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欣
摘 要: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既給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積極影響,同時也導致了許多不利于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消極影響。分析現代科學技術對中國經濟社會的雙重作用,并針對其帶來的消極影響提出行之有效的對策與建議,對于更好地發揮現代科學技術的積極作用,避免其帶來的消極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現代科學技術;經濟社會;影響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2-0003-02
20世紀以來,以相對論、量子力學、原子結構理論、分子生物學四大理論為標志的現代科學和以原子能技術、信息技術、宇航技術、生物技術四大技術群為標志的現代技術迅速發展,對中國經濟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現代科學技術一方面促進了中國經濟社會的進步,例如,推動中國生產力的發展,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的優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中國的城鄉關系,但不可否認另一方面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對中國的經濟社會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例如,資源環境危機,人文精神缺失,信息科技革命的憂患。分析現代科學技術對中國經濟社會產生的影響,提出行之有效的對策與建議,可使現代科學技術更好地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促進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一、現代科學技術對中國經濟社會的積極影響
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對中國經濟社會產生了許多積極影響。例如,現代科學技術極大促進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中國的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優化,城鄉關系進一步改善。
(一)現代科學技術促進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
首先,現代科學技術對勞動力產生了重要影響。勞動力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現代科學技術不僅延長了勞動者參加勞動的時間,而且提高了勞動力的質量和水平,腦力勞動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重要的因素。其次,現代科學技術使勞動資料的功能、結構等都發生了巨大變革。勞動資料的巨大變革極大地推動了生產方式的變革,推動社會生產力向著更高的水平發展。再次,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拓寬了勞動對象的領域,人類的社會生產活動向各大領域深入,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物質財富。
(二)現代科學技術對中國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的優化
現代科學技術促使中國傳統的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首先,現代科學技術使中國的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現代科學技術在改造中國傳統產業部門的同時,也推動了開發型產業、知識型產業等一批新興產業部門的產生,服務產業也得到了大發展,同時,一些中小企業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動,在市場經濟中也取得了一席之地,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局面。其次,現代科學技術使中國的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現代科學技術改變了人們以往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人們的消費需求多樣化,對非日常生活必需品等選擇性消費品的需求越來越多,更加注重精神需求的滿足,享受消費占得比重越來越大。
(三)現代科學技術改變了中國的城鄉關系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中國傳統的城鄉關系,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新型的工農城鄉關系的構建,推動了中國城鄉一體化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許多農民市民化,大量農業勞動者轉為工業勞動者。現代科學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提高了農業技術水平和農業勞動生產率,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
二、現代科學技術對中國經濟社會的消極影響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現代科學技術在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諸多消極影響。例如,現代科學技術導致了嚴重的資源與環境問題,導致現代社會人文精神的缺失,同時也帶來了信息科技革命的憂患。
(一)資源與環境問題嚴重
現代科學技術既為造福于人類開辟了廣闊的前景,也導致了危及人類生存與發展的一系列資源與環境問題。首先,現代科學技術推動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各國對資源的需求與消耗與日俱增,導致各種資源極速消耗,許多資源正面臨短缺或者耗竭;其次,現代科學技術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例如,許多工業化國家大量使用石油、煤等礦物燃料,帶來了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等嚴重的環境問題,同時,化學制品也被廣泛使用,這在不同程度上污染、毒害了全球的生態環境,此外,土地荒漠化、物種加速滅絕等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這些資源與環境問題不僅僅是單純的生態環境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它們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居住環境,影響社會穩定,而且從長遠角度來說,不利于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人文精神的缺失
現代科學技術導致人文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在現代科技社會里,人們只注重自身物質需求的滿足而忽視精神需求的滿足,精神世界的空虛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迷茫感和失落感;其次,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許多人信仰缺失,他們片面追求物質利益最大化而忽視了自身應當具有的崇高的理想信仰;再次,現代科學技術推動下的市場經濟的發展并沒有提升人們的道德水平,反而出現了道德的滑落。在市場經濟中,人們往往一味地追求功名利祿而忽視對自身的良知和道義感的構建,道德滑坡與道德缺失現象時有發生。
(三)信息科技革命帶來的憂患
首先,互聯網的發展為人們帶來了更多的交往途徑與交往手段,改變了人們以往的交往方式與交往觀念,許多人終日與虛擬的網絡相伴,沉迷于網絡中的交流,忽視現實生活中與他人的溝通,造成人際關系淡漠,人與人間的感情疏遠;其次,引發了網絡犯罪、網絡色情、網絡成癮等社會問題。許多青少年沉迷于網絡世界里無法自拔,這對他們的學習與生活都產生了嚴重的危害,同時,許多違法犯罪分子利用互聯網通過多種渠道傳播色情、詐騙等有害信息,這些不良的網絡信息作為網絡時代的精神毒品腐蝕著人們的道德意識,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
三、對策與建議
針對現代科學技術給中國經濟社會帶來的消極影響,應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促進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從而更好地促進中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endprint
(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
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發揮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促進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通過自主創新,提高中國的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廣泛吸收國外先進的科技成果,抓住發展機遇,在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加快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二)開展科技創新教育,培養科技人才
現代教育是科技生產再生產的重要條件,主要體現在:教育具有再生產科技的功能,科技不是某個歷史時代的產物,而是人類社會整個歷史發展的結晶,是個不斷傳遞、積累、發展和再生產的歷史過程。而教育在這一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社會生產力不僅取決于勞動者的技巧,也取決于它的工具完善程度。教育將使年輕人能夠很快熟悉整個生產系統。教育是把人類長期積累的科學知識、生產技術,經過有目的地選擇、提煉、加工、概括而進行傳遞的,同時在傳遞中又有科學的講授、傳遞方法和手段,因此效率比較高。為此,我們應該加大教育投入,確保教育優先發展,創新教育制度,培養科技人才。
(三)構建現代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作為整個人類文化所體現出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最高體現,它引導人們以“真善美”為旨,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人文精神與現代科學技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為促進現代科學技術更好地造福于人類,我們應當構建現代人文精神,發揮構建現代人文精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創造良好的人文條件和精神支撐,在現代科技成果的運用中發揮良好的指導和規范作用,讓現代科技與人文精神互動協調發展。
(四)建立健全有效的科技管理體制
科學發展觀要求現代科學技術不僅注重其帶來的經濟效益,更要注重其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以促進現代科學技術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我們應當建立健全有效的科技評價體系與評審機制,采用同行評議與量化評分相結合的方法。既要注重評審人員的專業素質,又要注重評審人員的道德素質,做到德才兼備。依法治國是中國的基本方略,所以我們也應加強科技立法,用法律的強制力來保證現代科學技術積極作用的發揮,防范與化解現代科學技術產生的消極影響,保證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我們無法否認現代科學技術為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但我們也應采取積極的對策,降低現代科學技術對中國經濟社會帶來的消極影響,讓現代科學技術更好地為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 王樹恩,陳士俊.科學技術論與科學技術創新方法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2] 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大綱[Z].1990.
[3] 鐘瑛,李茂娟.網絡色情信息危害現狀與管理控制[J].信息網絡安全,2007,(5).
[4] 陳蕾.論科學技術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關系[J].法制與社會,2009,(5).
[責任編輯 吳高君]endprint