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
摘 要:為了了解轉型高校大學生核心自我評價現狀及其在性別、職務、城鄉、家庭類型等方面的差異,采用核心自我評價量表CSES,隨機抽取轉型高校大學生684人進行調查,并與國內常模比較。認為轉型高校大學生核心自我評價在政治面貌、職務、年級上差異顯著;而在性別、文化程度、城鄉、專業、家庭類型上無顯著差異。
關鍵詞:轉型高校;核心自我評價量表;隨機抽取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2-0210-02
核心自我評價是指個體對自身能力和價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評價[1]。轉型高校是指從傳統學術型向應用技術類型轉變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既要達到本科層次的學業標準,又要符合地方應用型教育的特殊要求。與普通高校相比,師資力量、教育體制、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的發展都在轉變,故又稱轉型高校。轉型高校大學生的核心自我評價如何,與政治面貌、職務、年級是什么關系,帶著這個問題,開始調查研究。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從轉型高校隨機抽取708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獲得有效樣本664份,有效回收率93.79%。其中年齡范圍18~24歲,平均年齡20.40±1.29歲;其中,男性324人,女性340人;專科152人,本科512人;黨員64人,非黨員600人;干部180,非干部484人;城市有152人,鄉村有512人;文科100人,理科564人;屬于獨生子女家庭的有124人,非獨生子女家庭的有540人;大一144人,大二156人,大三364人。調查時間為2014年3月。
(二)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調查表,調查轉型高校大學生一般情況,包括性別、文化、職務、城鄉、專業與家庭類型等。采用核心自我評價量表調查,量表是單維自評量表,有10個項目組成。采用5級計分,“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不確定,“5”完全同意。分數越高說明被試自我評價水平越高。量表α系數分別為0.83,分半信度為0.84,重測信度為0.72。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1]。
三、討論
調查發現,轉型高校男大學生核心自我評價得分顯著低于國內常模。轉型高校女大學生核心自我評價得分顯著低于國內常模。在性別上無顯著差異。這一結果與前人研究有一定差異。王孟成等人研究表明在校大學生的核心自我評價在性別存在顯著差異[2]。這表明轉型高校有其獨特的狀況,比如生源和普通高校不同,農村生源較多等。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學校類型的影響,轉型高校的學生自尊、控制點等較低,導致核心自我評價低。
轉型高校是學生干部的大學生核心自我評價得分顯著高于非學生干部。城鄉不同的大學生核心自我評價得分無顯著差異。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學生干部自尊、自我效能感較高。
轉型高校是黨員的大學生核心自我評價得分顯著高于非黨員。不同文化程度的大學生核心自我評價得分無顯著差異。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黨員學生控制點、自尊、自我效能感較高。
轉型高校大學生核心自我評價得分在年級上差異顯著,并且大三顯著高于大一。這一結果與姜山的研究一致[3]。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隨著高等教育的深入,大學生的自尊、控制點、自我效能感都在提高。
參考文獻:
[1] 戴曉陽.常用心理評估量表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153-156.
[2] 王孟成,戴曉陽.中文人生意義問卷在大學生中的適用性[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5):459-461.
[3] 姜山.大學生社會支持對核心白我評價的影響[J].現代交際,2013,(5):219-220.
[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