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毅
摘 要:浮梁與景德鎮在歷史上經歷過行政隸屬互易的歷史變遷,整體上瓷、茶文化共同繁榮的趨勢下存在一定程度上茶被瓷所屏蔽的現象。基于旅游產品復合化背景下的市場產品開發,以茶具為中心,將茶葉區位“資源優勢、生產要素、消費終端”三者為切入點,嘗試為茶文化旅游的進一步挖掘提供可行性的產品開發路徑。
關鍵詞:茶具開發;浮梁茶文化;旅游產品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2-0229-02
隨著學科交叉與文理綜合性方法的融攝,旅游地屏蔽理論作為數理模型的建構或最優化市場產品開發組合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被納入區域經濟統籌發展的規劃中。表面看來,屏蔽理論廣泛運用于通訊頻率、速度、圖像、電磁、鋁箔等因子考量相關產品的安全與效能評估,實際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這一理論也逐步擴展至包括茶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中。本論依托浮梁悠久的茶文化歷史資源與現實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為問題域,嘗試以茶具為中心,考察瓷文化屏蔽下的浮梁茶文化旅游產品重構化問題。
一、茶具與瓷文化屏蔽下的浮梁茶歷史“區位優勢”的再開顯
浮梁茶業歷史悠久,乃為中國綠茶、紅茶等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延至民國初年曾在萬國博覽會上獲得“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殊榮。浮梁茶具產品的開發,在目前以市場為導向的多元要素中,有必要挖掘與其他地區茶葉品牌相區別的茶具文化內涵,防止趨同化、單一化與過度商業化的諸多弊端。廣義上說,茶具在浮梁茶文化旅游開發中包含茶園生產、旅游地展示、商業包裝、個性觀光、生態綠色等環節中。基于文化與心靈的旅行,茶具的觀感,需要考慮顧客知情意等不同群體的物質生活、精神導向與性情認同諸多自然與人化的優化組合。
浮梁茶自唐代以來就積累了悠久的人文與歷史資源,是當時重要的茶葉集散地之一。唐代白居易《琵琶行》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湯顯祖的“浮梁之茗,聞于天下”到現代的“世界三大高香茶產區之一”。從《茶酒論》的“浮梁歙州,萬國來求”、現代“中國紅茶之鄉”乃至進入高端產品中成為“中南海國禮”,這些都反映了不同時期浮梁茶葉品牌背后蘊藏的文化底蘊。
在繼續穩固諸如“仙芝、崖玉、珍芝”等優質品牌中,浮梁茶與旅游文化的結合,也亟待包括茶具兼容茶史茶文化等有形無形資源重新整合,以形成原創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旅游與觀光的綜合能力,從而反過來又提升浮梁茶文化悠久的歷史品牌與知名度。運用屏蔽理論,吸收景德鎮瓷器的優勢與浮梁茶文化的品牌,結合《浮梁縣“十二五”茶產業發展規劃》要求,可以嘗試將景德鎮四大名瓷中的系列茶具,如青花、玲瓏、顏色釉、粉彩與“浮梁茶”不同品類的品牌優化組合,根據“產地商標統一、證明商標凸顯、產品商標各異、公共資源共享”的原則,將景德鎮瓷器與“浮梁茶”各自的比較優勢充分整合協同,逐步打造縣域—省市—國家層級推進的復合產品和馳名商標,依靠旅游業,進一步開通現有景德鎮市區旅游景點與“浮梁古縣衙”兩地無縫對接的旅游線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為盤活現有兩地旅游資源,進而為茶具為主題的瓷茶復合商品的產品鏈拓展營銷空間。
二、茶具與瓷文化屏蔽下的浮梁茶文化旅游“生產要素”的再布局
行政政策層面,茶具相關旅游產品鏈的延伸,首先需要統籌考慮區域內的產品元生產要素以實現供應鏈的成本控制與要素優化。根據景德鎮市委、市政府提出“南菜、北茶、城郊養”的戰略布置與浮梁縣委、縣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浮梁茶產業發展意見》的精神,主要考慮浮梁的紅茶、綠茶兩大品類:實現“紅綠并舉,多元化、特色化”發展。尤其注意紅茶目前市場上主要的消費者群體、功效對應的需求主體以及茶具沖泡與茶湯的整體審美效果。
以浮紅茶為例,其色澤明亮、品位高雅、溶解后芳香四溢,沖視覺效果上看三種主色系調配所烘托的效果,可以白色系、亞光系或單色超薄骨質瓷為主,整體上可以到達質地瑩白,隱隱泛紅光的瑰麗效果。同時注意紅茶的季節性周期,在寒冷的冬季初春時節,結合茶具原產地的生產一線距離,盡可能形成生產、加工、包裝、運輸一條龍的服務體系。同時利用網絡營銷等多種渠道,擴大盈利空間與適時調整市場供給。在茶旅游與咖啡同類產品的競爭上,多開發一些咖啡、紅茶等都普遍適用的茶具品類。因為紅茶的制作過程,與綠茶相比,除采摘、萎凋、揉捻、干燥外,通常多有發酵的環節。發酵主要根據空氣中的氧化作用以減少茶多酚和單寧酸的損耗,從而增加茶黃素、茶紅素等新的成分和醇類、醛類、酮類、酯類等芳香物質色澤上沉淀著玄色的古典氣息,同時與綠茶相比不易變味,保質期更長,并適合原產地與銷售地較長的長途運輸,加之西方人長期飲用咖啡的習慣,紅茶的顏色與功能同樣可以達到抗疲勞、提神保健的多重效果,在十九世紀初受到西方世界的普遍歡迎。
從功效上看:在茶文化旅游中的茶具推銷首先要從顧客需求出發,多做一些紅茶養生保健方面的宣傳,某種程度上,現代廣告、傳媒充當著宣導也出生產力的釋放效應。紅茶具有健胃消食的功能,可以幫助胃腸消化、促進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腫。預防疾病方面:紅茶的抗菌力強,用紅茶漱口可防濾過性病毒引起的感冒,并預防蛀牙與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與高血壓。在預防心臟病與增強心肌功能上,國際醫學界普遍實驗得出紅茶是“富含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的黃酮類化合物的飲料之一,能夠使心肌梗塞的發病率降低”,從女性追求青春與健美的雙重效果看,紅茶中所含的抗氧化成分,通過抑制壞癌細胞中化學物質的傳播路徑,長期飲用可以達到抗衰老的效果。
同樣,浮梁綠茶的品牌開發與茶具選用,也可針對“高脂肪、高血壓、高膽固醇”等三高人群的需求,依托瓷茶復合化的旅游線路推廣,待時機成熟時,將茶具生產與茶園旅游基地無縫對接,并做好前期的市場調查工作。結合《浮梁縣“十二五”茶產業發展規劃》:推進茶葉品類的細化與市場反饋信息收集。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高山丘陵茶片區,以“瑤里、西湖、江村、興田、鵝湖的金竹山等為代表的高山茶園基地和以經公橋、勒功、蛟潭、峙灘、浮梁、王港、莊灣、鵝湖等為代表的丘陵茶園基地。
二是茶具的選用也需要考慮大眾性與名優高端型茶葉匹配的問題。一般而言,高端型的茶葉,其茶具配套最好也能選擇藝術設計品位較濃的茶具生產商共同研發設計。其次是溝通茶具生產一線與茶葉中高端產區的旅游路線開發上需要多下功夫。如名優高端型的茶葉產業片區:(1)西湖茶葉產業小區;以西湖鄉為中心,輻射經公橋的西北部和勒功的西部。(2)江村茶葉產業小區,以江村為中心,輻射勒功的東北部,峙灘的西部。(3)瑤里茶葉產業小區,以瑤里為中心,輻射鵝湖的東北部。(4)興田茶葉產業小區:以興田鄉為中心,輻射鵝湖的金竹山。另一類是以大眾型大宗茶葉為主、名優茶為輔的茶葉產業小區:(1)經公橋茶葉產業小區:以經公橋為中心,輻射勒功、江村的南部。(2)蛟潭茶葉產業小區:以蛟潭為中心,輻射峙灘東南部。(3)新平茶葉產業小區:以浮梁鎮為中心,輻射王港的西部、湘湖、黃壇。(4)鵝湖茶葉產業小區:以鵝湖為中心,輻射瑤里的西部。(5)莊灣茶葉產業小區;以莊灣為中心,輻射王港東部,湘湖北部。
以茶園基地為依托,具體做好產品的深加工與貿易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將贛東北茶葉交易市場的籌建與運行高山、丘陵茶園產區旅游線路、茶具生產經銷商三者之間的協同發展作為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的主導系列,研究發揮三者良性互動的運營機制,以實現良種化、規模化、復合化的優勢。依托景德鎮陶瓷學院等高校的人才智力優勢,設計好標準化的高產、高質、高效的手工茶園、茶具創意工廠與虛擬網路營銷三結合的旅游線路營銷模式。
三、茶具與瓷文化屏蔽下的浮梁茶文化旅游終端之“消費者群體”的再塑造
從長遠來看,在逐步進入消費主義時代的中國,需要不斷地壯大造就一批一批對茶文化旅游線路感興趣的“驢友”;培育一代又一代人,由茶文化陌生到逐步積累感性認知、從吃喝玩樂到對禪茶一味類似的精神境界追求的社群。
參考文獻:
[1] 郭丹英,王建榮.中國茶具流變圖鑒[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2] 浮梁縣“十二五”茶產業發展規劃[EB/OL].中國·浮梁門戶網,2012-10-09.
[3] 黃崇燾.浮梁茶葉史話[J].農業考古,1993,(4).
[4] 陳文華.長江流域茶文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