規范等;內部環境主要是指企業內部的,對內部控制有著直接或間接影響的要素總和。
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于1988年在審計準則公告55號里首次提出控制環境的概念,認為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的三大要素之一。1992年COSO委員會重新認定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的五要素之一,同時認為控制環境是整個內部控制框架的基礎,可以塑造企業的文化,影響企業員工的控制意識。2004年COSO委員會發布風險管理框架理論,將“控制環境”改為“內部環境”,在內容上引入了風險管理理念和風險偏好,確立了企業對待風險的態度,以及企業應對風險可以采取對應的內部環境的策略[2]。
國內對內部環境的研究主要是在借鑒發達國家的內部環境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企業的特點,提出相應的影響因素。2008年頒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認為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包括治理結構、結構設置及全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和企業文化。下面以某C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分析該公司內部環境建設情況,并提出相應的整改策略。
(一)某C上市公司基本情況
某C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是某省某集團公司獨家發起,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批準,于1999年4月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普通股(A股)7000萬股,并于同年5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該集團是一個以彩電產品為龍頭,以家用電器為生產主體,集科研、生產、流通、服務于一體,擁有參、控股公司7家,海外、家電、移動通信三個事業部,技、工、貿相結合的外向型經濟實體,具有較強的科研和技術開發能力,產品科技含量較高。目前行業類別屬于能源、材料和機械電子設備批發行業。
(二)C上市公司內部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
首先,國有股份一股獨大,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在C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中,由國有法人某集團公司所持有的股數量就有9322.41萬股,占總股本的38.76%,在所有股東中持股比例最大,國有股份一股獨大特別嚴重。公司在近一年年度報告中體現年內召開的19次董事會議中,現場會議只有7次,占年度董事會議的36.84%,其余的都是以通訊方式召開。雖然證券監督委員會要求該公司進行整改,但是國有法人一股獨大仍然存在,內部控制猶如空中樓閣,形備而實不至,完全由內部人控制,嚴重影響內部控制的實施。
其次,獨立董事,獨而不力。當公司進行重大資金交易往來時,經常以獨立董事在外地出差不方便為由,或無法及時按公司現場召開董事會會議的決策程序履行董事面簽手續為由,在沒有獨立董事參與,甚至也沒有通知獨立董事的情況下召開董事會,并簽字認可。在近一年召開的19次董事會中,3名獨立董事以通訊方式參加會議的每人都高達12次。近期,公司因一項重大交易事項在沒有獨立董事參加,甚至不知情的情況下由6名內部董事召開會議并簽字生效,而被證監局要求查處并責令整改。
第三,監事會監督不力。C公司的監事會主席由工會主席擔任,其余4名監事會成員也是公司的總經理或者董事會秘書,其中的兩名職工代表監事成員也是公司的高層經理人員。監事會形成一種擺設,一切聽從董事長的,每年監事會的主要活動也是出席股東大會,或者在董事會后面召開,在會議上提出的意見也都是無痛無癢的觀點,對公司的決策根本就沒有什么影響,對公司的監督也只停留在會議這個形式上,造成監事會的監督職能流于形式。
2.組織結構設置和人員配置不合理
表面上看,C公司的組織架構的設置很合理,但是實際上幾個主要的董事成員獨攬大權,集控制權、制衡權和監督權一身,董事會和經理層變成一套班子,他們既扮演著戰略管理者的角色,也扮演著執行者的角色,同時蘊含著監督者的角色。這造成了雖有較規范的管理制度,但在缺乏監督和約束機制的環境下,執行力極其弱。任職的交叉性,以及人員的配備違背了內部控制的原則,沒法形成相互制衡關系,帶來了權責的模糊性和管理邊界的模糊性,信息溝通不靈敏,同時也造成內部控制失調,效果不佳。
3.內部審計缺乏有效監督
目前,C公司的審計部門雖然是一個獨立部門,但是審計監察組負責人是董事會成員,審計部門其實隸屬于董事會,審計人員不得不聽從于董事會,缺乏獨立性,在內部控制中并沒有發揮監督作用。在經營管理存在嚴重漏洞,公司業務人員離職后,其經辦的往來業務形成的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等往來款項存在無人催收、長期掛賬的現象,致使公司賬面大量往來賬目不能及時結清;在會計核算方面壞賬準備計提不充分,未對無形資產進行減值測試,未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減值測試等。
4.沒有形成有效的人力資源政策
C公司的人力資源政策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缺乏一個完善薪酬獎罰考核制度,企業的員工甚至高層領導并不會自覺履行、維護和改善內部控制體系,而是被動的執行,內部控制得不到有效實施;二是公司沒有引入競爭機制,沒有根據市場競爭原則,實行優勝劣汰的原則,沒有形成用人唯賢的原則,在選聘時沒有經過嚴格考核和培訓,職工的整體文化素質也不高,執行力度不強;三是沒有定期對職工進行職業道德培訓和教育;四是崗位協調和輪崗制度沒有根據內部控制的原則形成制衡機制。同時,在人力資源政策方面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制。
5.尚未真正建立具有企業內部控制特色的企業文化
雖然C公司有規范性的企業精神、經營宗旨,但是這些對職工來說只不過是一句句響亮的口號而已,甚至有的根本就不知道企業文化是什么,以及公司還有企業文化存在,即使是高層領導也并不能充分認識到企業文化在企業運行和風險防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可以說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并沒有實質性地融入到每一個職工的思想意識和價值理念中,并不能形成一個具有本企業特色的文化氛圍,還沒有形成具有內部控制特色的企業文化傳輸機制。
(一)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
1.優化股權結構,合理分散股權,解決內部人控制問題
基于國有法人股的政府整體利益最大化的保值增值的目的考慮,對于C公司股權的優化可以采取通過市場機制實行市場定價,在一個平均高于凈資產價格的基礎上,將國有法人的第一大股權分散轉賣給投資者,從而實現股權的優化。這種市場的價格機制,實現優勝劣汰的競爭方式來選擇新股東,進而實現優化股權,重大決策由集體來決策,充分發揮董事會的作用,從而真正達到解決內部人控制的問題,實現內部控制的有效運作。
2.建立健全獨立董事制度,充分發揮獨立董事的作用
我國自1997年引入獨立董事制度以來,大部分上市公司成立獨立董事的主要目的是想通過“名人效應”提高公司的整體形象,加之部分獨立董事自身能力,對所聘公司業務不甚了解,實際上往往淪為“花瓶董事”[3]。針對公司的現實情況,首先要加強獨立董事會的建設,做到保證獨立董事享有與其他董事同等的知情權,公司有關人員也要積極配合獨立董事履行獨立職責。其次,完善獨立董事制度建設,設計一套解決獨立董事的功能定位、任免、監管職權等規范性制度。第三,保證獨立董事的獨立性的基礎上,強化獨立董事的職業化、行業化和專業化,成立獨立董事協會,打造一個成熟的獨立董事市場,對在崗獨立董事實行競爭和約束機制,實現獨立董事的市場化運作。同時,要建立獨立董事的考核機制和問責機制,促進獨立董事的制度化和規范化。
3.強化監事會的監督力量
目前,C上市公司的監事會的監督力量較差,獨立性不強,不能很好地履行公司的監督管理職能。為了強化監事會的監督力量,首先必須強化監事會的獨立性,可以借鑒獨立董事制度,聘請擁有專業技能的全職監事人員,適當擴大監事會的規模,提高監事會成員的素質。其次,擴大監事會職工代表的比例,特別是基層職工代表的比例。再次,賦予監事會更多的監督職權,提高監事會的監督效能和監督力度。一方面,當決策管理層出現有違反法律、法規程序時,有權力監督他們改正或提交股東大會責令其改正;另一方面,增強對公司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的監督指導權力。
(二)優化組織結構,明確權責劃分,完善企業運作機制
目前,C上市公司的組織架構雖然是按照法人治理結構設計的,但并不能滿足現代內部控制實施監控的要求,特別是審計部,因此還需要設置滿足內部控制需要的監控職能部門。經過筆者研究,設計了一個組織結構圖(如圖1),在董事會下增設預算委員會、戰略發展投資委員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審計委員會等4個委員會,同時在審計委員會下設內部審計等,來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從而增強內部控制的實施效果。
(三)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檢查作用
內部審計既是內部控制的主要部門,是內部環境的主要要素,也是監控系統的重要部門,在監督檢查中發揮重要的作用[4]。
目前,C公司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為了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監督作用的充分發揮,建議在部門設計時,在董事會下增設審計委員會,把內部審計作為審計委員會的下屬機構和辦事機構,從而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內部審計的人員構成由審計委員會統一負責,總經理無權過問;審計部門的工作直接向審計委員會匯報,重大事項可以越級向董事會匯報;審計委員會要組織下設的各個辦事職能機構定期召開會議。同時,為了進一步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最大限度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可以借鑒獨立董事制度聘請審計人員,但在公司中不得擔任其他職務。根據C公司的具體情況,為了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其功能結構圖可設計如圖2所示。

圖1 C上市公司的組織結構圖

圖2 內部審計部門與其他職能機構的關系
(四)完善人力資源政策,建立健全對職工的約束與激勵機制
人是內部控制的設計者也是實施者,在內部控制中起重要的作用,企業應該建立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思想,注重提高職工文化素質和道德素養,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來激發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5]。
針對公司的情況,為了激發員工積極性,實現經營管理目標,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可采取以下幾方面政策:首先,完善職工的培訓措施,建立科學的長效培訓機制。針對C公司目前的人員素質結構較低,研發生產部門員工積極性不高,各個階層對內部控制認識不到位的情況,應建立對職工的科學長效培訓機制。其次,完善績效考核制度,為職工提供合理的報酬。即建立健全績效考核制度后,通過內部審計對職工進行考核與評價,將各個管理階層與內部控制的職責相掛鉤,進行評價考核。第三,建立科學的激勵和獎罰機制。科學的激勵機制可以將物質激勵和榮譽激勵相結合。物質激勵可以通過薪酬激勵,在薪酬委員會的指導下對各個職能部門和管理階層與經營業績相掛鉤,并實行獎懲。榮譽激勵對管理層來說是一種無形的約束力,他們都很重視自己的名譽。同時,對于那些玩忽職守、不認真履行內部控制規范的給予追究、懲處,從而使內部控制落到實處。第四,實施科學的升遷制度和輪崗制度??茖W的升遷制度可以讓職工有被重視感,有奮斗目標,能夠很好地激發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合理的輪崗制度可以形成有效的制衡關系,使內部控制實施更有效。
(五)建立具有企業內部控制特色的企業文化傳輸機制
企業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和新型的內部控制方式,它影響著每一位職工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同時,企業文化也有自身的特性,以一種無法抗拒的方式影響企業的發展[6]。目前C公司雖然有建立自身的企業文化,但卻缺少這種具有內部控制特色的文化傳輸機制。因此,C公司亟需構建這種具有內部控制特色的文化傳輸機制。
同時,在建設具有內部控制特色的企業文化傳輸機制過程中,企業管理者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對于企業文化的建設有著深遠的影響。他們直接影響職工的道德行為、思維方式和品行,也影響著企業文化建設的推動,從而決定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敗,決定著內部控制的成效。
[1]內部控制課題組.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解讀與案例分析[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8.
[2]蘇回水,曾韶華,鄧帆帆.企業內部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會計之友,2012,(3).
[3]楊世友.關于完善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的幾點思考[J].青海大學學報,2004,(1).
[4]李小菊,張曉鳴.論低碳經濟下的企業內部環境審計建設[J].經濟研究導刊,2012,(10).
[5]陸賢薇.基于公司治理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研究[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6]趙俊俊.基于企業文化視角的內部控制環境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責任編校:陳婷)
Research on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Environment
SU Huishui
(College of Accounting,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zhou Fujian 350108,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l environment,the paper taking a C listed corporation as an example,analyzes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measures.The aim is to arouse listed companie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and providemore operational guidance for the practice.
internal control;internal environment;listed company
F239.45
A
1008-4681(2014)06-0019-03
2014-09-04
福建省教育廳社科B類項目“企業內部環境研究”,編號:JB12322S。
蘇回水(1981-),男,福建安溪人,福建江夏學院會計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會計、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